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 | 首页 |
|
自2014年8月26日菏泽市图书馆正式免费开放以来,菏泽市结束了没有市级公共图书馆的历史,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历史积淀与文化传承,打造了无障碍、零门槛、全免费、全开放的服务新格局。一年中,菏泽市图书馆因其人性化的服务、舒适温馨的环境以及给菏泽市整体文化氛围所带来的变化而收获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与点赞。而“到图书馆去!”也成为菏泽人一种时尚的文化生活方式。
300场(次)活动拓宽图书馆服务内容
惠民送书、图书交换、尼山书院、曹州大讲堂、科普展览、朗诵比赛……经常会举办各式各样的公益文化活动,其中包括各类活动200多次、讲座130多场、展览30多次。“最喜欢图书馆举办的图书交换活动,每次把家里看完的旧书拿过来换新书或绿色植物,都觉得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尽管每次排队的人都很多。”36岁的妈妈王美霞在帮孩子找绘本时激动地说,“活动特别好,给市民带来的文化氛围是前所未有的。”
据菏泽市图书馆书记、副馆长张伟胜介绍,在拓宽图书馆服务内容时,他们在公益文化活动中做了很多尝试和探索:如“图书流动站”、“亲子阅读基地”、“全民阅读推广”、“传统文化体验”等系列文化活动,还推出了曹州大讲堂、曹州非遗大讲堂,尼山书院·国学讲堂,邀请了众多专家、学者参与……一个个精彩活动深受市民喜爱,参与活动人数达7万多人次。书画展、摄影展、剪纸展等多元化公益展览,更是让市民在看书的同时涉猎各方面知识。
年接待读者80余万人次
“周末去哪?”“到图书馆去———”图书馆的秩序从开放初期的热闹繁杂向现在安静有序的“新常态”转变,越来越多的市民想要在图书馆里度过周末。今年27岁的打工小伙张鹏飞,自2014年来菏泽一家电子厂工作后,一有休息时间就会到图书馆看书学习。“别提整个周末了,我如果是晚上的班,白天都会在图书馆度过。”张鹏飞说,“古语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带给自己自信,在与人交流、相处上给了自己很大的帮助,自从市图书馆开馆后,我便成了这儿的常客。不仅阅读环境好,而且服务也很好。”
如今,当市民走进菏泽市图书馆,最大的感受就是现代化设施设备所带来的便捷高速的阅读体验。一年来,图书自助检索机、自助借还书机、自助办证机、“一卡通”借还系统的投入使用以及图书馆网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图书馆等、图书馆公众微信、微博的建设,满足了读者智能化、信息化的服务需求。
菏泽市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图书55万余册,报纸刊物300多种,设置阅览座1200余席。开馆一年来开展了“尼山书院”、“乡村儒学讲堂”、“曹州大讲堂”、“曹州非遗大讲堂”、“全民阅读”工程、图书流动站、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等文化惠民重点工程建设,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举办各类展览讲座200余场,放映电影400余场,读者培训50余次,志愿者服务活动50次,建成图书流动站18个,建立起24小时自助还书系统,办理读者证近4万张,实现读者年总流通80万人次,日均接待读者近3千人次,借阅图书近70万册次,接待全国各地参观考察和学习交流的代表团60余个。以全新的服务形象,先进的服务理念,一流的服务设施为读者和市民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崭新的阅读体验和更多的服务便利,使菏泽市图书馆日益成为广大人民喜爱的文化殿堂,成为菏泽的文献信息保障中心、全民阅读推广中心、数字资源共享中心和文化惠民服务中心。
人性化服务受到读者好评
“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带着孩子来图书馆,主要是觉得这里氛围很好,尤其是少儿阅览室,孩子到这能够静下心来看书,做家长的心里很欣慰。”家住和平小区的张女士说,菏泽市图书馆经常会举办一些少儿亲子阅读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她也认识了很多家长,自己刚满9岁的女儿也交到很多小朋友,自己从中学会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可以说,她们是和菏泽市图书馆一起成长的。电子读报器、电子书下载、微信续借、大厅沙发阅览区域、开水房热水供应、视障阅览室开通、WIFI全覆盖、免费为老年人提供老花镜等,每一个小细节,都让她们感受到了图书馆的温暖与人性化。
今年50多岁的赵大爷,家住牡丹新城,退休后喜欢专研诗词,每天开车来菏泽市图书馆,一呆就是一整天,午饭就直接在外面吃。“退休之后闲了下来,我以前经常去茶馆打麻将,后来菏泽市图书馆建好后,我就转移了阵地,现在最享受的一件事就是呆在图书馆里摘录自己喜爱的诗词,有灵感的时候就写写诗作作词。”赵大爷说,是图书馆让他的晚年生活变得充实不枯燥,他也要学年轻人一样,给图书馆点个赞!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