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 | 首页 |
|
走进蔬菜博物馆,约会古今菜文化。鲁西南首座蔬菜博物馆——定陶蔬菜生态博物馆1月4日在“中国玫瑰第一镇”定陶区黄店镇落成开馆。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周晓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助理刘世军,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对外合作与交流处调研员曲国强,山东广播电视台乡村广播总监权珍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阮怀军,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处调研员李兴奎,山东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郭思克,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王磊,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尹慧萍、副局长李悦耕,菏泽市定陶区委、区政府领导,驻菏泽市定陶区省派第一书记代表,山东广播电视台、《第一书记朋友圈》等省市有关媒体,菏泽市定陶区相关蔬菜种植专业村、专业合作社、蔬菜生产企业负责人等出席仪式。
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周晓波和定陶区委书记聂元科共同为定陶蔬菜生态博物馆揭幕
该馆展览主题为“文化蔬菜·生态定陶”,以展示蔬菜种植历史、传播蔬菜种植技术为重点,融合设置了蔬菜历史文化展览、蔬菜种植技术传播展示和蔬菜采摘体验等环节。展览主要包括“蔬菜史话”“定陶蔬菜”和“蔬菜科技”三大部分。“蔬菜史话”放眼全国、涉及古今,从蔬菜的起源、传播、科技等方面充分展示历史蔬菜的文化内涵;“定陶蔬菜”分为“传统种植”“专业种植”“生态种植”三个板块,系统介绍了定陶区改革开放以来蔬菜种植历史和技术变革进程;“蔬菜科技”则以互联网、多媒体、虚拟仿真等现代科技手段,展示现代蔬菜智能化生产管理、无土栽培技术、观光蔬菜等新技术新模式,通过多媒体现场连线蔬菜生产园区、全新投影技术演示蔬菜生长过程,以及一个个脱贫致富小故事和现代蔬菜种植小视频,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展示发展成果,展望发展前景。同时,该博物馆还打破了固有的单一参观方式,采取将展览空间延伸贯穿到专业村和生态园乃至蔬菜大棚的“三点一线”的参观模式,将蔬菜的生产与观赏等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将展览文化和大棚蔬菜采摘活动相结合,力求表达人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共处、协同发展的生态理念。
定陶蔬菜生态博物馆序厅
定陶区不仅蔬菜种植历史悠远,而且在整个鲁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业已形成了专业村、合作社和生态园为主体的蔬菜种植模式,已获得绿色认证证书98个,建有鲁西南地区最大的蔬菜交易市场,先后被评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十强县、被列为全国蔬菜生产信息监测基点县、全国蔬菜标准园创建县。
产业历史需要记录,产业发展需要宣传,记录与宣传需要平台,而博物馆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作为省文物局省派第一书记工作组,牢记“抓党建、促脱贫”的责任和使命,在做好帮包村党建和扶贫工作的同时,更着眼于定陶区乃至整个菏泽市经济发展需求,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探索扶贫创新思路,将文化扶贫与地方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乡村记忆”重大工程的战略部署,在取得后方单位省文物局支持的基础上,与定陶区文物局共同策划,定陶蔬菜生态博物馆项目于2017年3月底获得省文物局立项,并纳入当年度省财政专项经费项目库。项目筹备组在外出考察、对接高等院校和专业科研机构的基础上,先后组织10余次规模不等的座谈会,就展陈大纲、设计方案、数字化建设等方面讨论修改,最终确定了展览主题内容和“自然生态+现代科技”的展览风格。博物馆于2018年9月1日正式施工建设,历时近4个月完成布展和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完全具备开馆条件。
定陶蔬菜生态博物馆的建成,既是对改革开放40周年的献礼,也是继寿光之后在山东省建立的第二座蔬菜专题博物馆,填补了鲁西南地区博物馆类别的空白。“定陶区蔬菜种植历史悠久,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十强县,而黄店镇则是菏泽乃至周边地区较早大规模种植蔬菜的专业镇,具备建设蔬菜博物馆的客观条件。这座博物馆的建立对于记录研究全区蔬菜种植历史、宣传区域农耕文化、促进当地蔬菜产业发展将会发挥积极作用。”省派第一书记兰玉富介绍到。
活动期间,为今后充分发挥定陶蔬菜生态博物馆农业科技交流平台作用,除了举行定陶蔬菜生态博物馆揭幕和8个博物馆培训教育基地铜牌揭牌仪式外,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所与菏泽市定陶区黄店镇人民政府签署了科技帮扶战略合作协议书,并为定陶区16家蔬菜种植专业村和企业进行了12396科技信息服务站铜牌授牌。山东广播电视台乡村广播还与菏泽市定陶区人民政府签订了“好品山东”扶贫帮帮团助力菏泽市定陶区蔬菜产业发展协议、“好品山东”乡村名品支持定陶区蔬菜品牌建设协议,助力打造地方农副产品品牌。
责任编辑:Xuxin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