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第四届山东文化创新奖>项目展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篇

“烟台剪纸”群体性创新传承模式

发布时间: 2020- 06- 13 11: 57 点击次数:

完成单位: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  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完成人:张祖玲  翟明江  宋永胜  解维力  曲建鹏  王 辉


“烟台剪纸”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悠久的传承历史,作为中国剪纸的一部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烟台市在“四大群体”“三大平台”“五链条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创立了具有开放性、国际化的群体性创新传承模式。

一、项目概况

烟台市在建设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的进程中,将“烟台剪纸”作为烟台文旅“世界性地域标志”载体,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实施意见》,致力于“烟台剪纸”等“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和产业发展,让传统剪纸焕发时代特色,实现了烟台地域乡土文化传承、民俗民情呈现传播、旅游外交创意礼物、城市氛围特色营造等多元价值。

二、项目实施背景

1.时代背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山东省大力实施“新时代·新动能·新山东”战略,对推进齐鲁文化传承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为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

2.文化渊源。烟台位于山东半岛东部,黄海、渤海在这里交汇,儒家、道家文化在这里交融,物产丰饶,气候宜人。传统的海洋文化、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浸润的民风民俗,给予了人们丰富的想像创作素材和艺术才情展示空间。烟台剪纸正是通过人文、地理、政治、经济和生活、生产、生态、民风、民俗、民情等孕育诞生,盛开于胶东大地。

3.艺术特色。“烟台剪纸”是烟台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民间流传深远。从明代开始,经过600年的发展壮大,“烟台剪纸”在中国的剪纸艺术体系中独具特色,以画面精美紧凑、线条挺拔流畅著称,在技法的细腻程度上处于全国一流地位,特别是俗称“剪毛功”和细丝线条之技法,号称“天下一绝”,被国外友人誉为“不可思议的艺术”。

三、预期目标

1.积极应对非遗现实条件下面临的各种挑战,营造群体性传承的良好空间。通过政策保障和师徒传承的合力效应,使“烟台剪纸”群体性的生长土壤和保护空间得到优化,社会大众对其认可度、参与度明显提升。

2.在传承人队伍建设上引入新生力量。形成“烟台剪纸”代表性传承人老中青梯次搭配,培养中青年领军人物,使其成为保护传承的中坚力量。

3.在群体性传习和文创开发上取得实效。“烟台剪纸”传习在中小学、职业学院和成年人等不同层面展开,注重针对性、实效性;在文创开发上形成系列,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主要措施

(一)实施“三大平台”支撑保障

1.搭建“代表性传承人+剪纸研究专家”协会平台。烟台剪纸艺术协会不仅汇聚了烟台剪纸著名传承人,还吸纳来自美术机构、驻烟高校的曲青棠、王未、郭万祥、兰玲、徐希贵、曲绍平等剪纸艺术家和从事剪纸研究的专家加入,形成“代表性传承人+专家”模式,充分利用专家智慧,提升行业发展水平。目前,烟台市剪纸艺术协会会员发展到150人,理事22人,近些年推荐300余人次参加国际、国内大型展会,荣获30余项大奖,成绩斐然。

2.构建研修交流平台。组织开展烟台剪纸传承人和从业者传习研修活动,举办“大美民间——胶东民间窗花剪纸艺术讲座”,使“传统技艺以老带新、学院民间互促提高”。依托烟台市胶东民间艺术博物馆,打造 “记忆珍存”中国剪纸名家作品展和研讨会。市区两级每年投入资金,鼓励烟台1861文化产业基地、烟台动漫产业园企业与其嫁接研发,推出文创新品。

3.搭建展览展演平台。自2007年以来,坚持每年举办“‘巧手剪春’烟台市庆新春剪纸精品展”,展览多以师徒联展的方式进行,征集展出全市各县市区剪纸作品200幅以上,成为一年一度的剪纸盛会和文化景观。利用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传统民俗节庆等,举办“非遗保护·中国实践”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展演展示传习活动。烟台市委、市政府高标准打造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特设“胶东风物·烟台剪纸”展区,使其成为传播推广的重要平台。

(二)建立五链条“传习研产彰”机制

1.“传”,坚持群体传艺,破除藩篱。在山东省较早制定出台《烟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申报评选办法》《烟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评选办法》,健全传承人认定和保护机制,从源头上规范“项目”和“传承人”的评选。“烟台剪纸”市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达到21人,老中青梯次搭配。

