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 | 首页 |
|
宝安,这片被“文化春雨”润泽过的土地,一曲悠扬的公共文化服务之歌正在这里奏响。一条条街道自主探索文化新模式,形成“一街道一特色”;一项项特色文化活动贴近群众、自主参与;一个个文化钟点工、文化义工、文化辅导员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注入新活力,用实际行动践行“文化春雨行动”。
福永街道的“爱心课堂”,使劳务工子女享受到丰富多彩的公益培训;西乡街道的乐谷,已成为当地群众享受音乐、演绎文艺的新舞台;沙井街道的粤剧,为群众特别是“粤剧迷”送上了一场场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化大餐……在宝安,这里的每一个人每一天都能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阳光雨露。
福永:进一步盘活社会资源 公共文化服务以文化人
6月24日,“青春影像微电影大赛2014颁奖典礼暨2015启动仪式”在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举行。其中由深圳市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福永文体中心与深圳大学传媒实验中心联合摄制的微电影《舞台》,在500余部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优秀作品奖。
《舞台》微电影以音乐教师、个体商户、保安等深圳建设者为代表,讲述了三位文化钟点工、文化义工凭借各自的一技之长,为群众文化搭建幸福快乐“舞台”的感人事迹。该片是宝安区开展“文化春雨行动”的一个缩影。
自2012年实施“文化春雨行动”以来,福永街道在宝安区文体旅游局的指导下,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以“三支队伍”作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力量,引入培训机构作为“团体义工”,大力拓展文化服务品种,盘活文化场馆基础设施资源,开展了优秀摄影作品及图书“漂流”、关爱劳务工子女“爱心课堂”等系列活动,以群众文化孕育精品文化,精品文化引领群众文化,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有效对接。目前,福永街道共有“文化春雨行动”活动点44个,每个活动点都配了一名文化钟点工和文化义工,现有文化辅导员2人、文化义工245人、文化钟点工44人,为组织引导开展文化及健身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引入“团体义工”
“爱心课堂”惠及近千名劳务工子女
无论是在福永文化艺术中心,还是在福永群众文化艺术馆,“爱心课堂”的激情与活力总能让人眼前一亮:在跆拳道课堂上,老师讲授“以礼始,以礼终”,强调练习时要做到相互尊重;在少儿舞蹈教室中,伴随明亮欢快的音乐,在老师的带领下,身着舞服的22名小朋友扭动手腕、腰肢,翩翩起舞;在凤凰棋院教室,老师站在国际象棋棋盘前,教学生认棋子……
关爱劳务工子女“爱心课堂”,是福永街道自2014年5月开展“文化春雨行动”的延伸项目,由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和福永街道合作,在社会上招募有爱心的培训机构作为团体义工,为劳务工子女进行公益培训。截至2015年6月, 共有974名学生参加培训,359课时,9项课程,为劳务工家长节省培训费约62万元。
与“文化春雨行动”其他培训项目相比,福永的“爱心课堂”有什么特点呢?福永文体中心主任罗建民称,“爱心课堂”主要面向劳务工家庭,通过公益课堂将爱心传递给每一位劳务工子女,让他们课余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一个都不能少”“为爱播撒下一颗种子”的培训理念,早已践行到“爱心课堂”教育者、服务者的行动中。
“以前我认为练基本功特别辛苦,所以会特别排斥练舞蹈,但是自从报名参加‘爱心课堂’培训后,每次来上课都会觉得特别开心,如果动作不到位,老师都会耐心地教我们。”深圳福星小学四年级学生段文佩,是这期“爱心课堂”舞蹈班的学员,谈起培训感受,她一脸兴奋。在培训现场,一些家长纷纷拿出手机拍摄下孩子们的学习状态,并为“爱心课堂”点赞。“孩子自从参加培训后,不仅增加了自信心,敢于展现才艺,还愿意跟家长进行分享和互动。”
6月底,“爱心课堂”即将结束,但是福永对外来劳务工子女的关爱行动还将继续。事实上,留守不是农村孩子的“专利”,在城市,因为父母忙而造成“隐性失陪”或“半失陪”的家庭也不在少数。罗建民介绍,今年7月暑假期间,福永街道将为来深圳过暑假的留守儿童开展为期10天的“爱心驿站”培训活动。活动期间,将带领孩子们参观深圳大学、观看福永醒狮基地、领略凤凰古村及凤凰森林公园的美丽风景。
盘活文化资源
让群众文化活动越办越亲民
7月4日,笔者寻着节奏明快、悦耳动听的音乐和阵阵爽朗的笑声来到福永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三楼活动室,这里福永社区金桔舞蹈队的成员们正在为即将到来的重阳节积极排练舞蹈《红红的中国》。
现在热闹非凡的社区活动中心,原先是福永社区的文化站。或由于活动组织不力、或因活动内容缺乏吸引力,文化站一直闲置着。2014年10月,福永街道以实施“文化春雨行动”为发展契机,联合社会力量——深圳市飞扬红舞鞋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红舞鞋”),盘活现有文化站场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改造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通过社会组织入驻,开展多元、丰富的特色文化活动,提升社区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构建“社区出场地、培训机构派老师、文体中心统筹监管”的运作模式,解决了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资金不足的难题。目前,“爱心课堂”也在此设置教学点。
“通过举办公益培训活动,搭建专业培训成果展示的平台,让孩子们在这个平台上培养兴趣、提高技艺,找到自信和希望。今年,中心还将继续加大这方面工作的力度。”红舞鞋负责人张攀介绍。公益活动和专业培训所产生的正能量和规模效应,吸引了社区许多热爱舞蹈的群众。金橘舞蹈队就是其中一个受益者,舞蹈队成员们经过专业老师的培训后,无论是舞蹈动作、形体还是队形都更加规范、有型。这支队伍还经常代表社区参加街道的各类文艺演出。
