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曲阜文物部门围绕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开展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
一是以文保项目夯实文物保护基础。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系统实施了一系列基础性、先导性文物保护项目,孔子博物馆建成开放,“三孔”等古建筑彩绘百年来首次大修,孔庙孔府古建筑入选国家文物局预防性保护试点项目,成为全国九个试点之一,是山东省唯一入选的试点单位;“三孔”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防、消防、防雷”体系逐步完善;鲁国故城作为两周时期15项考古发现之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项目建设已具雏形;研究出台《关于加强建设工程文物保护工作的七条措施》,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文物保护工作;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合作,发起设立“三孔文物保护专项基金”,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积极拓展文物保护资金渠道;推动博物馆事业繁荣发展,不断提高我市10家博物馆基础建设、藏品保管、展览陈列等工作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各类文化遗产的综合保护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二是主动承担国家级文物课题研究。先后启动三孔油饰彩画、孔庙建筑大木作两大重点课题研究;中国明清官式建筑研究保护重点科研基地和山东省文物保护研究重点科研基地落户曲阜;曲阜古建筑博物馆建成开放;成功承办首届省文物职业技能大赛、首届全国文物修复职业技能竞赛及协办2021年全国文物职业技能竞赛,弘扬工匠精神,传承古建技艺;深化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基地、北京大学文化遗产教学实习基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遗产保护产学研基地(曲阜)、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曲阜研究中心、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北京建筑大学实践教学基地、北京建筑大学产学研合作曲阜基地、济南大学实践教学基地、文物建筑测绘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天津大学)曲阜基地、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山东曲阜石窟寺及石刻保护基地、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曲阜片区中心为代表的多家单位、高校实践基地落户曲阜;由曲阜市文物局、三孔古建工程管理处与故宫博物院、清华大学等联合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明清官式建筑营造技艺科学认知与本体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正式通过科技部立项; 独立承担完成全省石窟寺专项调查任务,各大产学研基地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研究交流平台。
三是创新活化助推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策划推出了明故城开城仪式、晨钟暮鼓、祭孔展演、孔府戏台、孔府过大年等一系列鲜活的文化演艺活动,推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祭孔大典礼制标准化建设,传统祭孔乐舞、文庙复原展陈走向全国,正本清源展示了儒家礼仪文化的厚重。依托孔子博物馆,孔府旧藏文献纳入“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孔府档案》成功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和《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推出“大哉孔子”、“孔府精品文物”、“衣冠大成——明代服饰文化展”、“《论语》主题展”等10余项儒家文化特色展览,更完整的诠释了“三孔”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背《论语》免费游三孔”活动全面更新升级,全新场地的大气与典雅,手机预约的安全与便捷,电脑答题的新颖与趣味,将带给广大游客研习《论语》经典,感悟儒家文化的全新体验。积极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全市各类文化企业达到1000余家,文创产品达到800多种,“三孔文创”成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领文化消费的重要力量。
四是以研学拓展儒家文化教育传播。深入实施孔子文化品牌带动战略,打造“政德、师德、青少年、儒商”四大研学品牌,持续推进研学旅游的标准化建设,以“三孔”等文物景区为核心,推出开笔礼、拜师礼、成人礼、古建技艺等研学体验课程,形成了曲阜朝圣行、游圣地习六艺等五大研学旅游产品体系。曲阜先后荣获首批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中国人文旅游示范基地等称号,“三孔”成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儒学经典游学之旅”成功入选内地游学联盟十大游学精品线路,三孔景区入选黄河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全市研学旅游相关机构达到110多家,累计接待研学团队27万余个,研学人数超过1000万次。
曲阜文物工作者们以保护利用好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为契机,通过充分挖掘曲阜历史文化资源,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扎实推进一系列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用儒家文化讲好一个个中国故事,必将成为助力黄河文化传承、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篇章。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