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70000MB2847723P/2020-01044 | 发布机构: |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通知公告 |
成文日期: | 2020-06-24 | 文号: |
各市文化和旅游局,厅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
《关于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已经厅党组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0年6月24日
关于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决策部署,加快推动文化和旅游行业复工扩面提速,大力复苏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费,提出如下措施。
一、市场信心提振行动
1.深化“山东人游山东”“放心开心游山东”宣传推介,用好“联合推介、捆绑营销”机制,针对中国旅游日期间公布的全省文化和旅游“六好”产品名录,精心设计,在全省进行专题宣传推广。实施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以及山海情怀、高铁沿线、民宿、小镇等十大系列专题精品旅游推广项目,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推广我省优质旅游资源。(市场推广处、省旅游推广中心)
2.采取“小快灵”宣传方式,在抖音平台精心策划开辟“好客山东抖好看”专栏,并设立16市“好客山东”子品牌栏目,开展文旅部门负责人带货带游活动。同时邀请部分网红,近期举办以民宿和各地风光为主的体验活动,创作短视频作品,在抖音平台和“这就是山东”网络平台进行集中宣传。 (市场推广处、省旅游推广中心,各市文化和旅游局)
3.提早谋划省外客源市场宣传营销活动,省际旅游限制放开后,将第一时间赴东北三省重要客源地进行精准营销推广。精心整合设计优质线路,打造4款质优价廉旅游产品,开展特卖活动。(市场推广处、省旅游推广中心)
4.利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成果,采取新闻报道、软文介绍等形式,重点推广青州、崂山、曲阜、沂南、蓬莱、五莲等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成果,举办“我爱我家,全域旅游节”。(市场推广处、资源开发处、省旅游推广中心)
5.构建县域农副产品、土特产与旅游产品融合营销宣传机制,参照地理标志农产品机制,形成县域特色旅游产品。(市场推广处、资源开发处、省旅游推广中心,各市文化和旅游局)
二、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提升行动
1.推动省市县三级落实1.38亿元财政资金发放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券,发挥好对消费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产业发展处、财务处,各市文化和旅游局)
2.进一步扩大补贴范围,充分调动文旅企业参与消费季活动的积极性,推动更多景区和文旅企业纳入消费券补贴范围。(产业发展处、资源开发处)
3.从全省筛选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40项文旅主题活动,发放定向消费券,进一步放大消费季拉动效应。(产业发展处)
4.开展省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县和示范县创建和评选工作,积极支持争创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市和示范市。(产业发展处,各市文化和旅游局)
5.持续办好“山东非遗购物节”,组织好“非遗产品领导直播带货”活动,用好各大电商平台,扩大我省非遗产品销售。(非物质文化遗产处)
6.加强与中国银联山东分公司的沟通协调,加快推进“好客山东”文化旅游主题信用卡发行工作,积极策划推出一批消费惠民利民措施和消费积分、分期付款等专属权益。(产业发展处)
7.挖掘海洋旅游消费潜力,充分利用暑期和消夏时节,在旅游度假区举办沙滩音乐节、美食节、啤酒节等。(资源开发处)
8.联合省有关部门依托红色旅游景区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月活动。(资源开发处、机关党委)
9.鼓励文化和旅游企业为基层工会组织的员工春游、秋游活动提供优惠专供产品,基层工会可以列支员工旅游费用,每人每天不超过200元。(机关党委、资源开发处、产业发展处)
三、乡村旅游促进行动
1.举办“全省文旅扶贫直播带货大汇”活动,利用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销售扶贫村文化旅游产品、农副特色产品,助力脱贫攻坚。(资源开发处、市场推广处)
2.宣传推介乡村田园生态休闲之旅、亲情沂蒙红色人文之旅、灿烂文化研学修学之旅等1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引导游客自驾到乡村开展休闲体验。(市场推广处、资源开发处)
3.鼓励各地乡村根据当地文化特色,举办伏羊节、采摘节、风筝会、菜博会、渔民节、美食节、钓鱼节、农产口展销会等地方节会活动,引导市民和游客到乡村消费。(资源开发处、市场推广处,各市文化和旅游局)
