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山东省文化创新奖>第四届项目展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篇

济南之根——“济南考古馆”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模式

发布时间: 2020- 06- 13 12: 00 点击次数:

完成单位:济南市考古研究所

完成人:李 铭  张幼辉  刘丽丽  李 振  郭俊峰  杨 阳  郝素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历史文物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让“文物活起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倾力打造全国第一个以考古知识和考古成果为展示内容的专业展馆――济南考古馆,以20年的考古发掘出土文物为基础,直观展示济南地区的考古成果和济南悠久历史文化脉络。对外开放两年来,济南考古馆累计接待参观近10万人次,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和高度关注。

一、项目概况

济南考古馆面积430平方米,历时近一年三个月完成室内装修、橱柜安装、地胶铺设、文物展陈设计及摆放等,于2017年9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并同步推出“济南城市考古展”。该展览共展出珍贵文物850余件(套),时代跨度自9000年前的后李文化一直到清末民初,系统展示出济南地区的历史发展历程。同时,通过微型探方、巨幅实景发掘油画、勘探体验、考古工具展示、墓葬复原、地宫复原、佛教造像展示等内容,以专业视角丰富考古馆展陈内容。而文物三维展示、航拍、墓葬三维复原等先进技术的综合运用,使考古成果的展示更加全面、立体、生动,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济南考古馆力求在有限的展示范围之内,精选济南市考古研究所20年的工作成果,充分挖掘文物的历史信息,让文物的价值内涵“活起来”。

二、实施背景

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说:“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记忆,也是民族基因的载体。对一个城市来讲,让文物活起来能激发市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丰富城市精神,激发正能量,增强软实力。

济南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地上文物遗迹众多,地下更是埋藏着丰富的文化遗存,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多年的考古发掘,进一步证明济南在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科技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和引领作用。济南市委、市政府一向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特别是近十几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考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个又一个考古新发现被揭开面纱,新出土的文物总量超过5000件(套),进一步丰富了济南的历史文化内涵。然而考古工作对于大多数市民来说仍是陌生和神秘的,济南市考古研究所一直希望能建立一个系统展示考古工作与考古成果的平台。2014年1月,济南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将原济南画院办公楼整体移交济南市考古研究所用作办公场所,一楼展厅为考古馆建设的实施创造了客观条件。

三、预期目标

济南考古馆的陈列设计以传承地域文化为根本,在与市民保持良好互动的同时,以现代的展示概念与技术,营造浓郁考古氛围,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

济南考古馆是展览形式的一种创新,弥补了我省在考古展方面的空白,设计理念即是学术研究与公众参观的有机结合。观众参观博物馆不只是文化休闲娱乐,更重要的是获取知识、实现自我增值。考古馆不同于博物馆的精品展览,是一种体验式的崭新呈现,通过各种方式揭去考古的神秘面纱,以加强对文物所蕴含历史信息、文化价值的诠释与解读。

一座城市之所以是历史文化名城,看得见摸得着的文物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济南考古馆既开辟了新的展览类型,也为山东省开辟了一处新的学习济南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历史的文化景点,一处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学实践教学基地,一个宣传济南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四、主要措施

1.形式设计。营造氛围上,提炼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选择特定的历史色调;采用具有代表性的历史符号、图案、造型衬托陈列环境。通过微型探方、巨幅实景发掘油画、勘探体验、墓葬复原、地宫复原、佛教造像展示等内容,以专业视角丰富展陈内容,让观众身临其境。尤其是各类考古工具及各种仪器的展示,使观众能立刻融入到考古挖掘的环境中产生良好互动。表现方式上,运用大量先进的音像技术,如文物三维展示、发掘现场复原及大量的航拍,给参观者强烈的视觉冲击,也使考古成果的展示更加全面、立体、生动。

2.文物量大,在430平方米的展厅内,展出文物850余件(套)。所有文物展品均为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成立之后在济南地区主持发掘出土的,绝大多数为首次向公众展示。虽然大多经过修复、有些甚至残缺不全,但直观反映考古成果、本土化、接地气是最大的亮点。

3.标注出土地点,体现地域特色。展出文物均注明出土地点,济南市民通过参观展览,能找到自己熟悉的城市区域、某条街道,找到历史的印记。特别是老城区的市民会对卫巷、县西巷、高都司巷等耳熟能详的地名产生强烈的共鸣――当漫步在这些街巷,可想过自己脚下踩过了怎样的历史和文化?瞬间拉近与珍贵文物的情感距离,感到直观、亲切,与参观其他博物馆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对自己生活区域的历史会更有兴趣去了解。

4.通过各类媒体,对展览内容进行深度解析,增强观众对文物的理解。与央视科教频道联合推出《魏家庄汉墓》专题片,与《济南时报》联合推出《考古馆里的济南历史》系列连载31篇,与济南电视台联合推出“考古济南”系列,以济南考古馆展出的文物为线索,以文物所处的特定历史背景为依托,以考古学知识为补充,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揭开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济南的发展历程,展现真实的泉城生活。

