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单位:山东省文化馆
完成人:王衍良 赵新天 王文戈 徐 艳 李彩鹏 王 芹 张银善 亓 程 杨艾鸽
一、项目概况
2015年两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文化馆积极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工作。自2015年以来,山东省文化馆认真贯彻“大格局、贡献度、内涵建设、融合发展”工作理念,大力整合社会资源,实践融合发展,将全民艺术普及与教育、与社会资源、与非遗项目以及与科技融合作为融合发展的四大驱动因素,逐步形成了“四轮驱动 全域融合”的融合发展新路径,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全领域、全方位融合发展,推动全民艺术普及深度和广度覆盖方面实现新突破。
面对艺术普及群体数量庞大和个体情况复杂的现状,山东省文化馆将群众需求细分化。在内容上,合理科学地把群众的需求同文化馆开展的各项培训课程相结合;在形式上,将“在场服务”与“上门服务”相结合,解决了全民艺术普及中“众口难调”的问题。融合发展扩大了山东省文化馆文化惠民品牌的影响力,促进了“新六艺学堂”“百姓大舞台”“蓓蕾艺术工作站”等文化品牌落地生根。
二、实施背景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根据方案,改革后,国家旅游局与文化部合并,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不再保留原文化部、国家旅游局,这标志着中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正式进入大融合发展新时代。随着“互联网+”进程的加快,网络运用在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上优势愈加鲜明,“互联网+”推动过程中要致力于消除场地局限和师资局限带来的影响,使整体均衡和谐发展。
为充分发挥山东省资源优势,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升我省文化教育整体实力,2017年,原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教育厅联合下发《关于促进文化教育融合发展的意见》,促进文化教育共建共享、融合发展,在全省启动“蓓蕾艺术工作站”工程。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积极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开展全民艺术普及,这是党和政府在新时期交给文化馆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全体群文工作者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山东省文化馆一直致力于提升免费开放服务水平,采取多种措施实现了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在向广大群众免费开放场地设施和提供培训服务的同时,积极推进网络建设、数字化建设,努力打造各文化惠民品牌。在顺应时势进行全民艺术普及,面对文化馆转型升级提质换挡的关键时期,山东省文化馆推出创新融合发展项目。
三、主要目标
打破传统文化馆在场地、师资、职能范围、服务人群等方面的限制,打造“没有围墙的文化馆”,明确文化馆全民艺术普及的总体要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全面普及,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坚定不移地将标准化和均等化作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方向。真正实现文化惠民目标,使活动品牌化、模式创新化、管理制度化,推动构建起主体广、层次多、样式新的文化馆融合发展大格局。
四、主要措施
(一)与教育融合,推进艺术普及进校园
在全省启动“蓓蕾艺术工作站”工程。省文化馆积极落实文件要求,在全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会进校园”活动,将遴选的优秀传统文化节目送到孩子身边。三年来,我馆文艺工作者先后走进全省各地市学校开展活动,送演出、送培训,并赠送系列丛书、光盘和移动音箱等设施,种下艺术的种子。
在省馆的带领下,全省各级文化馆的活动也迅速蓬勃地开展起来,通过传统故事演讲、艺术鉴赏、文艺演出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基层小学有了传统文化传播的“直通车”。
2018年,为了促进文艺创作,建立创评机制,我们在全省建有“蓓蕾艺术工作站”的学校中组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会优秀作品评选活动,共接收作品1000多件。
(二)与社会资源融合,为艺术普及添活力
一是围绕推进老年人教育服务,与省老年大学合作,共建省文化馆老年大学。双方坚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在办学方式、招生教学、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安全保障等方面通力合作,将省老年大学的招生模式与我馆专业的艺术师资和非遗传承人队伍相结合,利用我馆分馆先进的教学场馆等设施,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艺术辅导培训服务。
二是联合省青少年宫,在我馆成立山东省文化馆青少年宫。双方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借助省青少年宫公益性培训经验优势,我馆挑选优秀的青年业务骨干参与培训课堂,创新“1+1>2”的校外教育发展模式,开展社会艺术普及教育、考级活动。同时,充分发挥我馆公益性职能,组织开展夏令营、文艺汇报演出等各类社会公益活动,面向社会每年为全省贫困户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提供100个免费培训名额,打造艺术普及教育特色校区。
三是针对在职职工,推进艺术普及进机关活动,在省直机关探索构建“一人一艺”艺术普及模式。2019年初,我馆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采取共性服务与个性服务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基础知识普及、艺术作品欣赏、艺术技能学习、组建艺术团队和开展艺术活动等方式,面向省直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开展音乐、舞蹈、戏曲、曲艺、书法、美术、摄影、民间工艺等艺术门类培训课程,着力提升广大干部职工艺术素养。
四是针对普通市民,在原有“新六艺学堂”艺术普及培训体系的基础上,先后开设了30多个艺术门类培训班,共开班次270多个,培训学员2万余人。通过“新六艺”学堂培养文艺骨干,文艺骨干带动组建优秀文艺演出团队,以团队作为基础打造高质量文艺作品,将文艺作品作为再培训的教学成果,并从团队中选择优秀的文艺志愿者作为再培训的师资力量,形成全民艺术普及的良性循环。
