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互动交流>在线访谈

烟台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李玲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

发布时间: 2017- 06- 28 16: 38 点击次数:

2017年6月,《文化方舟》记者就烟台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相关问题,采访了烟台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李玲。

  记者:2016年10月,烟台市被文化部、财政部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17年烟台市将从哪些方面入手巩固完善示范区创建成果?

  李局长:公共文化服务永远在路上。跻身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行列是对烟台的鼓励和鞭策,也意味着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烟台市把国家示范区后续建设与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有机结合。5月12日,市人大、市政府联合举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法制讲座,邀请北京大学教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国新先生主讲,市人大常委会成员、市政府有关领导、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成员、市直文广新系统以及各县市区相关人员近200人参加。举办这次讲座,既是全市上下深入学习领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实际行动,也是齐心协力推动保障法贯彻实施的动员大会。全市上下将通过对《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深入学习贯彻,强化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的意识,严格依法履行职责,根据法律规定开展好各项工作,巩固扩大示范区创建成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一是补齐短板,细化提升。补齐个别县市区存在的“短板”问题,从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管理水平、健全保障机制等方面巩固提高。深化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创新公共文化产品服务需求反馈机制,组织市县公共图书馆参加全国第六次评估定级。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建设,统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数字农家书屋等各类数字资源,打造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数据库,利用网站、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现代科技手段为群众服务。

  二是加快推进基层设施建设。落实省政府《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相关标准纳入各县市区科学发展考核,年内确保85%的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建立以市级图书馆、文化馆为中心馆,县(市、区)级图书馆、文化馆为总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服务点的总分馆体系。融合和盘活基层各级图书馆(含农家书屋),文化馆、站、室资源,推进基础设施标准化、文化资源共享化、服务系统网络化、管理运行一体化。

  三是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结合市政府为民服务实事,实施文化惠民,举办2017烟台文化艺术季,推出400场以上的文化活动。开展好2017烟台市专业艺术院团演出季,举办高水准演出180场以上。烟台大剧院全年推出各类演出不低于110场,并坚持院线演出“禁止包场、控制团购”,确保广大群众享受到“经济适用票”。全年在市区举办各类文博展览活动200场以上,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开展好“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下乡活动,组织全市专业艺术院团送戏下乡2000场以上。继续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培训基层文艺骨干1000名,继续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暖心工程”、“六进工程”、“农民工文化保障行动”、农村公益电影标准化放映工程,推出“农民工文化晚餐”,免费电影放映500场。在全市形成“天天有展览、周周有演出、月月有主题、欢乐伴全年”的浓厚文化氛围,增加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实现惠民利民。

  记者:据了解,烟台市启动实施了繁荣舞台艺术“双演”工程,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李局长: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舞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果,增强文化软实力,更好地实现文化惠民,烟台市从2016年启动实施了繁荣舞台艺术“双演”工程。该工程首次将国家“双创”理念运用于舞台艺术领域,2016年底,烟台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建立繁荣全市舞台艺术“双演”机制的实施意见》,设立政府专项扶持资金,实施“单年汇演选拔,双年巡演惠民”(简称“双演”),将文艺汇演与巡演有机衔接融合,引入烟台市艺术专家委员会评审机制,建立专业化、系统性、整链条式调控管理机制。打破“门户偏见”,首次将国有专业艺术院团、文化馆和部门所属文艺团体、民营演艺公司、文化类社会组织等纳入同一平台,整合文化资源,鼓励横向联合,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探索一条深化文化“供给侧改革”的新途径。

  2017年,烟台市重点组织三轮选拔汇演。第一轮选拔20至30台剧(节)目和演艺品牌作为入围剧目,第二轮从入围剧目中选拔10至20台优秀剧(节)目,第三轮从优秀剧(节)目中选拔5至10台精品剧(节)目,对优秀和精品剧(节)目,给予一定数额的资助,并对大型新创作剧目给予重点资助,以此鼓励全市舞台艺术创作,为第二年剧目巡演做好准备。烟台市繁荣舞台艺术“双演”工程,坚持政府搭台,社会唱戏,充分利用各类文化资源优势,与烟台市专业艺术院团演出季、烟台文化艺术季、烟台“京剧码头”振兴工程等品牌活动紧密结合,使文艺汇演、巡演相得益彰,互为依托,极大地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促进了烟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记者:“双演”工程的实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局长:“双演”工程实施以来,全市国有文艺院团、文化馆和部门所属文艺团体、民营演艺公司、文化类社会组织等单位踊跃参与,国有文艺单位申报创作剧目数量较往年提高50%以上,社会演艺团体创作剧(节)目数量较往年提高1倍以上,全市文化艺术创作呈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喜人景象。在首个“双演”期内,全市新创作或修改加工舞台剧目、群文类作品和主题演艺品牌达到60余部(件),多部作品申报入选国家、省重大演展项目,成绩斐然。经过复排加工,现代京剧《烟台解放》成功入选第八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于2017年5月下旬代表山东省在南京参加展演,实现了历史性重大突破。

  记者:2016年,烟台市文化馆华韵民族乐团巡演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支持,目前项目进展情况如何。

  李局长:2016年烟台市文化馆民乐合奏《乐了山,响了庄》、“国乐韵·渤海情——华韵民族乐团环渤海津冀辽鲁四省(市)巡演”、“600年·回眸——烟台剪纸艺术韩国行”三个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这是继2015年度市文化馆男声组唱《闯海人》获得国家艺术基金之后,我市群众文艺作品在申报数量、申报项目上实现较大突破,烟台市文化馆成为全省入选项目最多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

