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 | 首页 |
|
广陵派之自由跌宕,诸城派之质朴流畅,岭南派之刚健爽朗,虞山派之清微淡远……8月9日晚,中国古琴七大门派优秀传人齐聚山东济南东柳戏院,各派传人同台献艺,让观众犹如观看一场武林论剑。
“中国古琴南北流派名曲音乐会”伊始,山东诸城派传人王笑天着素色中式服装,弹奏一曲《长门怨》尽显北派古琴风范,而岭南派传人吕宏望着玄衫,则以《玉树临风》展露南派绝活,南北流派的琴艺切磋就此拉开帷幕。
广陵派、九嶷派、梅庵派、金陵派等派掌门古琴家随后轮番登台,精彩表演令人目不暇接。广陵派省级传承人马维衡,以一曲《大胡笳》,讲述汉代蔡文姬忍痛别子的的故事,将听众引入悲伤的气氛,而金陵派传承人马杰则用一曲《欸乃》,描绘出柳宗元《渔翁》诗的悠远意境,让悲伤中的听众回到恬淡疏放的心境。最后古琴艺术国家级传承人、虞山派代表吴钊以一曲《忆故人》,给观众留下清微淡远的回味。
从广州风尘仆仆赶到济南的岭南派传人、广州琴会会长吕宏望,在聆听了王笑天的《长门怨》后说,广东岭南派古琴风格刚健、爽朗、明快,吟揉较少,神韵古逸清高;而山东诸城派源远流长,琴曲融入当地语言特点,且吟揉很多,手法极为奇丽,有飘逸出尘之感,风规自远。
从事音乐史研究多年的吴钊说,各大门派均有传人,是古琴艺术繁荣的保证。从琴谱、琴技、文化、历史等多方面继承古琴艺术是各派传承人的责任。
据史料记载,琴艺列中国古代琴棋书画等诸艺之首。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魏晋竹林七贤山林弄琴,纵酒吟诗,甚至金庸武侠故事中,也有神秘曲谱“笑傲江湖”,数千年中华文化其实一直萦绕着悠扬的古琴声。
中国古琴在唐朝达到繁荣阶段,流派纷呈,佳作迭出。经过历史沉淀,中国古琴琴艺最终形成了九大派系,即虞山派、广陵派、诸城派、梅庵派、岭南派、九嶷派、金陵派、江浙派、蜀山派等。
作为本次“设擂”的东道主,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向古琴各派发出“英雄帖”,邀请各派高手8月8日、9日会盟济南。山东省艺术研究院戏剧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所主任郭学东说,南北流派名曲音乐会高手云集,竞相献艺,各派琴艺,各有特色,不相上下。这表明中国古琴艺术,在经历濒临失传艰难时刻之后,又重新渐渐复苏,假以时日,则有望重现琴师辈出、流派纷呈的良好状态。
相关链接:
虽说“高山流水”、“琴棋书画”乃尽人皆知,若细问“琴”为何物,则大多茫然。更少有人知道在齐鲁大地,“诸城派古琴”曾在我国古琴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近日,在“山东古琴艺术发展论坛”上,来自古琴川派、广陵派、梅庵派、金陵派、闽派、岭南派以及山东诸城派的古琴名家围绕古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现状、问题、解决办法进行了研讨交流,对于山东将诸城派古琴艺术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单位进行保护的方式,专家学者表示认同和赞扬。同时,对于古琴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专家认为应在继承中创新发展,在培养人才方面注重普遍教育和重点培养相结合。
山东古琴传承和保护模式惹人羡慕
形成于清末的“诸城派古琴”历经几代琴家的不断探索、交流、吸收、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独具山东特色的古琴流派。2007年,诸城派古琴成为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山东省艺术研究院更名建院以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研究单位,承担起“山东古琴”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传承工作。“我们秉承着理论联系实践,学术服务社会的理念,一方面着手对诸城派古琴进行学理的研究,另一方面组织活动支持诸城派古琴落地和发展。”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院长张积强说。
“古琴艺术在今天的传承和传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各地建立了大量的琴社、琴馆和琴院,民间机构对传播古琴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天津市张子盛古琴艺术中心创始人张子盛说,“但众多古琴艺术民间机构很少能得到政府的认定和支持,像山东省这样列入非遗保护的方法很让人羡慕。”
“我们岭南派这几年依靠自己的力量挖掘整理了很多曲目,但是没有专门的机构统筹,至今还是一个散漫的局面。”广州琴会会长吕宏望对能够整理出版《诸城派古琴艺术曲集》和《诸城派古琴艺术与名曲》感到非常高兴,“这种理论研究对古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能够起到基础性的作用,等回去后我一定介绍这个经验把岭南派的理论文献整理出来。”
继承和发展要“移步而不换形”
“古琴艺术继承得不好就发展得不好,在我看来,为了继承好,发展还是少一些好。”广陵派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古琴学会副会长马维衡一席话语出惊人。他解释说:“发展得少一些是针对盲目地将本来属于其他乐器形式的经典曲谱引入古琴的现象,像有人把《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等二胡、古筝的名曲向古琴移植。但这些经典曲目不一定适合古琴。对于艺术的兼容并蓄,不能拿来拼凑。因为并不是所有乐器的曲谱都能适合古琴艺术,盲目发展反而会让古琴艺术丧失自身特点。”
“古琴艺术的发展要‘移步而不换形’。”马维衡移用京剧继承发展中“移步与换形”的问题对古琴的继承和发展提出了要求,他认为:“古琴艺术要创新发展进行‘移步’,但不能改变古琴艺术本质的艺术特点,也就是不能‘换形’。”
梅庵派是诸城派流传到江苏的一个分支,但是琴风已经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跟诸城派有很大的差别。“这说明古琴的发展是会受到文化等因素影响的,现在要发展古琴艺术就需要加入当地文化和现代人审美的因素。”梅庵派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洪晨说,“在传承和发展中,不能失去古琴各派的风格和格调。”
培养人才要走得稳健一些
“琴棋书画是古代文人必修课,但现在能有多少人对古琴有准确的了解?”谈到古琴的普及时,广州琴会会长吕宏望感到惋惜,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这就是我们宣传古琴、普及古琴的动力,古琴的普及关键还是在人才的培养。”
现在,有很多琴社、琴馆等民间机构开设培训班,向社会大众传播古琴艺术。很多琴社为了出成绩、赶效益,只注重古琴技能的培养,甚至很早就向小孩子教授《广陵散》等复杂的曲艺。在张子盛看来,这样的人才培养“走得太快”。“虽然不像艺术类院校那样有一个遴选的机制,面向社会大众的古琴艺术培训也要遵循人才培养的规律,要注重古琴基本功的培养,不能为了赶紧出成绩而拔苗助长。”
在古琴艺术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吴钊看来,“古琴艺术人才的培养,既要普遍教育又要重点提拔。普遍教育能解决古琴普及的问题,但古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还是需要专业的人才,要以重点提拔的方式遴选一批优秀的人才进行重点培养,这样才能解决古琴的发展问题。”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