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宁市站在服务国家文化战略和文化强省建设的高度,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为牵引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文化“两创”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聚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八个融入”为总抓手,实施优秀传统文化“六进”普及工程。创新开展了尼山书院国学公开课、孔子学堂、青少年国学夏(冬)令营、“新六艺”体验课堂等4.8万场活动,服务群众280万人次,使优秀传统文化由“庙堂之高”进入“百姓之家”。“儒学讲堂”入选全国宣传工作案例,“图书馆+书院”、“舞前一堂课”做法在全省推广。引进了灵山集团、华强方特、华侨城等领军企业,建成了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孔子研究院,实施了鲁源小镇、复兴之路文化科技项目、十里画廊等牵动性项目。河道总督府遗址博物馆主体工程提前封顶、成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全省唯一标志性项目,微山湖旅游区创5A顺利通过省级评审,即将进入文旅部专家验收阶段。积极承办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重大活动,研学旅游入选全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培育国家、省市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60家,利用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干部政德教育基地等高端平台,推出“跟着孔子去游学”精品线路。《去圣地,寻找中国人的精神密码》是全省唯一入选文旅部评选的“港澳青少年内地游学推荐产品”。10月22日至23日,国家文物局主办的2021年全国文物职业技能竞赛在济宁举行。
二是聚力资源整合、融合发展。市文化中心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和杂技城“四馆一城”,运营以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600余场,接待量突破400万人次,600余个省内外考察前来参观学习,成为全市文化惠民新高地、城市地标新形象。建成国家一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17处、达标“乡村儒学讲堂”3740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六融六促”模式》等12个项目获山东省文化新奖。杂技滑稽作品《岁月》获中国杂技最高奖“金菊奖”,填补全省23年空白。国家艺术基金立项数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济宁连续在两届省文化艺术节上斩获优秀剧目奖和优秀演员奖。建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打造文旅融合样板镇村130个。文旅融合经验入选国家发改委典型案例,并在全国经验交流会上作为全国文旅系统和山东省唯一代表作典型发言。
三是聚力传承创新、赓续文脉。《金声玉振》《微山湖》《礼门义路》《忠义梁山泊》等一批旅游演艺节目登上舞台,尼山圣境成为山东文化夜游新地标,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牛楼小镇、贾堌堆等28家景区开展夜游活动,拉动夜间消费近3亿元。“运河记忆”文化街区夜游项目正式运营,打造了“一河两岸、三街六巷、四馆五点”的生动景象,成为国庆假期“网红打卡点”。
四是聚力深挖富矿、塑形铸魂。将孔孟、运河、水浒、微山湖等景区连点成线,精心打造了国学经典研学游等“四大主题线路”和拜圣习儒等“六大体验活动”。在全省率先开通首个研学旅游高铁专列。“背论语免费游三孔”荣获“中国旅游营销创新奖”,“孔府过大年”荣获中国旅游总评营销创意奖。整合300余家海外媒体开展文化“两创”主题报道活动,覆盖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1.4亿观众,大力提升了“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下一步,济宁市将以承办2022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为重大机遇、重大责任、重大使命,实施济宁“文化旅游创新突破年”行动计划,奋力实现“资源整合、布局优化、品牌塑造、产品开发”四大突破,全力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以全球化视野筹办世界文化旅游名城高峰论坛,以特色化定位举办富有济宁地域特色的开幕式,以国际化标准打造一批高端文旅观摩项目,以全媒体眼光开展多层次文旅宣传,努力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实现更大突破。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