4.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网络销售的培训力度,将非遗资源批量接入电商平台,搭建非遗生产和消费的新链条,帮助广大乡村非遗传承人拓宽销售渠道。(非物质文化遗产处)
5.组织开展精品旅游民宿和规模化旅游民宿集聚区创建工作,在市场宣传推广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资源开发处、市场推广处)
四、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打造行动
1.依托济南泉城路、宽厚里、芙蓉街、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等,推动夜间文化沙龙、夜间文旅秀场、线上直播体系、非遗特色展演、街角口袋剧场演出等落地泉城特色街区,打造展示齐鲁文化和儒商文化风采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样板,并在中国非遗博览会和省旅发大会期间集中推介。(产业发展处、艺术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处,省直各文艺院团,省文化馆,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
2.依托各地中心城区设施和重点景区,积极培育夜间观光游憩、文化体验、特色餐饮、时尚购物等夜间旅游经济产业,在全省重点打造30个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产业发展处、资源开发处,各市文化和旅游局)
3.积极推动景区和公共文化场馆夜间开放,推出系列夜间主题活动。(资源开发处、公共服务处、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各市文化和旅游局)
4.鼓励小型化、接地气的“小快灵”街头曲艺、非遗展演等,培育文艺轻骑兵,形成多层次、多元化供给体系,活跃文旅消费市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处、艺术处,省文化馆,各市文化和旅游局)
五、智慧旅游建设行动
1.出台智慧旅游建设指导方案,以建设“一中心四平台”的智慧文旅综合服务体系为支撑,以市场化为依托,积极稳妥推进“一部手机游山东”工程,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实施“一部手机游市(县)”。(科技教育处、省旅游推广中心)
2.贯彻“限量、预约、错峰”要求,加快省级景区门票预约统一平台建设,督促指导省内重点景区尽快接入省级平台,完善门票预约制度,实现门票预约、余票显示、总量控制、客流监测等功能。首批全部5A级景区和部分重点4A级景区于6月底前完成省级平台接入工作。(资源开发处、省旅游推广中心)
3.依托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强化全省文化旅游主题库、专题库建设,搞好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科技教育处、省旅游推广中心)
4.积极开展智慧景区创建工作,推动景区提质增效。召开智慧景区建设现场会,组织政府、技术解决方和旅游企业搞好对接,推广智慧景区建设经验做法。(资源开发处、省旅游推广中心)
六、康养旅游发展行动
1.支持各地依托生态、康养和旅游资源,积极开发以滨海度假、生态养生、温泉疗养、田园休闲等为主的康养旅游产品,建设康养旅游综合体,推出一批康养旅游目的地。(产业发展处、资源开发处、各市文化和旅游局)
2.甄选一批日常康养休闲游憩地,推介一批康养文旅目的地、度假区、小镇和村庄。(资源开发处、市场推广处、产业发展处)
3.深化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开展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小镇)评选,优先纳入全省文旅宣传推广活动。(产业发展处)
七、自驾游市场拓展行动
1.实施“六个一百自驾系统工程”,一百万省内车友自驾山东16地市行、一百万省外车友自驾畅游好客山东、一百场会长县长自驾直播带货游、一百场夜休闲自驾车游、一百场全省特色乡村自驾体验游、一百场全省自驾游特色主题酒店打卡游。(市场推广处、资源开发处)
2.策划举办中国(山东)自驾房车露营音乐节、中国(山东)自驾乡村淘宝节、中国百强自驾俱乐部峰会、全省自驾游消费带动现场会等活动。(市场推广处)
3.积极谋划与石油行业、交通行业、汽车行业、金融行业联合合作,推动引领自驾消费,实现互利共赢、融合发展。(市场推广处)
八、重大活动引领行动
1.举办2020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暨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推出文化旅游推介、旅游交易博览、考察观摩等系列活动,举办“一十百千万”文化旅游嘉年华。(办公室、各有关处室,各市文化和旅游局)
2.办好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山东省乡村文化旅游节、临沂书圣文化节、东夷文化节、东营孙子文化节、淄博齐文化节、滨州沾化冬枣节等多项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宣传展示好客山东品牌形象,提振山东文旅消费。(各相关市文化和旅游局)
3.在全省组织开展“大家创”“大家唱”“大家演”“大家拍”“大家评”等“五个大家”活动,调动群众参与文化旅游的积极性,激发大众消费潜力。(公共服务处,各市文化和旅游局)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