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发布>各市资讯

济宁市创新实施非遗传承“三三制”模式

发布时间: 2021-10-18 16:43 点击次数: 来源: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

      济宁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实施非遗保护传承三三制模式,有力激发了济宁文化旅游发展活力。

一、“名录+传承人+基地”相互联动,打造非遗传承链条。一是深挖资源,完善非遗项目体系。今年上半年,阴阳板、梅花拳(梁山梅花拳)2个非遗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量居全省第一位。目前全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9个、省级项目62个、市级项目283个。二是创新形式,加强非遗传承人培养。在鼓励支持“传帮带”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积极探索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的新培养方式。依托山东理工学院等院校开展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6月16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外人文交流基地在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挂牌成立。三是培育品牌,推进非遗传承基地建设。邹城市设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齐鲁(邹城)展示基地,为全国唯一县级基地。曲兴社南池书场入选全省试点非遗曲艺书场,是全省首批五个试点之一。

二、“产品+线路+项目”相互促进,培育非遗产品供给。一是推动非遗产品出新彩。连续举办全市文化创意及旅游商品设计大赛,开发了嘉祥鲁锦、徐弓坊弓箭制作技艺等非遗文化旅游商品。今年上半年,济宁市楷木杆镶牛角毛笔、蓝印花布《福禄有鱼》等7件非遗作品入选天工开物·齐鲁匠心首届山东省非遗文创大赛。儒陶三牛杯、砭石不忘初心等9件商品入选省100件红色旅游商品。二是推动非遗路线谋新意。在全国首推新六艺研学旅游线路产品,三孔、三孟等4个景区入选黄河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畅游岱南奇观峄山、在微山岛谈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体验鲁南皮影主题线路等9条红色旅游线路入选省百条红色旅游线路。三是推动非遗项目开新篇河道总督府遗址博物馆运河记忆文化街区等大运河主题文旅项目扎实推进,微山湖旅游区创建5A级景区工作成效显著。

三、“社区+校区+景区”相互依存,营造非遗普及氛围。一是非遗进社区扩大普及面。开展非遗项目展演·文化进万家活动,济宁市“非遗小课堂”社区传承工作入选2020年度山东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兖州区、汶上县、嘉祥县、微山县昭阳街道分别以花棍舞、山东梆子、鲁西南鼓吹乐、端鼓腔等特色非遗文化入选山东省文化艺术之乡。二是非遗进校区培养传承人。充分利用济宁职业技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馆作用,邀请非遗传承人作为客座教授,让师生近距离参观、体验剪纸、泥塑等非遗文化。开展送非遗进校园活动,将山东梆子、杂技等非遗项目融入其中。创新非遗演出形式和内容,群文作品《吆嚎!大运河》、山东梆子《梦圆黄河滩》分别入选第十二届山东文化艺术节“群众艺术优秀作品”和“优秀剧目奖”。三是非遗进景区注入新动力。组织传统音乐、曲艺、民俗等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进景区进行现场展演展示,推动11个国家级非遗、18个省级非遗、47个市级非遗项目进驻12个文旅特色小镇。打造了泗水陶艺、鱼台柳编、广胜木雕等8个文化扶贫特色品牌,推进非遗活态传承。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