2.“习”,坚持社会传习,融入生活。一是进中小学校,在全市中小学校推行梁巧艳与芝罘区潇翔小学合编的山东省首部小学教育实践剪纸教材。二是进职业学院,推行“剪纸大师+职业教学”的模式,成功联姻剪纸大师朱曼华与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共建剪纸传承基地,剪纸大师李强与烟台职业学院共建剪纸工作室,为在校学生开设一学年的烟台剪纸课程,每年培养近百名剪纸技艺青年人才和运用剪纸元素的文创人才。三是进社区,依托全市城市书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中小学校、文创基地、乡村民俗博物馆等建立烟台剪纸传习所,常态化运行达600多处。四是进景区,梁巧艳团队运用剪纸符号“水滴纹、圆形纹、锯齿纹、福寿纹”,采用烟台剪纸与胶东面塑相融合的手法,研发制作了烟台毓璜顶庙会大型吉祥物——毓福,实现传统剪纸由平面到立体的突破。五是进节会,在第二届世界老年旅游大会、2019烟台国际海岸生活节、2019中国文化馆年会期间,烟台剪纸全方位融入,提升了节会层次与品位。

3.“研”,坚持抢救收藏,深耕精研。组织烟台市“非遗”保护中心、驻烟高校和民俗研究专家等编辑出版了《中国剪纸》《胶东传统剪纸》《栾淑荣剪纸》等10多部烟台剪纸书籍,使“传”有所依、“习”有所鉴。《胶东传统剪纸》荟萃了近千幅作者多年搜集整理的传统剪纸珍品,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和借鉴利用价值。

4.“产”,坚持文旅融合,文创出新。引导鼓励烟台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通过成立艺术家工作室、烟台剪纸文化创意公司等形式,找准传统剪纸与现代市场的契合点,积极进行文创开发,创作出“青花瓷系列剪纸”“水墨晕染剪纸”“多层套色立体剪纸”等,推出了实用性剪纸元素抱枕、剪纸瓷器、剪纸魔方等百余款文创产品。借助“互联网+”,与烟台多家旅游景区,海工、核电、房地产等企业联姻,个性化定制剪纸画框、剪纸团扇等;开发研制复刻剪纸和不怕水的剪纸产品,让传统剪纸插上了创意的翅膀,“飞”向全国。

5.“彰”,坚持价值认可,荣誉激励。在全市实施包含剪纸艺术家在内的“百名艺术家推介工程”,评选表彰了郭万祥、李强、朱曼华、栾淑娟、许文华、李瑞欣、栾萃华、陈秀芹、马希元、王秀娥为“烟台剪纸十名家”,发挥其引领带头作用。

五、主要创新点

(一)主体培育的群体性创新

凝聚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民间流派人士、剪纸研究专家、剪纸文化志愿者等“四大剪纸主体”,搭建剪纸协会、研修研发和展览推广“三大平台”,通过传、习、研、产、彰“五链条机制”,突破了非遗传承“小作坊”式做法,使传承传习形成开放协作态势,焕发了剪纸主体的群体性创作热情和创新动能,实现了“烟台剪纸”主体培育的群体性创新。

(二)传承应用的群体性创新

在坚守传统风格流派的基础上,探索剪纸色彩、剪制技法、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等开放性创新;在推进这一世界级“非遗”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融入烟台的历史文化、山海特色、民俗风情,打造一系列具有烟台特质的非遗标识和烟台礼物,培育成最具“鲜美烟台”气质的“世界性地域标识”,已成为国际青少年研学和国际老年游学在烟台的首选课程,实现了“烟台剪纸”开放性、国际化的传承应用创新。

六、解决的主要问题

1.坚持以人为本和开放思维,培育老中青“烟台剪纸”传承人队伍,解决了人员老化、传承乏力的问题。该项目使烟台涌现出了一批有创新意识的剪纸艺术家,在创作手法、表现方式、题材类型上有新变化,剪纸队伍也不再限于世代传承的剪纸人,更多的艺术工作者投入到剪纸艺术创作中来,一些具有美术功底和现代审美观念的“80后”剪纸人走向前台,成为中坚力量。

