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各地动态

新泰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出新招

发布时间: 2018- 11- 02 09: 41 点击次数:

今年以来,按照全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年”安排部署,新泰市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工程,将工作重心由设施建设向效能建设转变,创新开展了城市书房建设,并作为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新泰市图书馆实现了互联互通,着力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打造具有新泰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找准症结 对症下药

新泰市图书馆馆舍面积较小,服务接待能力有限,规划建设大型图书馆不仅投资大,运行费用较高,而且辐射面积有限,服务时间受限。为此,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建设24小时全开放不打烊的城乡书房,有效扩大公共图书馆服务范围,打破服务时间限制,在选址上遵循普遍均等、就近服务的原则,选择人口密集区,地处临街楼,面积100平米以上,交通便利,配套设施良好,环境安静、安全、卫生的区域进行建设,市民可就近进行阅读,真正将阅读送到群众家门口,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多读书、读好书”,为城市点亮一盏24小时不灭的阅读之灯。

城乡书房的建设按照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社会参与的原则来筹资建设,政府部门负责为每个书房提供5000--10000册图书及自动办证机、自动借阅机、安全门禁系统、监控系统等设施设备,符合建设条件的乡镇街道、村、社区负责提供建设场所、室内装修、书橱桌椅等,同时,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对捐献书籍、设备设施的,以捐赠者姓名、名称命名图书文献专藏或者专题活动,对提供场所、捐献资金和设备较多的,以捐赠者的姓名、名称来为书房命名。

完善机制 发挥实效

书房建成后,在日常管理运营中,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实施分级负责、志愿服务、自我管理的运作模式,市图书馆负责全市书房的图书调配、通借通还等工作,依托监控平台进行巡查、抽查;各乡镇街道文化站、村、社区负责辖区内书房的日常管理、设施维护等工作;积极发展读者成为志愿者,协助做好设备使用指导、图书登记排架、卫生清理等工作,每年根据其志愿服务情况进行表彰、奖励。

书房作为24小时无人值守读者自我管理的公益性文化设施,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运营形式更灵活、服务模式更开放的特点,体现了新形势下办馆模式、管理方式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创新。不仅能够满足群众的阅读需求,且利于把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扎根于整个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能有效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生活需求。

拓展功能 长远规划

拟规划建设的城乡书房,不仅将其作为阅读推广的载体,更将其打造成为提升市民文明素养的主阵地,在书房内设置国学经典、红色经典、乡村科技、地方文献、本土作家等专柜。有条件的地方,将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有机融入乡村书房建设,合理布局、精选展陈当地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文化遗产、历史名人等,让广大群众在读书休闲的同时,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选取部分条件较好的书房开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大讲堂,为传播普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载体,并依托大讲堂积极开展读书交流、诗歌朗诵、主题征文、图书互换共享等主题读书活动,充分发挥书房的服务效能,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乡村书房作为农家书屋的升级版,是新泰市文化供给侧改革、创新新时代文明传习的有益尝试。目前,新泰市第一家24小时免费开放的城市书房已于201881日正式启用,至1031日已接待读者近10万人次,日均服务读者1000人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此试点基础上,拟规划建设城乡书房66家(在城市的为城市书房,在乡镇、村(社区)的为乡村书房),在城区,依托机关单位和社区沿街楼等公共空间,规划建设15个城市书房;在乡镇、村(社区),采取“1+N”的模式,在17个乡镇驻地建设乡村书房17个,人口较多的中心村、农村社区,建设乡村书房34个,构建完善的“15分钟公共阅读服务圈”,将城乡书房真正打造成新时代文明传习的主阵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助力城乡文化振兴的主阵地。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