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参加了《问政山东》第十九期直播问政,节目曝光问题整改及举一反三、构建长效机制情况如下:
一、曝光问题整改情况
针对《问政山东》反映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农村文化大院闲置、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闲置和文物保护等方面的问题,省文化和旅游厅连夜召开会议部署整改工作,成立4个整改工作小组赴相关市和单位现场督办,立行立改,狠抓落实。
(一)整治网吧接纳未成年人问题。对泰安市泰山区金都网络会所、帝国网吧、巴洛克网咖向阳店均给予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处罚。对淄博市临淄区三A网盟金手指网吧给予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处罚,并将网吧及负责人列入全国文化市场黑名单;对三A网盟海城网吧给予警告处分,并处罚款15000元,停业整顿15日;对三A网盟明顺网吧给予警告处分,并处罚款15000元。
(二)整改农村文化大院闲置问题。沾化区黄升镇大姜村连夜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损毁器材更换、文化服务提升等工作,目前已基本达到我省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的设施、管理和服务标准。滨城区赵寺村连夜清理文化服务中心环境卫生,增置文化活动设备,目前社区文化广场已投入使用并受到广大群众一致欢迎。东营市利津县丁坊村、广饶县北王庄村连夜整改,完善服务内容,将服务群众标识放在醒目位置,策划举办暑期文化活动、广场舞比赛等文化活动,提升文化服务中心使用效率。
(三)整改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闲置问题。一是济南省会城市群游客集散中心闲置问题。济南市迅速对游客集散中心工作人员进行调岗安排,补足一线上岗服务人员(目前在岗职工13名),保证日常工作有序运转;加强硬件设备维护,更新宣传画面和展板,设置体验时间公示牌,并实施预约制度,集散中心整体环境得到全面提升。二是青岛世博园问题。7月12日,厅整改工作小组赴青岛,在当地文化和旅游部门的配合下,对青岛世界园艺博览园问题进行督办检查。截至目前,景区环境卫生、六号门关闭、道路破损、景区杂草丛生、施工材料堆放凌乱、景区吊桥存在安全隐患、景区木栈道破损等14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此后,该园又对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举一反三,全面提升旅游环境与质量。
(四)文物保护落实不力问题。一是历城区济南新东站安置项目施工中发现古墓葬问题。经初步勘探,历城区济南新东站安置项目先后发现三座战国时期墓葬(编号分别为M1、M2、M3),分2次向国家文物局履行考古发掘手续。在得到国家文物局发掘许可后,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严格按照田野考古操作规程进行发掘,出土铜器、陶器、骨器等70余件,征缴器物40余件(组)。发掘结束后按程序报请原省文物局验收,经专家评议认定,发掘工作达到了预期目的。目前,济南新东站片区安置房建设工程项目已完成行政执法处理,并协助济南市公安机关追回了有关文物。同时,安排专业人员对建设工地加强巡查,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已通过考古工地验收。二是济南市大陈家村陈家阁建筑群问题。7月12日上午,厅整改工作小组赴陈家阁古建筑群现场,组织文物保护专家,研究制订整改措施,确定省市区三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和历城区粮食局分工负责整改。重点精心编制修缮方案,推进有关修缮工作,目前大殿基础砌筑、木构件安装和主体修缮工程已完成。
二、举一反三、构建长效机制情况
(一)建立全省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常态化监管机制,切实加强网吧监管。一是进一步完善网吧监督管理运行机制。研究制定《山东省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系统运行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建立全省网吧监管系统异常情况检查工作流程,完善网吧问题反馈处理机制。加强专项检查,全省共检查经营单位3111家,发现问题1266家,现场整改293家,限时整改930家,立案调查28家,停业整顿8家,吊销经营许可证7家。二是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印发《关于在全省文化和旅游市场领域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通知》,进一步加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执法检查力度和密度,增加跨部门联合抽查次数,2020年实现常态化。同时委托第三方建立、培育、壮大暗访队伍,建立暗访—通报—整改—再暗访,以及暗访与案件查处相结合、与信用监管相结合的常态化暗访机制。
(二)健全A级旅游景区动态管理机制,切实提升景区质量。一是启动全省A级旅游景区体检式检查工作。印发实施《2019年全省A级旅游景区体检式检查工作方案》,严格按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全面开展景区体检式检查。同时,委托第三方分两批次开展年度景区暗访检查工作,根据检查结果,共处理4A级旅游景区21家。其中,4家景区被取消等级,2家景区被降低等级,15家景区被警告。二是加强A级旅游景区常态化管理。进一步健全景区暗访检查工作机制,实现暗访检查全覆盖、景区管理常态化。2020年起,将全部4A级和5A级旅游景区纳入暗访范围。对于不达标4A级景区给予警告、降低或取消等级处理,对于存在问题的5A级旅游景区进行内部通报,督促整改提升。同时,指导各市对3A及以下景区全覆盖检查。
(三)加强全省基层文化设施拉网式排查,切实提升服务效能。一是建立常态化检查机制,每年在全省开展1次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效能发挥拉网式排查工作,重点围绕提升设施利用率、群众满意率,实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由设施建设为主向效能建设为主的转变。二是积极对接群众需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信息资源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继续推进送戏下乡等流动演出服务,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由阵地服务为主向阵地服务、数字服务、流动服务相结合的方向转变。
(四)出台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实施意见,建立健全文物安全长效机制。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两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精神,提交省委深改组研究我省《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工程建设文物前置审批制度、土地储备项目考古工作在先制度。二是推动实施“文物安全天网工程”,争取在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周边建设以视频监控系统为基础的技防设施和监控中心。三是深入开展文物安全专项行动,扎实开展法人违法案件专项整治,依法严肃查处文物法人违法案件,纠正违法行为,教育和处罚违法主体,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文物、敬畏文物、保护文物的良好氛围。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