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他山之石

廊坊市图书馆推出服务新举措

发布时间: 2017- 07- 14 09: 02 点击次数: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作者: 杜铮

  公共图书馆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和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共图书馆如何发展与创新,也成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廊坊市图书馆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研究中,积极探索适合廊坊市实际发展的现状与新的服务模式。

  服务模式构架

  (一)设施建设重点化

  廊坊市图书馆在设施建设过程中采用专业人员进行长期维护,以保证服务项目的合理规范,围绕“智能化”的服务模式,形成无人操作、智能服务的特点,如购置自动借阅机、自动办证机、还书平台等多种简便快捷的硬件设施,进一步拓宽信息共享服务渠道,促进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发展。

  (二)日常服务多样化

  图书馆除日常为读者提供借阅书证、服务引导、图书查阅外,还和文化界、教育界、各大中小学校、“大牙鼠”孩子营联合开展名人讲座、朗诵比赛、演讲竞赛、猜灯谜等活动。

  (三)品牌活动系列化

  廊坊市主要以“书香廊坊”系列品牌活动为主体,针对市图书馆实际情况、覆盖范围以及公共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市图书馆各个阅览厅为基础,开展经典名著电影展播,“文化沙龙”“真人图书馆”、拍卖义卖、捐赠互换等多种类型的活动,使廊坊市图书馆越来越受到读者的喜爱。

  (四)流动服务常态化

  流动服务也称作“走出去的服务”,它是政府及文化部门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积淀等实际情况,统筹当地优质文化资源,以流动图书车为载体推动图书、信息、资源等文化内容、文化要素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传送流动,有效实现了城市优质文化产品和资源向山区、老区、少数民族聚集区、贫困地区等基层地区输送。廊坊市图书馆实现了流动服务常态化,惠及基层群众。

  (五)外延体系拓展

  廊坊市图书馆服务体系主要是利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机遇,打造廊坊图书馆“天天读——廊坊图书馆服务体系”,以纵向服务为主、横向服务为辅。即建设以市级中心馆向县、镇、村(社区)图书馆的延伸服务为纵轴,向学校、行业图书馆的联合服务为横轴,纵横交错覆盖全市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实现一个目标(便民阅读服务)、三联合(联合采购、联合编目、联合检索)、四个规则(条码规则、编目规则、标识规则、流通规则、),五统一(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统一配送、统一流通)。从而打造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的文化空间、学习空间、娱乐空间和休闲空间。

  服务模式的具体举措

  (一)整合域内资源,形成服务网络。一是着力提升廊坊市图书馆的中心馆职能。市图书馆在纵横服务框架建设中发挥中心馆职能,负责统筹制定共同执行的业务标准、服务标准、技术标准、评估标准、考核标准。二是着力推进公共图书馆的纵向延伸服务。发挥各级公共图书馆的主阵地作用,以纵向延伸建立分馆的模式试点建设区县、街道、社区三级公共图书馆分馆,通过统筹活动安排、统一服务标准、配送书刊文献、共享数字资源等方式,为市民提供资源共享、通借通还的便利服务。三是构建各种类型的图书馆横向联盟服务。横向联合有条件的院校、行业、民间图书馆成为联盟馆成员,整合可提供社会服务的文献资源,实现共建共享,有效减少在文献资源配置上的重复建设。四是开展多种图书馆服务。通过配置图书流动服务车、设置24小时自助图书馆,向社会提供办证、阅览、借还、宣传、展览等服务,实现服务形式的创新和广度的延伸,使馆内服务和馆外服务有机结合。五是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开放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鼓励有条件的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充分利用社会闲散文献资源,提供支持帮助,规范运行机制,在统一的体系框架下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

  (二)制定规划标准,构建统一的服务平台。一是联合采购。根据各成员馆采购计划,统筹制定联合采购计划,各成员馆有侧重地采购本馆馆藏文献,避免重复采购。二是联合编目。集中采访编目,统筹全市馆藏,提供技术与数据依据,各馆新增图书采取异地编目、区馆审核完成后标贴分配好的分区条码。所有图书馆编目数据共享,为读者提供覆盖全市的图书信息。技术平台的一体化,使直属分馆建设成为可能。三是联合检索。各成员馆上传书目数据信息,经中心馆审校后录入服务系统,供各成员馆及广大读者检索使用。

  (三)协调统筹建设,促进各馆集群网络管理。一是统一规划。“天天读——廊坊图书馆服务体系”由廊坊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规划,各成员馆在自愿基础上签订合作协议。二是统一平台。各成员馆统一使用廊坊市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三是统一标准。各成员馆统一执行读者证编码规则、文献编码规则、通借通还规则,使用统一标识,统一挂牌服务。四是统一配送。中心馆负责统一安排各成员馆之间的文献中转配送。五是统一流通。各成员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保障一定的开放时间,并予以公告;各成员馆文献资源面向社会流通,开放率不低于70%;各成员馆读者证皆可在其他成员馆使用。

  (四)完善机制保障,促进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一是资金保障。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阶段,试点建设资金从示范区创建专项资金中列支。创建工作结束后,运行经费列入正常的年度部门预算。二是人员保障。各成员馆需配备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专职图书管理人员,并签订劳动合同。三是场地保障。各成员馆需提供场地保障,县级分馆不少于1500平方米,镇级分馆不少于300平方米,社区分馆不少于100平方米。四是文献保障。各成员馆按照自身所需采购和建设自有文献资源,并向所有市民免费提供;中心馆向各成员馆统一配送部分文献资源。目前,已整合提供文献资源169万余册,供读者借阅。五是网络保障。中心馆保障不低于90M光纤网络,县级分馆保障不低于10M带宽,社区分馆保障不低于4M带宽。六是物流保障。中心馆采用物流服务外包的形式,统一安排各成员馆的文献运送流转。七是技术保障。聘用专业人员,统一对各成员馆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进行维护。

  (五)创新服务方式,全力提高读者利用率。在传统借阅服务的基础上,“天天读——廊坊图书馆服务体系”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容,实现数字服务、流动服务等,如:利用数字图书馆、手机图书馆、读报机、电子图书借阅机等开展数字化服务;利用24小时自助图书馆开展全天候服务等。与此同时,廊坊市在全国首次实现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共建共享,通借通还,突破了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间的壁垒,成为廊坊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的亮点。廊坊市目前已完成市图书馆中心馆功能改造提升,试点建设完成8个县级图书分馆、1个街道分馆、5个社区分馆,4个院校联盟馆、1个企业联盟馆,1个部队分馆,3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

  经过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廊坊市民不仅在家门口就能免费享受市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还可通过互联网查阅“廊坊数字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而安装在闹市区和居民小区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则满足了读者全天候阅读需求,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实现了便民利民为民的社会效果。

  廊坊市图书馆建立了具有廊坊特色的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有效整合市域内文献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市民提供公平、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使之成为全市文化惠民工程的亮点,同时推动廊坊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