  其中,“国乐韵·渤海情——华韵民族乐团环渤海津冀辽鲁四省(市)巡演”,经过前期精心筹备,于4月27日晚在烟台大剧院成功举办了首演音乐会,为烟台市民奉献了一场精妙绝伦的听觉盛宴,乐团独特的演奏风格和精湛的演奏技艺展示了民族音乐文化的无穷魅力。在接下来的6个月里,华韵民族乐团将走入津冀辽鲁四省(市)的17座城市举办巡演音乐会,召开3场民族音乐专家研讨会,使巡演之旅成为惠民之旅、友谊之旅,推动区域间优秀公共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

  华韵民族乐团是烟台市文化馆组建的一支文化志愿者乐团,成立于2012年,乐团成员均由烟台市专业及准专业音乐工作者组成。成立以来,先后在烟台大剧院、威海大剧院、滨州医学院、富士康烟台工业园、文化广场举办音乐会,赴法国卢瓦尔大区的勒芒、昂热、拉瓦勒和南特等城市进行文艺演出和文化交流。乐团始终立足于深厚的民族音乐根基,创作改编了《乐了山,响了庄》、《海阳大秧歌》等独具胶东特色的民族音乐作品,成功演出了《北京喜讯到边寨》、《一枝花》、《黄土情》等经典音乐作品。经过多年的发展磨炼,逐渐形成了以演奏经典民族音乐为主,原创民族音乐为辅的独特演出风格。多年来,乐团致力于公益文化活动,乐团成员均以文化志愿者的身份加入,音乐会门票免费向社会发放,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支持,进行环渤海城市巡演,标志着乐团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记者:2017年烟台市将“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烟台”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烟台市在开展全民阅读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

  李局长:市委、市政府对推进全民阅读工作高度重视。4月14日召开了全市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烟台”动员大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少宁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市长张波主持会议。各县市区委宣传部部长、分管副市(区)长、文广新局局长以及市直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要求充分认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发布“书香烟台”指标评价体系,精心策划广泛开展各类全民阅读活动,推动全民阅读长期深入开展。

  全市围绕“世界读书日”,广泛开展阅读活动,营造了“书声琅琅 香飘烟台”的浓厚氛围。4月19日,举办了“书声琅琅·香飘烟台”——2017烟台市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暨专家讲座,发布了《开展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烟台倡议书》,邀请宁夏著名作家郭文斌做了题为《阅读也是生产力》的主题讲座,深刻阐述了推进全民阅读的重要意义,开启了我市全民阅读的新高潮。市文广新局、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主办“品书香·诵精彩”第七届烟台市读书朗诵大赛,全市3000多名选手参赛,4月21日在烟台大剧院举办大赛颁奖晚会,全面展示“烟台版朗读者”的风采,获得社会好评。

  当前,我市正就进一步加强阅读阵地建设,打造优秀阅读品牌,开展调研和学习论证,市领导将带队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不断强化阅读活动创新与创意,以优秀阅读品牌带动全民阅读深入开展。

  一是加强阅读阵地建设。发挥公共图书馆主阵地作用,推进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和总分馆建设,推进全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一卡通服务。整合社区书屋、职工书屋、农家书屋等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合理建设城市书房和田园书房。在车站、机场、公园、宾馆饭店、景区游客中心、医院、银行、商场等服务场所开辟书香气息浓郁的阅读空间。利用公共图书馆网站和微信资源,建立手机、电子书、平板电脑等手持阅读设备可阅读平台。

  二是打造优秀阅读品牌。举办“书声琅琅,香飘烟台”系列阅读活动。开展专家荐书活动,让市民爱上读书,读上好书。依托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博物馆,广泛开展“尼山书院”优秀传统文化讲座、群星艺术讲堂、历史文化讲堂、美术大讲堂。开展“讲烟台故事”、“烟台市读书朗诵大赛”、“烟台市音乐朗诵会”和“长青树国学讲坛”等读书品牌活动,持续开展“齐鲁农家沁书香”系列农民读书活动,开展“绿意书香——图书换绿植”,“书香润烟台,开卷益青春”等活动,形成“天天有好书,周周有讲座,月月有主题,书香伴全年”的阅读氛围。

  三是推动重点人群阅读。推动领导干部阅读,组织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开展读书活动,号召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动广大党员干部读书学习。倡导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带头读书,开展“全民阅读委员先行”活动。重点推进少年儿童阅读,依据少儿身心特点、阅读习惯,大力倡导家庭阅读、亲子阅读、阶梯阅读。充分利用幼儿园、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少儿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等场所开展少儿阅读活动。保障特殊群体阅读,建立健全阅读惠民帮扶体系,政府和社会各界组织力量开展阅读关爱活动,为农村“三留守”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及子女、生活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进行定期阅读指导,为老年人、残障人阅读提供便利,为服刑、戒毒和社区矫正人员提供阅读援助。

  四是加强阅读推广建设。加强阅读推广人队伍建设,年内将培训100名阅读推广人,指导他们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开展好书推荐活动,培养市民阅读兴趣和习惯。加强阅读志愿服务者队伍,设立满足各类阅读需求的服务分队,定期开展阅读志愿服务。扶持发展全民阅读社会组织,大力发展阅读研究推广机构、民间读书会、读者俱乐部等,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全民阅读活动。

  五是加强阅读氛围营造。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开办全民阅读的专栏、专题、专版和访谈节目等,开展好书推荐、普及阅读知识,宣传阅读典型,开展阅读评论,引导市民树立“终身阅读,惠及一生”的理念,营造“书声琅琅,香飘烟台”的浓厚氛围。

  记者:李局长,在采访的最后,请您面向广大市民对今后烟台市文广新局的文化工作做一个表态。

  李局长:文化让城市更美好,共享让生活更精彩。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烟台市将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努力开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新局面。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