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探索

中国山东古代碑刻拓片展将在韩国展出

发布时间: 2016- 05- 21 14: 16 点击次数:

  作为在韩国举办的“山东文化周”重要活动之一,由山东省文化厅和韩国首尔中国文化中心主办,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承办的“汉魏遗韵——中国山东古代碑刻拓片展”,将于5月26日至5月28日在首尔中国文化中心举行。这是优秀齐鲁文化走出去的又一次精彩行动,通过展出这些珍贵文物,向韩国民众讲好中国故事,在韩国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

  据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杨爱国介绍,山东地区的古代碑刻数量众多,尤其是秦汉(220BC—220AD)碑刻,无论数量和质量,均居中国首位。秦汉时期山东一带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是孔孟故里,因而有条件、有能力镌刻如此众多的碑刻。目前保存下来的秦汉碑刻有七十多种。以“张迁”、“礼器”、“乙瑛”、“史晨”诸碑为代表的庙堂艺术珍品,代表了汉代(206BC—220AD)隶书的最高水准。具有浓厚篆意的“朱君长”、“北陛”、“五凤”、“莱子侯”、“石墙村”、“王陵塞石”、“渔山刻石”和“四神刻石”等主要流行于民间,多作于西汉时期。此外,地界碑和伯兴妻残碑的书体也各有特点。北魏时期遗存的碑刻是当时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

  此次展览,精选山东地区馆藏的20件珍贵碑刻文物的拓片,其中包括一级文物18件,二级2件。碑刻历史年代从秦汉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有秦二世刻石,西汉麃孝禹碑、鱼山刻石、莱子侯刻石,东汉著名的景君碑、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王舍人碑、张迁碑、宋山画像石题记,三国.魏范式碑,北魏高庆碑、张猛龙碑、高贞碑、马鸣寺碑,北朝晚期的汶上文殊般若经碑等,书体从篆书到汉隶再到隶书和楷书的过渡形式,碑刻风格较为完整地涵盖了庙堂珍品和民间书体,是对秦汉魏时期中国书法风格的代表性展示。杨爱国说:“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增进韩国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书法艺术的了解,加强两国传统文化的交流和互动,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

  2012年以来,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先后赴德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举办了多次石刻拓片精品展,每到一处,都受到当地民众的热捧,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展览在德国举办时,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海德堡科学院院士雷德侯先生说,山东的汉代石刻十分有名,而人们往往难以一睹真容,拓片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在俄罗斯展览时,俄罗斯圣彼得堡美术家协会主席查尔金说:“这个展览是史无前例的,应该让这样的展览在俄罗斯的所有地区进行展出。正如高尔基所说,一切出色的东西都是朴素的,它们令人倾倒,正是由于自己的富有智慧的朴素”。一位参观展览的93岁俄罗斯著名油画家认为,展品说明中国人是一个热爱生活、崇尚自然的民族,它们作为绘画艺术的源头之一,对当代绘画也具有重要意义,这样的交流,也见证了中俄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