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完成单位:薛城区文化和旅游局 薛城区铁道游击队纪念园管理处
枣庄东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完成人:王 蕾 姜承红 万照广 崔新明 赵曰标 孙中启 相修宇 李 强 陈璐晖 邵 红
一、项目概况
“铁道游击队红色基因创新性传承”是一项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创新项目,具体是以“铁道游击队精神”的挖掘、提炼、升华、展示、传播为主线,以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建设运营为核心,以文创产品开发和文化体验为主导,打造涵盖“文化+旅游+教育+影视”创新性融合发展的特色红色文化主题园区。该园区集纪念怀古、瞻仰英烈、爱国教育、党性教育、沉浸体验于一体,全面展示铁道游击队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打造出常学常新的“红色研学+党性教育”精品课堂、文旅融合红色经典的精品路线、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一流党性教育基地,创新性传承了铁道游击队红色基因,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互利共赢。
二、实施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铁道游击队是枣庄最红的资源、最美的传奇、最亮的名片,在全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铁道游击队“赤诚报国、不怕牺牲,机智灵活,勇于亮剑”的精神,值得我们自豪,更需要后人世代传承。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京军区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弘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优秀红色文化的推广和传承,是增强群众文化自信的基础。基于这个考虑,我们把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建设运营作为最合适的平台进行重点打造,同时也是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和发展红色旅游的需要。
三、总体目标
坚决落实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枣庄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吹响了“充分挖掘、高水准打造铁道游击队红色文化”的号角。2019年市委、市政府将“全力打响铁道游击队红色文化品牌”分别列入市委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政府工作报告,并明确了搭建一个平台、唱响一支红歌、建好一个展馆、打造一个基地“四个一工程”,将其定位为:立足枣庄、面向山东、辐射全国的一流党性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经典旅游基地。
四、主要措施
(一)深度挖掘,整合旅游文化新资源
组织精兵强将,对铁道游击队队史进行重新整理,调阅大量历史材料,走访一批铁道游击队的老队员、家属后代,邀请党史、史志方面的专家学者召开专题研讨会,历时两年时间,寻访17个省98市102人,整理搜集文字资料100万字,收集各类实物2800多件,系统归档音视频资料40套。
(二)高标准规划建设铁道游击队纪念馆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11500平方米,总投资2.7亿元,是2019年省、市确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由中国建筑设计院进行规划设计,山东桓台建筑有限公司承建,北京清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负责装饰布展,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亲自为纪念馆大型浮雕进行创作。该馆于2018年9月破土动工,2019年7月1日建成开馆运行,从建筑施工到装饰布展,均创造了国内同类场馆的“枣庄速度”。
(三)创新思维,打造文旅融合新模式
通过情景剧、微电影、拓展体验、文创产品开发售卖,寓教于乐、寓教于游、寓教于购,为红色基因的创新性传承提供了多业融合模式和重要经济支撑,打造涵盖“文化+旅游+教育”的红色文化主题园区,集聚了200余个特色旅游产品,接待海内外游客数百万次,做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挂牌成立枣庄市首家影视演员工会,推动红色文艺产品的发展
园区直接就业人员120人,间接就业约2000人,举办红色旅游培训班11期,参训人数200人次。
五、创新点
(一)精神提炼的创新性
将红色基因提升至精神传承高度,成立铁道游击队精神研究会,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集表述语,聘请国家级专家评审论证,报请中国军事科学院院长杨学军、政委方向把关定向,由最初的“听党指挥,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敢于亮剑,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能谋善战,奇兵制胜的创新精神”三句话39个字,浓缩成“赤诚报国、不怕牺牲、机智灵活、勇于亮剑”16个字,精准、简洁、易传播。
(二)载体打造的创新性
