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发布>焦点新闻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同意《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

发布时间: 2020- 08- 28 09: 15 点击次数: 来源: 中国文化报

据新华社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批复同意《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

《批复》指出,核心区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要深刻把握“都”与“城”、保护与利用、减量与提质的关系,推动政务功能与城市功能有机融合,老城整体保护与有机更新相互促进,建设政务环境优良、文化魅力彰显、人居环境一流的首善之区。

《批复》要求,要突出政治中心的服务保障,强化“两轴、一城、一环”的城市空间结构,坚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坚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强老城整体保护,注重街区保护更新,突出改善民生工作,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维护核心区安全,坚决维护《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其中,在强化“两轴、一城、一环”的城市空间结构方面, 《批复》明确,要塑造平缓开阔、壮美有序、古今交融、庄重大气的城市形象。长安街以国家行政、文化、国际交往功能为主,体现庄严、沉稳、厚重、大气的形象气质。中轴线以文化功能为主,是体现大国首都文化自信的代表地区。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使之成为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地区。沿二环路建设展示历史人文景观和现代化首都风貌的公园环。加强空间秩序管控与特色风貌塑造,保护好传统文化基因,通过对公共空间和建筑形态的精细引导,形成承载传统风貌基调的眺望景观、城市色彩与第五立面,展现千年古都菁华、东方人居画卷。

在加强老城整体保护方面,《批复》明确,北京老城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是北京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全国文化中心最重要的载体和根基。严格落实老城不能再拆的要求,坚持“保”字当头,精心保护好这张中华文明的金名片。加强老城空间格局保护,保护好两轴与四重城廓、棋盘路网与六海八水的空间格局,彰显独一无二的壮美空间秩序。以高水平的城市设计强化老城历史格局与传统风貌,形成传承蕴含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庄重典雅的空间意象。扩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保护好胡同、四合院、名人故居、老字号,保留历史肌理。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抓手,带动重点文物、历史建筑腾退,强化文物保护及周边环境整治。涉及的中央党政机关及部队驻京单位要带头支持,统筹做好文物保护、腾退开放和综合利用,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保,向社会开放。

在注重街区保护更新方面,《批复》明确,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减量提质要求,保护历史文化底蕴,充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根据街区功能定位和风貌特征,分类施策,按照历史保护、保留提升、更新改造3种方式,有序推进高质量街区保护更新。

据了解,《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的9类文化遗产保护对象的基础上,突出老城文化遗产特色,进一步新增5类保护对象,形成首都功能核心区11类保护对象,包括:(1)世界文化遗产;(2)国家级、市级、区级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又称普查登记在册文物);(3)地下文物埋藏区;(4)历史建筑(含优秀近现代建筑、名人旧居、挂牌保护院落、工业遗产等);(5)历史文化街区和特色地区;(6)历史街巷、传统胡同及传统地名;(7)历史河湖水系和水文化遗产;(8)城址遗存;(9)历史名园与古树名木;(10)革命史迹;(11)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依托胡同街巷,分区域建设主题鲜明的10条精品探访线路,包括:(1)中轴线文化探访路;(2)玉河—什刹海—护国寺—新街口文化探访路;(3)南锣鼓巷—雍和宫、国子监—地坛文化探访路;(4)东四—南新仓—日坛文化探访路;(5)月坛—白塔寺—西四文化探访路;(6)皇城文化探访路;(7)环天安门广场—前门大栅栏文化探访路;(8)新文化街—宣南文化探访路;(9)天坛—先农坛—天桥文化探访路;(10)白云观—三里河路—北京展览馆探访路。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