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在大力提升旅游文化内涵的同时,积极促进“旅游+教育”“旅游+农业”“旅游+康养”等跨界融合,以有序引导和推动乡村游、研学游、夜间游、自驾游、康养等新业态新产品为抓手,全面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成为济宁文旅融合新动力。
一是旅游教育相辅相成,研学游引领潮流。在全国率先制定发布《中国(济宁)研学旅游基地标准》(试行),率先成立济宁研学旅行协会、研学旅行研究院,起草《济宁市研学旅游产业集群培育方案》,成功打造了儒源儒家文化体验基地、曲阜儒家研学旅行基地等52家市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命名表彰了济宁市“十佳研学旅游基地”和15家“文化旅游新业态优秀企业”。曲阜市入选国家人文旅游示范基地,并荣获首批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称号,成为全国首批10个、山东省唯一入选城市。截至目前,全市已获评首批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首批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等高规格“国字号”研学游称号6个。设计推出文化圣地体验游等4大主题、6大体验性活动、60余条主题旅游线路,在全省创新研发推出了古礼、民俗、非遗、六艺、国学、科技体验等六大类 50 余项课程,“国学经典研学游”“跟着孔子去游学”等研学旅游品牌广受欢迎。济宁市精品旅游(研学旅游)产业集群分别入选省首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7家研学旅行企业被纳入省集群储备库动态管理。
二是旅游农业相得益彰,乡村游如火如荼。借助乡村生态、农业产业园、景区村落、特色小镇的联动优势,积极探索乡村文旅振兴发展模式。在全省率先开展市级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和文旅融合发展样板村培育创建工作,已成功创建省级旅游特色村154处,市级文化旅游特色小镇13个、文旅融合样板村20个。强化景区培育和指导扶持,打造了曲阜仙河花海生态园区、贾堌堆农家寨景区等一批旅游生态A级景区,目前全市4A级生态观光类景区达到10个。推荐61个村庄开展省级村庄景区化培育工作,争取省级乡村旅游发展资金1020万元,市级配套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320万元。加强生态观光集聚区建设,泗水县龙湾湖示范区被评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纳入省政府联系点。目前全市共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全国最美休闲乡村3个、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3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4个。
三是旅游康养完美契合,休闲游方兴未艾。将康养旅游纳入全市新旧动能转换旅游产业规划、全域旅游规划重点发展板块。扶持引导广育堂中医药等企业加入了山东省工业旅游联盟,2家单位入选山东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名单。搭建康养基地和旅行社合作平台,组织重点地接社与丹凤山旅游生态园康养基地等开展合作,围绕拓展提升冬、夏令营产品和青少年拓展训练研学旅游线路产品等开展合作共建。发挥重点文旅项目龙头带动作用,将28亿元的泗水泗之源泉文化康养小镇、50亿元的邹城蓝城云梦桃源小镇、37.59亿元的鱼台康养文旅小镇等重点康养旅游项目,纳入全市文化旅游十大重点招商项目进行重点推介。推动自驾游等康养新业态建设,举办“游读济宁 体验圣地”2020山东省第二届乡村自驾游暨济宁市文旅精品线路自驾游活动,推出济宁十大文旅精品自驾游线路,“曲阜国际文化慢城”“尼山圣境水幕灯光秀”“邹东深呼吸”“乡居泗水”等成为优秀自驾旅游目的地品牌。
四是旅游维度不断拓宽,夜间游蓬勃发展。将旅游与灯光、餐饮等视觉、味觉体验密切结合,不断繁荣发展夜间文旅经济。强化组织领导,举办“全市夜间文旅经济推进会议”“全市文旅特色小镇暨夜间文旅经济发展现场观摩推进会”等系列会议,指导县区依托文旅资源优势和重点景区条件培育打造特色亮点。强化项目推进,投资120万元旅游发展引导资金对宣阜巷夜游提升项目、太白湖夜间经济提升工程、微山湖湿地公园游客服务中心景观提升项目等8个夜游项目给予资金扶持,“相约尼山,乐享夏夜”尼山圣境夜游季、孔子博物馆夜游、夜游明故城、夜游微山湖等夜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目前全市共11个景区开展了夜间活动,命名表彰了8个夜间经济发展示范区。强化文化供给,开展“让文化点亮夜间经济——夜间亲子儿童剧场”、“ 让文化点亮夜间经济——星火传承·畅响济宁”、“我为创城喝彩”文化惠民夜间专场、百场红色优秀题材影片放映等夜间演出活动。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