五、主要创新点

济南考古馆是全国第一个以考古馆命名的、不同于博物馆的展览研究馆,充分发挥考古所的工作特色,以考古发掘项目为单元,按时代先后顺序排列,系统展示出济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济南考古馆所承载的独特地域文化的情感传承,在考古工作与广大市民间建立起强力纽带,成为文物工作如何发挥坚定文化自信、弘扬文化自豪、培根筑魂作用的新思考、新探索、新经验。

1.济南考古馆是全国第一家由考古科研机构创办的展馆,填补了济南在文物展览方面的空白。济南考古馆是考古发掘单位在展示工作成果,发挥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职能作用的一种新思考、新尝试,树立了考古部门拓展考古业务展示的标杆。济南市考古研究所以传承弘扬济南悠久历史文化为己任,用手中的探铲、手铲剥落历史的尘埃,将济南深厚的底蕴发掘出来、以珍贵的实物来证史,近20年来取得巨大成绩。但出土文物在库房里研究保护并不能充分发挥服务社会、惠及民众的作用,只有展示出来、深入发掘其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通过文物传递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通过创意来挖掘和展示文物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济南考古馆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创新。

2.济南考古馆是学术研究与公众参观的有机结合。济南考古馆展出的文物是按发掘项目依次排列、密集展示,是一种展示性的文物库房,符合考古发掘机构管理保护、研究交流的工作需要。同时,利用文物说明牌将文物的基本信息、发掘项目的基本情况等一一列出,将考古的工作程序、工作特性用群众可接受的方式介绍出来,有利于大众深入理解考古工作。

3.将考古发掘、科学研究和文物展示融为一体的集约式展示,方寸之间展现千年发展历史,资料性更全、系统性更强。文物排列展陈打破博物馆以质地划分展柜、展带的约束,以发掘项目为单元密集型摆放,或以一个墓葬出土的所有文物集中展示,不以质地或精品命名,可谓方寸之间展现千年发展历史,使参观者能系统、全面地了解某一区域的历史发展脉络。特别是古城区各时代的文化层叠压有序,从一个发掘项目出土的各时期文物就能体现出济南地区文明发展的历程,让世人了解城市从古至今、从早到晚的历史界面,最大限度地诠释出济南的城市历史和文化。文物排列更好地体现文物之间的内在关系。济南考古馆展出自9000年前的后李文化时期一直到民国的文物,时间跨度长、种类多、数量大,同一出土地点的文物集中摆放能更好地体现文物之间的内在关系,让观众更深入地认知一处遗址的文物内涵。而按时代先后顺序排列,也能让观众了解不同质地、不同类型文物的发展演变情况,体会历史的变迁。

4.由考古发掘人负责展览的讲解,讲历史、讲文物、讲文化,专业性更强、内容更丰富,满足百姓深入了解济南历史的愿望,极大提升服务大众、文化惠民水平。济南考古馆由发掘负责人负责讲解,能全面梳理文物的出土环境、时代背景及发掘情况,注重突出特色历史文化,充分挖掘和呈现地域文化的优势,知识性、趣味性更强。通过讲解,一碗一盏、一杯一碟,都是古人真实生活的体现,是当时的社会形态、思想文化与精神追求的物化,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面貌。许多参观者不由得感叹:这才是真实的泉城生活!

5.将考古发掘成果以最快的速度展示给观众。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每年都有多项考古发掘,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以最快的速度在济南考古馆中展出。如在建馆时即将当年发掘的梁二村战国墓出土文物列入展览范围,今年又将2018年发掘的宁阳于庄东南遗址和柳沟新村西南遗址出土的典型器物在考古馆展出,受到观众的欢迎。即时发掘、即时展出,已成为济南考古馆的常态。

6.展出文物的时代自9000前至民国时期,一贯性、不间断地反映济南历史发展脉络。陈列内容上,以工地时代先后顺序为主线排列,从近20年来老城区50余项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中选取了850余件(套)文物精品,系统展现了济南9000年的发展历史,堪称一部形象、立体的济南史书。古老济南的神秘面纱通过一次次考古发掘一点点揭开,将济南在历史上曾经的辉煌、先进展现出来,将古人的聪明、才智展现出来,把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使参观者特别是济南市民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将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好生活时代相融相通!

7.综合运用多种展示方式,给观众带来全新体验。作为考古发掘机构主办的展览,将考古工作的展示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考古工地场景和大量的考古专用工具、专业设备展示及体验,让参观者零距离感受和认识考古工作,特别是勘探体验区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另外,全面的发掘现场三维演示、精品文物三维展示、完整复原的宋代地宫等也带给观众更强烈的视觉体验。

8.突出展示济南特色泉水历史,为泉水申遗贡献力量。济南被称为“泉城”,考古发掘给出了历史的依据。在高都司巷、旧军门巷、按察司街、卫巷等古城遗址发掘中,都发现了各时期的水井。济南考古馆以考古的视角,体现出济南自古是水源旺盛并得到充分利用、泉水与人们生活融为一体、泉水和古城长期和谐共存的美丽“泉城”,给外地参观者留下对泉城济南古风古韵的深刻记忆。济南泉·城文化景观保护国际研讨会、2019国际泉水文化景观城市联盟会议都将济南考古馆列入参观考察范围,使考古馆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城市名片和窗口,为泉水申遗工作贡献了力量。