五是针对各基层辅导点,通过“网状辅导体系”建设,将各基层辅导点不同群众的需求细分化。在内容上,合理科学地把群众的需求同各项培训课程相结合,在形式上,将“在场服务”与“上门服务”相结合,解决了基层全民艺术普及中“众口难调”的问题。同时,整合各基层艺术表演团体、志愿服务团队等社会力量组成“馆办文艺团队”,来反哺基层辅导点的培训、创作、互动、演出等。
(三)与非遗项目融合,让艺术普及更有趣
山东省文化馆创新非遗传承体验模式,创办了“山东非遗传习大课堂”,周末邀请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走进非遗传习厅,手把手地向小学员们传授非遗知识,共同参与非遗制作和技艺演示。课堂上,孩子们了解到非遗项目的历史,在指导下动手完成自己的非遗作品,近距离地感悟雕刻、皮影、年画等非遗艺术的魅力。此外,我们还开展了非遗进校园活动,将非遗艺术带进校园,带孩子们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与内涵。
(四)与科技融合,让艺术普及“接地气”
根据“数字化建设+文化馆总分馆模式”建设的主题方向,我馆以与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和全省各级文化馆的资源平台对接为目标,将全省各级文化馆的资源服务进行互通互联、共建共享,建设“文化艺术资源”“艺术培训资源”“地方特色资源”“品牌活动资源”四大核心资源数据库。同时,以“数字化服务”为支撑,对我馆“新六艺学堂”公益培训进行在线直播,将音乐、舞蹈、书画等培训从单一的“面对面”授课转变为线上授课与线下授课同步,在线直播与网络回放共融的新形式,让全民艺术普及内容更“接地气”。
五、项目创新点
(一)以文旅融合为契机,立体架构、横向融合
通过与教育融合、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融合、与科技融合、与社会资源融合等,将创新融合发展理念同全民艺术普及职能相结合。融入了新时代公益培训的理念,在形式上突破常规,体现了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成为文化馆转型发展、提档升级的重要举措,给公众带来更先进、更广泛、更便捷、更通畅的公共文化服务。
(二)流动式服务与阵地式服务的融合
将“阵地式服务”“流动式服务”融入文化馆传统公共文化服务理念中,实现文化服务理念的跨越式发展。以“阵地式服务”为基础,充分发挥山东省文化馆阵地资源优势。同时与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等“流动式服务”相结合,及时调整培训工作的重点和内容,让全民艺术普及内容更“接地气”,服务也更精准。
(三)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的融合
以数字文化馆平台建设为支撑,将“互联网+文化馆建设”思维运用在文化馆建设的各个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线上的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利用云平台将线下的各个公共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利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六、项目应用和推广情况
在2019年7月召开的中国文化馆年会上,山东省文化馆受邀向全国各级文化馆作典型经验交流,分享我馆在全民艺术普及融合发展理念等方面的创新成果与实践经验。文化和旅游部专家、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李国新教授进行了现场点评,并对我馆在融合发展方面的经验做法给予高度评价。李国新教授指出,山东的做法为全方位融合推动全民艺术普及做出了示范。未来中国文化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点任务,就是推动全方位的融合发展,而山东省文化馆在这一方面实际上已经起了引领的示范的作用。第二点,山东省文化馆的融合发展思路,也为有效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做出了努力。
建设了“文化艺术资源”“艺术培训资源”“地方特色资源”“品牌活动资源”四大核心资源数据库。通数字资源总量达到13TB,并将逐步实现线上展览展示。
在数字文化馆总分馆体系的建设下,完成与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和全省各级文化馆的资源平台对接,实现了海量资源的共建共享。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的“新六艺”学堂全民艺术普及培训和“百姓大舞台”活动累计受惠人次达700多万,深受市民的欢迎。
实现由“菜单式”向“配餐式”“点餐式”服务。整合全省文化馆资源,加强统筹协调,大力开展流动演出、流动讲座、流动展览、非遗保护传承进乡镇、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七、社会影响
为了促进文艺创作,建立创评机制,我们在全省建有“蓓蕾艺术工作站”的学校中组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会优秀作品评选活动,共接收作品1000多件,最终评选出“蓓蕾艺术工作站”最受欢迎作品10件、优秀作品40件,以及优秀工作者30名。今年我们计划在组织评选活动的基础上,将评选出的优秀作品进行全省表彰汇演。
从具体社会效益指标来看,“蓓蕾艺术工作站”已遍及全省16地市,建设数量超过计划,已经达到1600所,开展故事会进校园和艺术普及活动15000余场次,惠及学生300万人以上。这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极大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了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氛围。
通过联合共建文化馆老年大学、文化馆青少年宫,以及艺术普及进机关活动,大大增加了文化馆的培训范围的广度和培训内容的深度,突破了传统培训单一的培训思路和培训方式。通过引入社会力量的参与,加上数字化培训手段的助力,形成了全民艺术普及培训的多元化格局。文化馆老年大学第一学期于2018年9月正式开课,共开设42种课程,招生2124人。除音乐、舞蹈、美术等老年大学传统艺术培训课程外,我们还开设了古琴、古筝、刻瓷、山东快书、结艺、儒学经典等非遗特色专业,并邀请非遗传承人授课,深受老年学员的喜爱。文化馆青少年宫除培训之外,还组织开展夏令营、文艺汇报演出等各类社会公益活动,面向社会每年为全省贫困户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提供100个免费培训名额,打造艺术普及教育特色校区。艺术进机关活动的首期课程已于2019年5月开课,涉及10个艺术门类,共计20个班次,来自39个单位的500名学员参加了学习。
以非遗为载体,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成效显著。截至目前,非遗传习大课堂已举办80多期,参与中小学生达4000人。“非遗大课堂”已经成为山东非遗保护传承的品牌,也是省文化馆影响力大、反响热烈的特色培训活动之一。此外,定期开展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将非遗艺术带进校园,带到孩子们身边,让孩子们切身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与内涵。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