利用临山独特的地理优势,采用“碑馆一体、山馆融合”的空间布局方式,做到了精神与实体、文化与实物、建筑与环境、颜值与气质的有机统一,创造了五个第一,即枣庄市第一个落地的院士作品、第一个艺术品级大型火车头造型、第一个大尺度大跨度清水混凝土铁路桥构件、第一个盒状直立锁边铝镁锰板技术大跨度拱形穹顶、第一个同体量100天完成主体建设的优质工程。
(三)传播方式的创新性
利用文化、旅游、教育、影视四个主要传播方式,创造了“九个一”,打造了“常学常新的理想信念教育课堂”,弘扬铁道游击队精神,续谱铁道传奇,对应党性教育、中小学爱国教育、公民国防教育三大市场,让《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永续响彻枣庄大地、飘扬大江南北。“九个一”,即参观一个红色基地、举行一次献花宣誓仪式、观看一场红色剧目、同唱一首红色歌曲、体验一次现场教学、参加一次军事拓展训练、品尝一顿忆苦思甜饭、拍摄一段微视频、开展一次党性分析活动,让学员感动一阵子,铭记一辈子。
六、应用推广
(一)打造了红色标杆
按照国内一流标准,建好一个展馆、搭建一个平台、唱响一支红歌、打造一个基地,为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红色标杆。一流的教育基地必须是一流的规划设计,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界的领军人物——中国工程院崔愷院士领衔该纪念场馆的规划设计和全流程控制工作,确保工程及布展效果;精神提炼,凝聚起枣庄力量;参建者们与时间赛跑,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用汗水致敬英雄,用担当致敬时代,续谱了又一个铁道传奇,成为新时代担当作为的标杆、竞相学习的榜样。
(二)发挥了示范效应
该项目规模适中,功能齐全,效益显著,符合国家的政策方向,符合红色旅游业政策及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红色旅游发展战略;文化、旅游、教育、影视四位一体,打造传承红色基因的“枣庄样板”。全国政协、国家文旅部、中央电视台以及省内其他地市的近百个考察团来此参观调研学习,自开馆以来,每天接待干部群众4000余人次,已累计接待国内外参观学习人员50万人次,起到了红色引领作用。
(三)引爆了红色热潮
将零散的基因碎片进行有效整合和利用,对铁道游击队精神进行了深度发掘、提炼和传承,增加了普通群众、党员等与红色文化的互动,在推出精品旅游路线和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后,铁道传奇引爆了暑期市场,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络绎不绝,游人如织;充分发挥平台作用,打造党性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红色基因传承高地,央视CCTV-12频道、“网易新闻”“今日头条”以及《大众日报》《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国防报》等媒体对园区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多方报道。马蜂窝旅游网大数据显示,“红色旅游”关键词搜索热度上涨43.7%,成为暑期旅游旺季中众多热门主题之一。2019年上半年最受用户关注的全国十大红色旅游目的地中,枣庄以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跻身全国前十。
七、社会经济效益
(一)红色抗战文物“活”起来
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展览内容按照时间线索分为抗日烽火燃鲁南、初露锋芒显身手、铁道飞虎出奇兵、凝聚力量同抗日、沙沟受降载史册、红色基因代代传六大部分,从1878年中兴煤矿公司的成立开始,一直到新时代下枣庄人民对鲁南铁道大队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展览将站在全民族抗战和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背景和高度,全景展示鲁南铁道大队成立、发展、壮大的历史,并将党性教育贯穿其中,进一步丰富拓展铁道游击队纪念园的纪念空间,使沉睡多年的革命文物焕发出新时代耀眼的光芒。展馆实现免费开放,为外地游客和本地市民群众提供了新的文化场所,展馆内外动静结合,实现了在参观游览中与红色文化的互动,正逐渐成为山东乃至全国以纪念鲁南抗战为主题的党性教育基地、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公民国防教育基地,为广大人民群众党员干部接受爱国爱党爱军教育提供了鲜活案例和空间载体。
(二)红色基因激活旅游人气
高标准规划建设铁道游击队纪念馆、打造主题园区,发挥平台作用,讲好传奇故事,举办节庆活动,增加研学互动,先后荣膺山东省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山东省研学旅游示范单位、山东省文旅融合先进单位称号,年接待受教育群众和外地游客数逾百万人次,进一步带动区域红色旅游发展,带动餐饮、交通、住宿等方面收入显著增长。
(三)开办传奇剧场形成新卖点
通过炭场智斗、沙沟受降、酒馆除奸、秘密交通线等情景剧轮番上演,小小红军成长记、军事拓展训练、微电影拍摄、忆苦思甜饭体验等互动项目,改变基地业态单一的局面,所聘用的演职人员均来自薛城区原来的豫剧团,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填补了露天演艺市场空白,而且实现了豫剧演员的业务再造和人生价值的重塑,成为教育基地的重要卖点。
(四)开发特色商品拓宽增收渠道
先后开发铁道游击队火车头、土琵琶、剪纸、折扇、纪念酒、柳编等文创产品,促进了红色纪念品、民间手工艺品从作品到产品到商品的转换,寓教于乐、寓教于游、寓教于购,为红色基因的创新性传承提供了多业融合模式和重要经济支撑,进一步擦亮了铁道游击队金字招牌,提高了地区知名度和影响力。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