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发布>焦点新闻

聚焦文化科技 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 2017- 09- 19 11: 16 点击次数: 来源: 《中国文化报》

  52个分会场遍布京城、全国23个省区市组团全面参与、86个境外代表团争相展示风采、近200万人次参加百余场活动……近日,由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第十二届北京文博会”)圆满落幕。

  历时3天的第十二届北京文博会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文化科技融合 传承创新发展”为主题,精心搭建了包括综合活动、展览展示、推介交易、论坛会议、创意活动以及分会场在内的“六位一体”的活动平台,通过汇聚海内外优质文化产业资源,全面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首都北京加快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新成就以及中国文化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新成果,在推动全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上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亮点纷呈

  全方位展示文化产业新成果

  与往届相比,第十二届北京文博会高端化、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特色更加明显。本届文博会主展场依旧设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展览总面积达5.5万平方米,分为20个主题展区。展会期间,共接待各界观众约15万人次;包括国际组织高层负责人、文化产业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国内外业界知名专家学者以及知名文化企业代表在内的142位嘉宾参与论坛活动并发表演讲;以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文化产品交易、产业合作为主要内容的项目推介和交易签约活动,吸引了海内外1.5万位客商到会洽谈交易。

  为数众多的推介项目和各类洽谈会使第十二届北京文博会的签约项目数量和签约总金额再创佳绩。据不完全统计,本届文博会举办期间,共签约文化产业项目248个,文化产品交易、艺术品交易、银企合作等协议总金额达977.28亿元人民币。其中,影视文化制作、版权开发与保护、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走出去等领域的项目交易活跃,成为今年北京文博会的签约重点与亮点。

  “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不断活化并衍生新业态,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风生水起,京津冀文化亮点集聚……走进本届北京文博会,观众能够全面深入地感受到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风貌。同时,为契合国家政策,今年文博会的展区设置还有了一些新变化,比如,特设雄安新区板块,为其提供充分展现当地文化资源和文化特色的平台。”据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展区设置的新变化之外,本届文博会还举行了“走进文博会看北京”系列活动,以引导市民深入了解北京文化创意创新资源,激发他们传承创新传统文化的热情,并进一步探索举办北京文博会的新形式。

  “文化+”持续发展

  新兴文化业态风景正好

  文化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独特优势,激发了各类资本追逐的热情。在资本的加持下,“文化+”持续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VR/AR等新科技成果已经广泛深入地融入了文化产业,3D打印、移动多媒体、网络电视、艺术品网络交易等文化科技融合的新业态也比比皆是,可以说,新兴文化业态风景这边正好。

  为给这些新兴文化业态提供更丰富的展示空间,本届北京文博会首次设置了“国际语言产业展区”,以此填补世界华语区语言主题博览会的空白。在该展区内,中文慧读、蓝阅移动阅读平台、云屏数字借阅机等国内数字出版的佼佼者,以及在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方面代表了较高水平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均受到了广泛关注。“这个展区让我了解到这几年中国语言资源和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新成果,希望未来我们的阅读软件和翻译软件能够越做越好。”一位刚体验完“讯飞翻译机”的北京市民在展览现场对记者说,逛遍整个展馆后,发现今年北京文博会在运用新技术展示传统文化方面比往届做得更娴熟。

  新兴文化业态不断涌现的同时,文学、影视、动漫等原有业态也有了新发展。例如,随着《战狼2》的大火,军事题材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专注经营军事题材相关文化产品的网络平台“铁血网”今年就专门在新闻出版广电展馆设置了展示平台。作为中国原创军事题材文学作品的摇篮,铁血网旗下的“铁血读书”是国内较早的原创小说阅读平台,目前该平台已经拥有6000余部优质作品,出版了《獒》《热血军魂》《兵王》等60余部实体书。其中,《特战先驱》《渗透》《二炮手》等多部作品已被改编为家喻户晓的影视作品。“在输出原创军事题材作品的同时,铁血网也为《湄公河行动》《建军大业》《铁道飞虎》等一批优秀影视作品提供营销方案,并开始进军军事文化特色影视衍生品领域。”铁血网展区负责人解玉婧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紧抓机遇

  多渠道发展对外文化贸易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随着世界各国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和发展,文化软实力逐渐成为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不仅依赖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也离不开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北京文博会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优质平台。

  本届北京文博会举办期间,为了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国际语言产业展区汇聚并展示了“一带一路”沿线64个节点国家的语言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书法、纸艺、活字印刷与沙画制作等互动体验活动极受欢迎。此外,“炫彩世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色文化展”展区内也是欢声笑语不断,俄罗斯、卢旺达等45个国家的旗帜高高飘扬,国际化氛围十分浓厚,具有异域风情的演出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观看。 “中国文化正在多渠道立体化地走向全世界,文化产品和服务输出向高端化发展,电子图书、数字报纸、互联网期刊、网络游戏等成为文化走出去的新载体、新渠道,例如,蓝海云在本届文博会期间发布了‘一带一路’联播平台,该平台能够为走出去的文化企业提供‘一站式国际推广方案’。”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方面的展示交流之外,我国的版权输出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作为文化出口大区,北京市海淀区在今年北京文博会上展示了该区书籍“走出去”的成果,包括刘慈欣所著《三体》10种语言译本和《白蛇传奇》《受戒》《命若琴弦》《哦,香雪》《一地鸡毛》等畅销书,其中,《三体》英文版取得了全球销量逾76万册的好成绩,并斩获雨果奖。此外,北京出版集团也展示其与1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发展版权贸易与合作的成果。这些成果表明,我国的版权输出的产品形态从过去单一的图书、期刊版权拓展到了报纸、音像电子、数字版权等多种形态。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