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他山之石

上海市黄浦区创新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模式

发布时间: 2016- 08- 16 13: 53 点击次数:

  家住上海市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的刘敏最近忙得不亦乐乎,今天计划参加五里桥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亲子瑜伽,明天又想赶往毗邻的打浦桥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送孩子参加暑期少儿文化培训班……“心仪的活动太多,让我钟情这个又舍不得那个,所以干脆都报名参加了。”穿梭在黄浦区多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刘敏告诉记者,印象中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都偏于“老龄化”,但近年来黄浦区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活动项目逐渐丰富起来,质量也明显提高,吸引越来越多的居民前来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再也不是‘老年活动中心’了。”刘敏表示。

  这一系列变化,得益于黄浦区近年来对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管理模式的积极探索。为了做好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黄浦区广泛吸引合格的社会主体参与其中,以社会化、专业化的创新运作模式,提高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效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品质。

  外滩街道社区话剧社最近来了位国家一级导演,他就是滕学坤。经滕导一番悉心辅导,话剧社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秀才求神》一鸣惊人,在全区文艺汇演中荣获二等奖。“社区里活跃着50多支文艺团队,过去一直是自娱自乐。但有没有专业人士指点,效果大不一样。”外滩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副主任于雪燕告诉记者,“现在大家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低层次的活动。引入合格社会主体,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看来势在必行。”

  黄浦区是上海较早进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探索的城区之一,目前全区10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已基本实现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管理运作,主要有完全委托管理、部分委托向完全委托过渡以及部分委托管理3种模式。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通过对“自己管”“企业管”和“承包管”等模式的利弊权衡,然后结合自身现状,最终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模式。五里桥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去年通过公开招标,由左邻右舍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进行项目委托管理。专业的团队引进专业的师资毫不费力,许多活跃在电视荧屏上的名演员,如今经常在社区为居民上课、辅导。

  淮海中路街道的居民近来欣喜地发现,自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引进越剧知名演员韩婷婷任总监的兴越公共文化管理服务中心后,上海京、昆、越、沪、淮几大剧种的名家都来为居民上过课,有的戏迷还有机会与名家一起登台演出。“因为我的团队参与了社区公共文化管理,我就引进了一些文化名人资源来服务于社区文化建设,这些名家都是我的朋友。”韩婷婷这位昔日的越剧演员,如今对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管理颇为谙熟。据她介绍,随着辖区内居民不断外迁,商务楼不断耸立,她的服务范围将向白领延伸。与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的共建、开设芭蕾辅导班、建立管弦乐团的计划等,也已在一一落实之中。

  半淞园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一直致力于打破“围墙”,引入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文化服务。为此,中心分别与星之健身俱乐部有限公司、上海晟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委托管理服务协议,并与上海戏剧学院、话剧艺术中心、作家协会、翻译家协会、沪剧院、三山会馆、儿艺剧场等社会单位、企业建立文化共建、合作、共享、购买等关系……其活动涵盖了综艺、木偶剧、儿童剧、戏曲演出,以及文化讲座、主题音乐会等各类形式,推出了“戏剧走进半淞园”“作家见面会”“中华民俗代代传”“传统文化体验日”等一批文化品牌项目。

  面对街道事务繁杂、人员编制受限和专业人才缺乏等实际问题,打浦桥街道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委托给富有社区服务经验的华爱社区服务管理中心,中心物业则委托给金玉兰物业管理公司,从而改变了原先公益设施“政府建、政府管”的旧模式。打浦桥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主任王晓燕告诉记者:“完全委托后,活动项目丰富了,质量也提升了,许多居民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当成自己的精神家园。”据她介绍,中心现在365天不关门,每天开班数和团队活动数均在15个以上,每年服务的市民达60余万人次,服务对象涵盖各年龄段人群。

  “政府主导、社区搭台、社会运作、群众参与”,这为黄浦区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瑞金二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借助浦江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项目化运作、专业化管理,建立起全市首家数字院线社区影院,开设了免费老年影院、亲子影院和白领影院等。在文艺积极分子虞雪影看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俨然已成集文化娱乐、健身休闲、展览展示、教育培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阵地。

  社会化、专业化运作模式有效提升了百姓的获得感,也引发越来越多的百姓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公共文化共建。打浦桥街道居民杜湘涛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常客,他说:“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我有幸接触到不少名家名角,觉得受益良多。”

  此外,不少热心参与活动的市民还自愿加入到社区文化志愿者团队,由委托的社会主体邀请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如五里桥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从文体爱好者、社区学校学生、中心艺术指导师中,吸纳有特长的志愿者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这些志愿者中,既有上海市作协会员、话剧演员、漫画家、科技工作者,也有退休教师、年轻白领和在校学生等。他们愿意奉献自己力量的原因,在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

  上海市黄浦区在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运营管理委托给社会主体后,还推出了议事制度、管理制度、评估考核制度等一系列保障机制,并积极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提供财政支撑,真正实现政府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角色转变。黄浦区文化局局长许艳卿表示,推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社会化、专业化管理,不是为推而推、为改而改,而是一项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实事工程。“我们要通过不断完善辖区内的实践和样本,让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更好地服务群众,发挥好它作为公共文化建设基层阵地的作用。”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