9.通过展示多项城市中心区大面积的考古项目,推动建立更加严格的文物执法和更加科学的城市规划。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历来重视宣传工作,将每一次的考古发掘作为宣传文物保护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宣传文物保护,把文物保护的法规、理念多角度地宣传出去,做塑造文化自信的保护者和弘扬者。济南考古馆是深化文物保护宣传的创新力作。

10.推动建立更加扎实的文物保护意识。通过展览让广大市民身临其境地感受济南文物保护的工作成果和重要意义,深化对文物保护工作的认识与理解,今后更加自觉地、更加有效地去保护济南地上和地下的文物。“一人之力不足道,众人之力常有余”,汇集起一个城市整体合力,可极大提升济南文物保护的社会化水平。

11.推动建立更加科学的城市管理规划。考古发现能加深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提高城市品位,突出城市特色,避免千城一面。城市规划部门和一些建设单位参观济南考古馆,可进一步提升对基本建设和考古发掘之间关系的认识,思考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如何做到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美美与共,建设具有独特风格的济南。

12.推动建立更加严格的文物执法力度。在城市中心区域开展的多项大面积的考古发掘项目,体现出济南执行文物法律法规的成果,进一步突出了严格执法的必要性。

六、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是解决了出土文物长期存放于库房与大众参观需求之间的矛盾,将文物收藏管理与对外开放完美结合,将济南市考古研究所20多年来发掘出土的珍贵文物展示于世人;二是通过考古馆的文物让人们去认识济南在历史发展中的先进性、城市的文明程度、科技的发展、冶铁业的辉煌等,从而更深入地了解、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三是有力地证明济南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不只是世人的口口相传、文献中的记载,而是有着真实的历史记录、实实在在的实体文物的证明;四是通过考古勘探体验等,让更多的人走近考古,让市民身临起境地感受考古工作,并了解文物从出土到修复再到展览的完整流程,使考古工作成果能更好地惠及大众;五是有利于推动严格执法的力度,通过文物法律法规保护更多的文物和城市优秀历史文化,展示城市发展的辉煌历史。

七、实施效果

1.济南考古馆的建设一经提出,得到各方的好评,前来预约参观的中小学生达数百人次。2017年9月29日,济南考古馆正式对外放并推出“济南城市考古展”, 得到地方各大媒体的关注,中国文物报、央视科教频道、齐鲁晚报、济南日报、山东商报、生活日报、济南时报、大众网、天下泉城网都进行了专版宣传,齐鲁电视台、济南电视台进行连续报道。截至2019年9月,累计接待参观近10万人次。

2.济南考古馆成为济南人深入了解自己城市的基地。机关社团、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生团体接踵前来参观,了解济南9000年的历史变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表示自此更加热爱自己工作和生活的这座城市。

3.济南考古馆成为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平台。通过文物展示,使参观者提高了对依法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视,增强了大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有观众留言说,希望在工程建设之前都要进行考古发掘,使更多的文物得到保护,体现出大众对依法保护文物的认可。政府、人大、政协和宣传等有关部门也来参观考古馆,为以后的文物立法保护起到铺垫和基础宣传的作用。

4.济南考古馆成为文化交流、对外展示济南形象的名片和窗口。济南考古馆展出的850余件(套)文物,如同一部形象、立体的济南史书,体现了济南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省市文物部门、各地政协、外国专家团体、泉水申遗相关团体、泉·城文化景观保护国际研讨会相关专家学者等来参观济南考古馆,使考古馆越来越多地在济南整体文化交流、历史和城市形象的宣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作为市政协接待全国各级政协了解济南历史文化的定点参观场所,济南考古馆已成为济南历史文化名城的完美诠释。

5.济南考古馆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课堂。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济南博雅作文培训学校等将课堂设在济南考古馆。学生们表示,从展出的文物中能了解到古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力量,受益匪浅。教师、家长们也认为这有助于教育孩子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老济南记忆馆等社团也组织成员来考古馆专题学习。

6.济南考古馆成全方位宣传济南文物考古成果的辐射源。我们致力“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以济南考古馆展出的文物为线索,通过报纸、电视、网络,与济南广电传媒合作拍摄公益宣传片在公交移动电视播出,与济南电视台合作推出“考古济南”系列,与《济南时报》合作“考古馆里的济南历史”系列连载,以专业的视角、通俗的语言、丰富的故事,深入挖掘珍贵文物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力求最大限度地让文物“说话”,让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另外,通过与济南市博物馆联动,到驻济各高校及山东省会文化艺术中心进行专题宣传,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八、社会影响

2017年8月,中国考古学会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信息资料中心在郑州召开考古资料与库藏文物科学管理和活化利用研讨会,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汇报的济南考古馆建设情况,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大家一致认为,作为考古研究机构举办文物展览不同于博物馆展示,是今后文物走出库房、更多地面向大众的发展方向。目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正在建设展馆。济南考古馆是新形式下落实“让文物活起来”新要求的重要举措,为考古研究机构探索“让文物活起来”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