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山东省文化创新奖>第四届项目展示>公共服务篇

沂蒙红色基因传承“1+1+N”项目创新实践

发布时间: 2020- 06- 13 11: 32 点击次数:

完成单位: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

完成人:曹首娟  张广田  葛春波 申  超


临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沂蒙精神”的发源地。近年来,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探索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新路子,创新实施沂蒙红色基因传承“1+1+N”项目,有效地保护了红色文化资源,扩大了沂蒙精神影响力,凝聚了老区人民干事创业的力量,引领了广大群众争做沂蒙精神薪火相传的践行者。

一、项目概况

沂蒙红色基因传承“1+1+N”项目突出地方立法、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模式两大制度创新,同步推进多项创新工作措施,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沂蒙红色基因传承体系。第一个“1”是指加快推进《临沂市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条例》,为红色文化保护提供地方法规支撑,立起“红色主心骨”;第二个“1”是指推进国有土地开发建设过程中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避免红色文物保护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冲突;“N”是指创新沂蒙红色基因传承多项工作措施,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红色基因传承服务网络体系,提升红色文化旅游综合服务能力,凝聚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品牌力”。通过沂蒙红色基因传承“1+1+N”项目的实施,临沂市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红色文化设施体系更加健全,红色文化活动体系更加丰富,红色基因传承更加有效。

二、主要创新点

(一)保护模式创新

一是推进红色文化保护地方立法。《临沂市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条例(草案)》是山东省第一部红色文化保护立法,目的是加强临沂市非文物类红色文化物质资源保护和非物质层面沂蒙精神的传承。红色文化遗存保护重在保护制度的设定,正确处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红色文化保护传承的关系,最大限度保持历史真实性和风貌完整性。红色基因传承则重在进一步弘扬沂蒙精神,突出地方特色,创设了红色文化遗存两项保护制度,即名录管理制度和保护责任人制度。

二是实现考古前置创新。推进实施市国有土地开发建设过程中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工作,避免了文物保护(含红色文物保护)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冲突,有效破解了项目建设中文物保护难题。

三是推进联合保护。实施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天网工程”,为市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安装安全监控设备,纳入市政法委“雪亮工程”综合监管平台进行管理,实现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全天候无缝隙监管。

(二)运行机制创新

一是建立推进机构。由临沂市委副书记牵头,抽调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委党校、沂蒙干部教育基地管理办公室、沂蒙精神研究中心等与红色基因传承密切相关的单位负责同志和业务人员组成“市红色文旅发展办公室”,加强顶层设计,破除体制障碍,推进红色文旅发展。同时,在市文化和旅游局专门设立“红色文旅发展科”。

二是推进连片争创。发挥临沂市红色遗址多、红色景区多的优势,打破区域、所有制关系,整合优势资源,以大青山、孟良崮、红嫂家乡暨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暨省政府成立纪念地、沂蒙山根据地景区等重点景区为核心,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三是加快标准化建设。组织制定《红色文旅服务标准》《红色基地建设标准》等系列标准,开展红色讲解员培训、比赛等活动,规范提升红色文旅服务水平。出台《关于规范临沂市文化旅游交通标志设置管理办法》,提升红色旅游标识导览系统,设置体现沂蒙红色文化特色的形象标识,营造红色文旅的浓厚氛围。

(三)传播形式创新

一是拓展红色教育培训基地。除传统的红色教育培训阵地外,针对零散的红色遗址、遗迹、故事等,率先推进建设镇村红色文化展馆(展厅),将发生在本镇、本村的战斗故事、本地走出去的英模人物等展示出来,用当地的红色故事教育感染居民群众,增强群众的自豪感,引导群众缅怀革命历史、坚定理想信仰,扩展了红色基因传承的范围。

二是大力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旅行。顺应新形势,坚持以红色文化研学旅行为着力点,努力实现红色文旅新突破。印发《临沂市推进红色研学旅行实施方案》,会同中国红研会研学工作委员会、中国研学旅行联盟,系统编制了面向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和成教五套红色研学旅行课程。组织编制《沂蒙老区红色精品线路建设规划》,优化红色研学精品线路,策划推出了青少年研学游、重走沂蒙山红色游、沂蒙红色经典游、军事游等特色研学精品线路。

三是壮大红色文化宣传队伍。在全省率先组织成立“沂蒙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小分队成员不仅包含文艺演出队伍,而且包含了美术、文博、辅导、培训等专业队伍。在活动形式上,各种类型的小分队宜分则分,宜合则合,共同推进。在活动内容上,着力突出红色文艺精品剧目演出、红色美术作品创作、红色歌曲演唱辅导培训、沂蒙精神宣讲等,红色内容鲜明。

四是丰富红色文化展示手段。推进红色文化数字化建设,组织收集沂蒙红色文化相关的音乐、戏剧、图书、电影、故事视频等资源,建立沂蒙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引导各红色旅游景点运用智慧导览、智能音频数据库等技术为游客提供自助式浏览讲解。利用VR技术虚拟现实,增强游客体验功能。打造数字化红色展馆,将实体红色文化展馆搬到线上,实现足不出户网上浏览。

