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他山之石

浙江绍兴创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电视图书馆绍兴模式”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 2016- 04- 20 09: 00 点击次数: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以数字化方式传播信息、通过新媒体接受信息已成为新常态,加上生活节奏加快等原因,民众希望在家通过电视机或者通过手机等移动载体随时就能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成为民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新需求。为顺应这一发展新趋势、满足民众新需求,2012年5月起,绍兴市文广局与绍兴广电总台合作,在绍兴数字电视平台上开通了“绍兴电视图书馆”,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提供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绍兴电视图书馆”注重加强与网络运营商的合作,注重统筹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及全社会文化资源,实现文化资源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整合,为民众提供“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超市式供应、菜单化服务”。2013年10月,“电视图书馆绍兴模式”被列为第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绍兴电视图书馆”经过3年的实践与探索,先后进行了3次改版,内容丰富多彩;传播平台从TV1.0升级为TV2.0,传播渠道更为多样,先后开通了“绍兴电视图书馆”多屏浏览平台、微信平台,实现了通过宽带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三网传播。绍兴市无论男女老少,只要通过手机、电脑、电视、平板电脑等任何一种载体,都可以享受到书刊阅读、精彩讲座、书目查询、图书续借、休闲娱乐等数字公共文化服务,都可以点击收看适合自己的节目,创造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绍兴模式”。

  健全体制机制,落实专项经费,

  确保示范项目建设顺利开展

  2013年,绍兴市人民政府把“绍兴电视图书馆”列为政府十大民生实事工程之一,同时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政府对文化部门年度考核。2014年5月19日,绍兴市文广局与绍兴广电总台联合印发了《关于成立绍兴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通知》(绍市文[2014]30号)。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由绍兴市及所属县市区文广局、广电总台、网络公司有关领导共19名成员组成。2014年6月19日,绍兴市文化强市办公室印发了《“电视图书馆绍兴模式”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工作方案》(绍文办[2014]1号),并发出通知要求相关部门、单位认真贯彻执行。《工作方案》确定了创建工作目标、工作内容、保障措施。当年6月20日,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讨论确定了《绍兴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电视图书馆绍兴模式”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中央补助资金和地方创建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等规章制度,部署“绍兴电视图书馆”节目内容进一步整合、覆盖范围进一步拓展、服务效果进一步提升等工作。

  近3年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创建项目组先后召开了6次会议,协调、解决创建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了示范项目创建工作的顺利实施。

  资金是项目有序推进的保证。根据项目运营、实施工作分工,“电视图书馆绍兴模式”内容建设由绍兴市文广局负责,播出平台建设及节目传输等工作由绍兴广电总台负责。在内容建设方面,绍兴市文广局在四方面予以资金保障:一是将节目资源购置费列入绍兴图书馆的日常经费,2013年至2015年共有60万元用于购买“绍兴电视图书馆”节目资源;二是向市财政申请“绍兴电视图书馆”专项经费。目前市财政设立了“绍兴电视图书馆”平台运行、节目购置两项专项经费。2013年至2015年市财政“绍兴电视图书馆”专项经费合计为85万元;三是向市委宣传部申请补助“绍兴电视图书馆”节目购置费。2013年至2015年共计72万元;四是用好中央财政的40万元补助资金,做到全部资金用于“电视图书馆绍兴模式”项目建设。3年累计资金为257万元。在播出平台建设及节目传输等方面,绍兴广电总台一次性投入了445.5万元,用于播出平台、存储等设备添置及日常运维,绍兴市财政还给予了291万元的补助。

  资源跨界整合,丰富节目内容,

  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搭建新平台

  近3年来,绍兴先后对“绍兴电视图书馆”节目进行了3次改版。“绍兴电视图书馆”的节目内容定位从以图书馆内容为主,调整、提升为以公共文化内容为主。目前,栏目已增加到181个,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科技、戏曲、中小学教育、文明礼仪等方面。节目总量达到1.5TB,其中绍兴市本地内容为700GB。