2.打造了“智、趣、能、美”相融合的传习模式,解决了非遗曲高和寡、社会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在中小学层面,以培养兴趣、促进素质教育为主,以知识性、趣味性为引导,通过动手实践、动脑思考,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家长们支持鼓励,使学习剪纸成为烟台中小学生第二课堂的首选内容。在职业学院层面突出技能实用性,与艺术教育培训相融合,汲取传统文化精粹,增强青年学生艺术素养和创业本领。在成年人层面,与其“爱美、求美、享美”的内在需求相契合,鼓励其在社区层面参与剪纸艺术实践体验,实现了有情感、有生命力地传承。

3.探索找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较好地解决了非遗项目接轨市场难的问题。烟台剪纸艺术家们运用现代审美观念创作,即在保留传统剪纸艺术的基础上,采用点线面组合、平视构图和“米字格”造型法等,在构图、色彩、题材和运用手法等方面加以创新,推出了受市场欢迎的剪纸文创系列,为非遗接轨市场探出了一条新路。

七、实施效果

1.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市剪制各类剪纸主题作品每年可达2000幅,广泛应用于重大节庆活动、道德模范宣讲、新时代农民文化乐园等载体。全市建立胶东民间艺术博物馆、朱曼华剪纸艺术馆、李强剪纸收藏馆、剪纸名家工作室等50多座,开展经常性展览、传习、培训等活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美育功能。传统形式和现代创意剪纸,较广泛地应用于现代生活,美化了城市环境,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位。

2.烟台剪纸艺术家群星荟萃,以艺传情。曲青棠被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授予“中华剪纸终身成就奖”荣誉称号;烟台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山东省民间手工艺制作大师栾淑娟的作品《龙飞凤舞》荣获山东省“泰山文艺奖”;剪纸艺术家郭万祥的作品《花开芙蓉》,获得第十届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类“山花奖”。剪纸艺术家们也带动了基层乡村群体的剪制创作,既补充了经济来源,也播洒了文明新风,美化了乡村田园。

3.烟台剪纸进课堂,极大促进了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全市有80%以上的中小学校实现了剪纸进课堂。2018年,梁巧艳剪纸团队累计参与“非遗文化进校园”剪纸公益活动42次,走进24所学校传习剪纸,组建了剪纸社团13个,传承受益2万余人次。

4.研究应用显著提升。全市构建以非遗保护中心、文博单位、民间机构和文创企业等相结合的“烟台剪纸”资源库,形成收藏、整理、研发和数字化展示体系。“胶东民间窗花剪纸艺术展”以“文博机构+剪纸研究专家+剪纸艺术家”为组合,运用现代剪制手法抢救了上千件濒临失传的“百蝶图”“福禄寿喜”“榴开百子图”等胶东传统剪纸纹样,赴英国、法国、匈牙利和国内十几个城市展出,产生广泛影响。

5.“烟台剪纸”创收创汇。全市各县市区有剪纸从业人员2100多人,成立烟台剪纸文创公司20余家,剪纸文创产业收益年均近千万元。2018年12月17日,巴基斯坦摩多纳国际贸易机构与烟台胶东剪纸文化创意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标志着烟台剪纸文创作品进入了国际市场。同时,“烟台剪纸”繁衍落地于基层乡村,以乡间工作室、小作坊等形态成为乡村生产方式之一,使艺术扎根,文旅惠民,促进了文化扶贫、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

八、社会影响

“烟台剪纸”群体性创新传承行动,在非遗的传承保护与应用发展中具有良好示范作用。多家媒体对宣传“烟台剪纸”进行主题报道,反响热烈。近年来,全市有十几位剪纸艺术家赴港澳台和韩国、日本、巴基斯坦以及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埃及等20多个地区和国家进行文化交流,以“剪”联谊,传为佳话。“大美民间——胶东民间窗花剪纸艺术展”,于2017年赴英国滨海绍森德市和国内深圳、南京、延吉、黑龙江省美术馆等巡展,展出“蓬莱仙境”“榴开百子图”“海阳大秧歌”“金玉满堂”“百蝶图”“八仙窗花”“大花灯”“三多图”“百鸟朝凤”等60余件精品,均来自胶东民间艺人之手,匠心独运,令人惊叹。“‘600年·回眸’烟台剪纸艺术韩国行”展品系从流传于世的上万幅剪纸作品和当代传承人佳作中,精心挑选70余幅组成,于2018年10月走入首尔、安东、大邱三座城市,参观人数上万人,展示了中国民间文化魅力,深化了两国友谊。

艺由纸上生,美从民间来。烟台剪纸艺术深深植根于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以其深厚的传承和独特的魅力,拥抱世界,必将绽放出更加瑰丽的光彩。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