三、实施背景

临沂是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华东地区革命斗争的指挥枢纽和全国著名的革命根据地,被誉为华东“小延安”,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红色文化遗址、遗存众多。现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省级人民政府——山东省政府以及新四军军部、八路军115师司令部等众多革命旧址。著名的大青山突围战、渊子崖保卫战、孟良崮战役等都发生在这里,是“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等英雄儿女的家乡,也是《沂蒙山小调》《跟着共产党走》等红色经典歌曲的诞生地。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共同创造的“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更是影响广泛。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临沂视察时指出:“沂蒙精神同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山东省和临沂市高度重视沂蒙精神的弘扬和传承工作。2017年,山东省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弘扬沂蒙精神的意见》,临沂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沂蒙精神发扬光大工作方案》《关于加快红色旅游发展的意见》《临沂市推进红色文化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制定了《临沂市红色旅游总体规划》,确立了建设“旅游经济强市、红色旅游名市”的发展目标。

近年来,临沂市在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红色基因传承制度不完善,红色文化设施不成体系、碎片化,红色文化活动虽然多但缺乏影响力等,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予以改进。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市实际,创新实施了沂蒙红色基因传承“1+1+N”项目。

四、预期目标

通过沂蒙红色基因传承“1+1+N”项目的实施,形成临沂市较为完善的红色基因传承体系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培训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各类红色文化活动开展,具体目标是:完成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立法;实现国有土地开发建设过程中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公布不少于200处革命遗址;打造20处以上红色教育培训基地、30处以上红色景区;年红色教育培训不少于15万人次,红色研学旅游不少于100万人次;创作推出一批有影响的红色文化作品,每年创作不少于20部反映沂蒙精神的小戏、小品;打造红色文化活动品牌,年均开展主题红色文化活动不少于1000场。

五、主要措施

(一)制定一部地方法规

2017年,临沂市人大常委会将《临沂市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条例》纳入《临沂市人大常委会2017—2021年立法规划》;2018年3月,该条例被列为立法调研项目,并对立法调研工作作出了部署;2019年1月,正式将《临沂市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条例》列入2019年地方立法计划审议项目。这是山东省第一部关于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地方性法规,被省人大列为重点关注立法项目。2019年6月初,临沂市人大常委会再次开展立法调研,相关立法工作正按规定程序推进,近期即将出台。此外,临沂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还印发了《沂蒙精神发扬光大工作方案》《关于加快红色旅游发展的意见》《临沂市文物保护利用发展规划(2013—2020年)》《关于加快红色文旅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文件。

(二)建立一个工作机构

由市委牵头,从市委宣传部、沂蒙干部教育基地管理办公室、沂蒙精神研究中心、市委党校、市文化和旅游局等单位抽调工作人员,成立了高规格的市红色文旅发展办公室,作为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指导协调全市红色文旅发展、红色基因传承等相关工作,重在解决制度性、规范性问题,形成了推进工作的合力。另外,在市文化和旅游局内设科室中专门设立红色文旅发展科,负责红色基因传承工作,这在国内为数不多。

(三)实施一项专项保护工程

组织实施革命文物资源保护工程,对全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馆藏革命文物进行全面梳理和实地调查,全面摸清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位置、价值、构成、保存现状、保护需求等基本信息,摸清馆藏革命文物的名称、年代、尺寸、级别、完残程度等全部信息,建立革命文物信息数据库。

(四)推进一批场馆建设

推进红色专题教育场馆建设,提升了沂蒙革命纪念馆、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苍山暴动纪念馆等红色专题场馆的功能。在临沂市博物馆建设了红色文化展馆;在各县区博物馆、纪念馆建设红色展示厅;在乡镇、社区大力推进红色文化展厅、历史文化展示室建设,累计建成357个。

(五)推进红色景区连片开发

启动红色旅游国家5A级旅游区创建工作。以大青山、孟良崮、红嫂家乡暨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暨省政府成立纪念地、沂蒙山根据地景区等为核心范围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9年1月,启动创建工作,并列入市政府工作报告,目前已编制完成创建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孟良崮、红嫂家乡、省政府旧址三大沂蒙革命教育基地周边片区文化旅游设施提升,扩展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内容,提升文旅服务能力。

(六)广泛开展红色文化活动

借助国家、省级专业院团力量加强宣传关于沂蒙精神的文艺作品创作。实施百部红色小戏创作工程,坚持市级院团每年创作一台弘扬沂蒙精神的大戏;用5年时间,每年创作20部红色题材优秀小戏,组织开展红色题材原创小戏展演。发挥“沂蒙红色文艺轻骑兵”作用,组织开展红色文艺作品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厂矿等活动,丰富基层红色主题文化活动内容。大力开展红色研学旅行,吸引更多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参加红色研学,接受红色洗礼。

六、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解决了非文物类的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力度不够的问题