  电视图书馆延伸并提升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通过数字电视这一载体,把图书馆办到了每个家庭,相当于在每个家庭开办了图书馆分馆、数字图书馆。“书目查询”“图书续借”“书刊推荐”“电视阅读”和“听书频道”等栏目的用户在家就能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

  除此之外,电视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电视展厅、电视博物馆、电视档案馆的作用。开设“书画鉴赏”“电视展厅”“活动剪影”“绍兴记忆”等栏目,为读者提供优秀的经典书画作品、书画视频、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的图片欣赏服务。

  为丰富节目内容,“绍兴电视图书馆”从图书馆系统、文化系统、合作单位、机关团体、当地电视台等途径解决节目源这一难题,不仅整合了图书馆内部各种可利用的资源,还统筹整合了其他部门、单位的文化资源,实现了全社会文化资源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整合,既解决了节目源问题,实现节目资源的多样性、丰富性,又节省了经费,提高了财政资金的投入效应,而且还促进了地方特色资源建设,促进了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有效利用。同时,“绍兴电视图书馆”还将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等内容纳入相应板块栏目,成为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综合体,为民众提供“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务,可谓是一举多得。

  创新传播载体,融合科技成果,

  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互融互促

  在通过电视媒体传播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上,绍兴还顺应民众了解信息、阅读途径及载体呈现多样性的发展趋势,设计开发、开通了“绍兴电视图书馆”多屏浏览平台、微信平台,实现数字电视点击、收看“绍兴电视图书馆”节目外,通过电脑、手机及其他移动终端等途径,了解、收看 “绍兴电视图书馆”的主要内容,实现了“绍兴电视图书馆”从电视、电脑到手机、微信等移动终端的全覆盖,使之成为全媒体的“绍兴电视图书馆”,使更多民众能方便使用“绍兴电视图书馆”,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入网、入户、入站、入手,有效地解决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有线电视运营商具有商业、公益双重属性,但在操作上往往以商业为主。电视图书馆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助于运营商发挥社会公益职能,提升企业形象,同时也有助于有线电视业务工作赢得社会各界的支持,进而有利于以套餐的形式促进增值业务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推进数字电视机顶盒的更换工作,促进数字电视增值业务的开展,为数字电视业务拓展提供了新空间。电视图书馆项目的开展也培育了文化消费,推动一批装备研发、技术支撑、内容设计的文化企业成长。可以说,电视图书馆是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实现互融互促的融合平台。

  扩大覆盖范围,加强宣传推广,

  提升项目的示范性和利用率

  绍兴市文广局在政策、资金上积极支持绍兴广电总台、中广有线绍兴分公司开展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工作,拓展“绍兴电视图书馆”的覆盖范围,相继开展了升级、完善网络传输平台;加快网络双向改造步伐;借助实施应急广播工程,通过政府财政补贴资金1500万元,配送10万只高清互动机顶盒,使市民能收看“绍兴电视图书馆”节目等一系列工作。2014年10月,“绍兴电视图书馆”节目上传到浙江华数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数字电视TV2.0播出平台;2015年年底,绍兴市三区有线电视高清用户已达到12万户,其中越城区5万户、柯桥区4万户、上虞区3万户。2016年全市可达到25万户。

  为确保“电视图书馆绍兴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绍兴市文广局建立了《“电视图书馆绍兴模式”建设、应用与示范》课题组。课题研究以“电视图书馆绍兴模式”建设、应用与示范三方面内容为主题,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基本思路,通过调研,发现“绍兴电视图书馆”所存在的制约性因素,分析问题、提出对策,总结模式经验,通过制度设计,形成政府层面的政策文件草案,推动“绍兴电视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传播“绍兴电视图书馆”经验模式,在一定地区形成示范引领作用。2015年3月28日,绍兴市文广局召开《“电视图书馆绍兴模式”建设、应用与示范》课题论证会,邀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家委员会成员李国新、巫志南、杨永恒、阮可4名专家对课题报告、制度设计方案进行论证。

