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发布>各市资讯

临沂市河东区做优做精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发布时间: 2021-11-04 09:51 点击次数: 来源: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

临沂河东区牢固树立“大文化、大旅游”的发展意识,精心谋划“文旅+”文章,按照“总体规划、项目突破、多元开发、打造品牌、文旅结合”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贯穿于文旅要素融合、品牌推广、服务管理、资本运作、区域协作等各个环节,实现文化和旅游的全域融合、全程融合、全面融合,做优做精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目前,全区现有省级旅游度假区2家,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12家,省级旅游强乡镇3个,省级旅游特色村5个,田园综合体6处;已成功引进华侨城、鲁商知春湖·国际健康城、文创小镇、华东温泉康养城、沂州古城等14个大型文旅项目。

一、“文旅+康养”。依托汤头温泉度假区,建设打造河东康体养生旅游基地,发展壮大康养产业,形成了以汤头西北村老汤为源头,以鲁商知春湖·国际健康城、临沂观唐温泉国际度假村、山东奥华国际温泉旅游度假村等温泉旅游企业为中心集中发展,以汤头疗养院、东区人民医院康养中心、金秋阳光养老产业园、蒙恩健康养老等项目为主体的产业多元化发展格局。全区现有国家4A级温泉类景区1个(观唐)、3A级温泉类景区2个(鲁商知春湖、奥华)。

二、“文旅+农业”。融合奥正、好运角、南亩春耕等3个田园综合体项目,通过组织“大棚游”“采摘游”“农庄游”等专项产品,推动设施农业旅游化发展。打造汤头街道到汤河镇汤河沿线湿地生态游、八湖长虹岭采摘游、金刚岭万亩荷塘赏花游、葛沟片区农业体验游。依托八湖草莓、汤头雪桃等特色农产品,打造一批农产品采摘体验基地,实现旅游与农业的相互促进、相互带动。依托生态、农业文化资源,精心举办中国(临沂)国际温泉旅游文化节、海棠节、农民丰收节等节庆会展活动,推进区域形象宣传品牌打造。其中,将梅埠好运角田园综合体项目定位为都市近郊区的体验教育基地。占地面积30.43平方公里,以人工智能应用和泛在田园为特色,园区分为中国农耕历史文化园区等特色功能区等八大功能区。

三、“文旅+教育”。依托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全国保密教育示范基地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展演、宣传品牌,打造山东沂蒙党性教育基地优秀教学点、全国知名红色旅游和红色教育目的地。发挥市委党校、新四军军部旧址、东夷文化博物馆、中印科技旅游体验园中“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红色教育展厅等红色文旅景区作用。打造“河东军部党建片区”,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新打造3个展馆,分别为中共中央华东局旧址、华东军政大学旧址、山东省支前委员会旧址。依托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实施教学资源开发计划,精心设计“沂蒙党性教育第课”,逐步实现由“参观点”到“教学区”的转变。编写完成《新四军在沂蒙》《沂蒙红歌故事汇》两本特色教材。以党性教育为中心打造一个片区,将周边市委党校、新四军军部红色基地、前河湾、后河湾、高庄社区、沂州古城旅游企业等全部纳入,组织开展系列共建活动。历时1年,重新创作编排大型原创红色柳琴戏《前河湾》,结合沂蒙干部大学堂、凤凰大讲堂及河东区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组织全区干部职工观看。全力打造红色文化研学市场,依托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朱老大沂蒙红嫂纪念馆等打造沂蒙红色文化旅游基地、全市红色研学旅行基地、全国红色文化研学旅行目的地。

四、“文旅+体育”。引进开发水上运动项目,打造游泳、慢行、跑步、骑行等全民健身运动品牌,大力发展休闲健身旅游业态,积极招引冰雪大世界等文化体育项目。发展观唐滑雪运动、水上运动赛事、马拉松、汽车摩托车赛事等体育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建设滨河慢跑健身长廊、沭河生态健身长廊、汤河休闲健身长廊等一批休闲绿道及自行车道。打造正直汽车主题公园“跑游山东”马拉松、汤河海棠园迷你马拉松、汽车、摩托车比赛、沂河皮划艇运动比赛等项目,打造国际化、品牌化的体育健身旅游产品,以项目和赛事带动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近几年来,开展各类全民体育赛事项目达20余场。

五、“文旅+商贸”。引导竞争力较强的旅游企业参与重点项目投资经营,在支持佳画电子等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鼓励支持各种旅游商贸企业发展壮大。重点推进打造佳画产业园、汤泉旅游度假区温泉文化养生基地、沂州古城、吾悦梧桐里,形成文化产业发展集群和聚集区。建立以临沂华盈、文旅商一条街、临沂万隆、柳泉等传统工艺品出口企业为核心的八大文化产品生产基地。以佳画文创工艺品、临沂百优特生产为引领,打造美术装饰工艺品生产基地。佳画文创电商被确定2020年省版权登记示范点和省文创壁饰产业标准化试点,2020年实现销量180余万件,营收产值3.6亿,位居全国壁室装饰画行业第一名。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