对已公布为文物的红色文化遗存,有《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大多数保存完好;但对尚未公布为文物的红色文化遗存,其保护利用工作缺乏直接的法律法规依据,损毁比较严重。经实地调研和摸底调查,临沂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有50余处存在残缺、损坏、严重损坏或已被翻新的问题,通过立法加强对这些革命文物的保护。

(二)解决了红色文化重要作用发挥不够、不充分的问题

为弘扬沂蒙精神、传播红色文化,临沂市依托革命旧址、抗日堡垒村、战斗战役发生地以及新时期老区跨越发展的工作现场,打造了一批特色党性教育品牌,通过建设专题纪念馆、举办专题展览、发展红色旅游等方式加强了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弘扬。但由于缺乏专门的保护规划,存在对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宣传教育和对外交流力度不够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重要作用。

(三)解决了红色基因传承形式相对单一的问题

通过镇村红色展示室建设,为各类红色纪念馆提供了有力的补充。面向驻地群众,更方便快捷地开展了沂蒙精神宣传教育,扩大了红色基因传承的范围。开展“沂蒙红色文艺轻骑兵——千村行”活动,将优秀的红色文艺作品、展览展示送到了群众家门口。将红色展馆、展厅设进景区,让游客更充分地了解沂蒙精神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沂蒙红嫂”“沂蒙母亲”等英雄儿女等涌现的历史背景,沂蒙山区乃至山东革命取得胜利的光辉历程。通过加强与国家、省级院团合作,共同宣传沂蒙精神,将红色沂蒙宣传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七、实施效果

(一)创作推出了一大批弘扬沂蒙精神的文艺精品

临沂市委与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出品了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协助中央芭蕾舞团出台芭蕾舞剧《沂蒙三章》,两部作品在国内巡演,深受观众欢迎,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大型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获得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特别奖、山东省第八届精品工程奖;现代柳琴戏《沂蒙情》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获得三项大奖,荣获第十四届文华奖——文华优秀剧目奖、山东省第九届精品工程奖;创作推出了大型红色文艺作品《沂蒙红崖》《沂蒙组歌》《赵志全》《巍巍大青山》等。这些作品既有效提升了临沂形象,扩大了临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成为新时期弘扬宣传红色文化和沂蒙精神的生动载体,进一步教育和鼓舞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

(二)红色旅游深受群众欢迎

目前全市A级以上红色旅游景区有25家,国家、省、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分别为5处、11处和31处,其中有5家景区被列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18年,临沂市红色旅游景区接待游客4935万人次,同比增长11.32%;实现红色旅游消费总额394.1亿元,同比增长11.41%。全市红色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3万余人,间接就业人数达到10万余人。

(三)红色遗址遗迹得到有效保护

全面摸清了辖区内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位置、价值、构成、保存现状、保护需求等基本信息,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34处,市级重点抗战遗址200处。对馆藏革命文物进行了清库建档,全市各国有博物馆、纪念馆馆藏革命文物达3177件(套),建立了革命文物信息数据库。

(四)红色教育成为知名品牌

打造了沂蒙根据地群众工作展馆、沂蒙红嫂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沂蒙革命纪念馆和临沂商城党性教育基地展馆等18个现场教学点,编写了30多部特色教材,形成了沂蒙精神、群众工作、党的建设、武装斗争、榜样引领等专题教学模块,开发了现场教学、课堂教学、红色故事会、访谈式教学、“三同”教学、体验式教学、影像教学等主要教学形式,较好地满足了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培训需求。近年来,已累计承接国家部委、省内外各类班次3400多个,培训干部18万余人次,得到了广大学员的充分认可和一致好评,形成了具有鲜明沂蒙特色的党性教育品牌。

(五)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扎根

红色文化已成为临沂市各类大中小学校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红色文化进校园”也已成为各学校普遍性的安排。以红色“流动博物馆”活动为例,开展近三年来,仅临沂市博物馆就先后160余次走进中小学,累计服务青少年学生5万余人次。“讲好红色文物故事”“小小红色讲解员”评选等活动让红色基因在更多心灵深处生根萌芽。红色研学旅行广泛开展,2019年上半年,全市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红色文化研学旅行人数达到52.1万。临沂市被授予“中国红色研学旅行目的地城市”。

八、社会影响

临沂市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工作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和社会各界的关注。2016年,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临沂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蒙阴县、沂南县沂蒙山孟良崮战役遗址,莒南县八路军一一五师司令部,河东区新四军军部旧址,以及沂南县红嫂家乡常山庄村等5处景区被评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19年,临沂市被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授予“中国红色研学旅行目的地城市”荣誉称号。临沂市弘扬沂蒙精神和红色文化相关内容经常在国家、省、市各类媒体上出现。在沂蒙精神的引领和感召下,近年来,在临沂大地上涌现出了“沂蒙新红嫂”朱呈镕、最美拥军人物于爱梅、新时代企业家楷模赵志全、乡村振兴的“领头雁”王传喜、新时代扶贫攻坚“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红色基因传承人。红色基因已成为具有鲜明爱党、为党、护党属性的群众性基因,成为引导广大群众坚守精神家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致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