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地动态

邹城市多措并举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 2018- 12- 04 16: 56 点击次数:

 

 

近年来,邹城市切实强化使命担当,深刻把握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规划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深入实施文化兴市战略,持续抓好文化研究挖掘、文旅融合发展、文化产业培育等重点工作,着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依托“儒风雅韵过新年”主题活动,开展“邹鲁风情”主题创作写生展、少儿故事分享会、书法体验课堂、国学夏冬令营、写春联送福字等系列活动。利用二月二、三月三等传统节日,开展春耕礼仪体验、伏羲女娲祭祀等系列传统文化活动。邀请专家开展传统节日文化讲座,对传统节日起源、传统节日民俗以及弘扬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等方面进行讲解,让大家更多的知晓传统节日文化。多次组织开展非遗普查保护工作,建立起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档案,共收集非遗资料线索2000余项,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省级国家非遗项目8个,济宁市级非遗项目27个,邹城市级非遗项目111个,涵盖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传说、民俗、手工技艺等各个门类。平派鼓吹乐《赶山会》、广场舞《雩》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分获群星奖群星奖优秀演出奖,软弓京胡《乡村小景》和器乐合奏《美丽乡村喜事多》成功入围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省级节目。

创作文艺精品剧目。在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先后创作编排《断机教子》《孟子湖畔》《孟母三迁》《礼乐复兴 邹鲁先行》《失踪的老娘》《再唱柿子筐》等一批精品剧目,将历史文化资源以艺术创作的形式展现出来,并通过在部分景区常态化展演、在广场社区开展惠民演出等方式,将优秀传统文化在群众中进行广泛宣传。

提升邹鲁礼乐文化品牌。依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邹鲁礼乐团,组织市内外专家学者,挖掘整理古代礼乐文化资源,并对古代礼乐文化中的各种礼(主要包括开笔礼、成人礼、儒家婚礼、祭礼、乡射礼、乡饮酒礼等)进行系统整理恢复,先后赴韩国安东、浏阳、南京、衢州等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邹鲁礼乐被纳入2015年度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邹鲁礼乐》专题片成功纳入省旅游外宣品牌和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大型礼乐文化剧《礼乐颂》,成功入选第十一届山东省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

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均为国家一级馆的图书馆和文化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连年举办“孟子乡音”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年平均演出场次均在千场以上;打造提升村文化大院100个,新建提升村文化广场100处,在文化中心建设过程中,注重加入邹鲁文化、礼乐文化等元素;每年标准化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0000余场;利用“孟子学堂”“幸福文化快线”“孟子书院”等平台,开展国学讲座、传统文化体验等各类活动。在机关举办传统经典诵读活动,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论语》、《孟子》等传统文化经典读物,加强宣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利用各类文化阵地,开展经典诵读交流比赛,先后举办各类传统经典诵读活动;图书馆长期举办少儿传统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市非遗传承中心举办邹鲁少儿礼乐团,让少年儿童学习传统经典,学习传统礼仪,在学习中不断充实提高自己。

做好文旅结合文章。制定出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快文旅融合发展若干政策,全面激发调动各方面投资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积极性。在孟庙孟府常态化开展儒家传统礼乐展演活动,并为游客打造私人定制版成人礼、开笔礼、乡射礼等仪式体验活动,招募“礼乐复兴志愿者”和“冠笄体验者”参与其中,丰富研学旅游体验内容,让传统文化在文旅融合发展中传承弘扬。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