  根据《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区域文化联动活动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绍兴市文广局先后两次制定了《“电视图书馆绍兴模式”区域联动工作方案》,与常州市建立了电视图书馆交流联动机制,双方开展互相学习取经、交流工作经验、探讨工作难点等工作,并达成了资源共建共享等协议。同时还组织人员学习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的做法与经验。2014年8月下旬,在全省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研讨会上,专门介绍了绍兴市公共图书馆数字传播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电视图书馆建设的做法与体会。2014年10月,绍兴图书馆与常州图书馆联合在2014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上,开设主题为“电视图书馆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分会场,宣传两个示范项目的创建工作。2015年9月16日,在由中图学会在宁波举办的“现代图书馆与科技融合研讨班”上,绍兴图书馆围绕“电视图书馆绍兴模式”这一主题作了专题发言,系统介绍“绍兴电视图书馆”建设情况、建设经验与体会,并受到与会专家、同行的好评和肯定。

  2014年初至今,《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等国内主流媒体、网站先后70多次对“电视图书馆绍兴模式”予以报道; 2014年,借力绍兴两会代表宣传电视图书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两会期间分别提交关于电视图书馆的提案,提高了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办公室、财政局等部门对“绍兴电视图书馆”重要性的认识,为顺利推进“电视图书馆绍兴模式”项目建设创造了条件。

  与此同时,为扩大“电视图书馆绍兴模式”的影响,提升“绍兴电视图书馆”的服务效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绍兴192家文化礼堂、文化站等文化场所配置了数字电视高清机顶盒,实现“电视图书馆”进文化礼堂、文化站、文化中心、图书分馆等文化场所,丰富提升了文化礼堂、文化站、文化中心等文化场所的服务内容。

  2014年,举办了“绍兴电视图书馆——电视家教”捐赠、电视图书馆知识竞赛等活动,大力宣传、推广“绍兴电视图书馆”;开展“绍兴电视图书馆”受众调研活动,从而掌握存在的问题,分析整改措施,为有效推进示范项目创建工作增强了针对性;2015年,先后开展了8次电视图书馆进各市县区、学校、文化礼堂等宣传推广活动。

  “绍兴电视图书馆”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将公共文化送到千家万户,绍兴民众在家就可实现自主选择、随时收看、反复收看,突破了时空限制,满足了百姓对公共文化服务便利性、个性化的需求,为公共文化实现“超市式供应”“菜单化服务”提供了新模式、新途径,创造了“电视图书馆绍兴模式”。近3年,绍兴电视图书馆节目点播浏览量逐年上升,2013年为61万次,2014年增加到120多万次,2015年达到187万次。目前点播浏览量已基本稳定在每日5000次以上。

  “电视图书馆绍兴模式”的特点

  “绍兴电视图书馆”的实践与探索,创造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绍兴模式”。该模式以文化与科技相融合为宗旨,有“内容特色明显、资源跨界整合、传播载体多样、运营合作共赢”四个特点:

  (一)内容特色明显。注重紧密结合图书馆的实际,为百姓提供富有图书馆个性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

  (二)资源跨界整合。注重统筹整合全社会文化资源,促进文化资源的综合利用。

  (三)传播载体多样。注重融合利用科技最新成果,拓宽了公共文化资源的传输渠道。

  (四)运营合作共赢。注重坚持项目运营的合作共赢,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电视图书馆绍兴模式”十分契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所强调的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加大文化科技创新力度、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提升现代传播能力的要求。

  “电视图书馆绍兴模式”具有创新性、导向性、带动性、科学性,在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今天,是建设内容丰富、技术先进、覆盖城乡、传播快捷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抓手,是破解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困境、实施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手段。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