现年50岁的金橘舞蹈队成员叶兰青感慨地说,过去,社区中老年人除了在家照顾家庭及小孩,业余时间就只能去打麻将消磨时间。但是现在,每到晚上7点,大家就相约聚集在社区的广场上跳舞,别提有多带劲。
除了盘活文化场地资源,优秀摄影及图书作品也是被盘活的文化资源。自2013年起,福永街道开展优秀摄影作品“漂流”活动,先后走进在深圳市大族激光工业园、东芝泰格信息系统(深圳)有限公司、长盈精密厂等多家企业,参观人数累计达2万人次。今年上半年,由宝安区群众文化馆、宝安区摄影家协会精选的60幅“大美西海岸”获奖摄影作品在福永多家企业循环展出。
西乡:文化洒春雨 耕耘结硕果
西乡,犹如一颗镶嵌在深圳西部的璀璨明珠,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质的文化资源,在深圳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西乡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以贯彻落实深圳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中心”和宝安实施“文化春雨行动”为契机,坚持以建设新兴产业重地和抢占文化高地为目标的“双轮驱动”战略,推动文化产业强势崛起,加快实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高水平发展,谱写了“文化西乡”建设的新篇章,让西乡人民沐浴在公共文化服务的煦暖阳光中。
精品文化浸民心
“管乐之乡”音律悦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打造精品文化,做到文化为民所用,文化为民所享是西乡实施“文化春雨行动”的宗旨。该街道大力实施“文化+民生”举措,将群众生活与文化产业融合,建成集音乐作品创作、音乐产业孵化、音乐产品交易于一体的音乐文化运营基地——“西乡乐谷”。自2013年投入运营以来,“西乡乐谷”坚持专业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累计举办各类公益音乐活动209场,手风琴千人合奏创造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14所中小学组建了17个管乐队……为打造“管乐之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为了让市民更为便捷地享受到西乡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2013年西乡街道提出打造“管乐之乡”,对各中小学学生普及管乐教育。由西乡乐谷提供服务,每周派专业老师到学校教授声部课与合奏课,并对管乐团学生进行单独辅导。以“管乐之乡·梦想启程”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小学生管乐夏令营将于今年7月11日正式开营,届时,上千名爱好音乐的学生可以接受专业的管乐指导。
“西乡乐谷”创新机制,发挥人才聚集优势与场地设施优势,大力推动音乐产业开发,举办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品牌活动或大赛,吸引知名乐器厂商落户,搭建完整的音乐文化产业链,打造综合性音乐文化产业基地。在2015年文博会管乐嘉年华暨乐器展开幕式上,西乡乐谷与新加坡管乐协会签约成立了“乐谱集散中心”,该中心将致力于引进国外优秀管乐乐谱,成为正规版权交易的平台。
西乡街道还注重发挥音乐专业人员的作用,支持和鼓励他们进行音乐创作。由西乡文化体育中心牵头组建的文化义工乐队“蓝色基因”,在西乡街道及西乡文体中心支持下创作并录制了《失眠夏末》,该作品荣获2015年“鹏城歌飞扬”深圳原创音乐第一季“十佳金曲”奖,这不仅是西乡街道倾力打造的文化精品,也是“文化春雨行动”的亮点。目前,西乡“蓝色基因”和“麦芽糖”两支乐队又完成了两首原创音乐制作任务,并已投稿参加第二季度“鹏城歌飞扬”优秀原创音乐评选活动。
特色活动接地气
“惠民之风”穿街巷
西乡文化氛围浓郁,艺术创作人才热情高涨,特色文体活动丰富多彩,这不仅让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流连其中,随着“文化春雨行动”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也有越来越多的文化骨干走进西乡,留在西乡,助推西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近两年,西乡街道为了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多次组织文学作家进社区到企业,开展阅读讲座、好书推介、写作论坛及免费派书等活动,孙向学、樊子、温铭池等本土文学作家都曾前来现场观摩或参与。此外,一大批文学爱好者,如厚圃、毕亮、弋铧等本土青年文学作家不断涌现,他们在西乡街道创办的文学杂志《伶仃洋》上发表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和好评。
2015年,西乡街道继续利用场馆资源,在西乡体育中心设立了“文化钟点工”航模科普运动公益点,并于6月全面对外开放。今年7月暑假期间,还将举办为期一周的首届中小学生足球夏令营,预计参加学生人数将达450人,分成30个队,开展足球训练课、理论课、拓展游戏等课程。
据西乡文体中心负责人介绍,在坚持公益性质的基础上增加优质课程,培养青少年拼搏进取、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强化团队意识,协助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是西乡开展青少年文体公益培训的初衷与目的。
文化产业化春雨
“西乡样板”显朝气
在今年5月落幕的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西乡街道以6个分会场、7个专项活动点的文化产业成果惊艳登场,成为深圳文化产业“西部板块”的“领头雁”。
对西乡而言,发展文化产业,既是产业转型升级、谋取发展新思路的必然要求,也是在与周边地区竞争合作中实现错位发展的明智选择。2012年,西乡街道即以党工委1号文件的形式制定出台了《西乡街道关于创新文化工作机制、加快文化强街建设的工作方案》,随后,又编制了《西乡街道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该规划作为深圳市首部街道级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为西乡建成“宝安创意之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经过近三年的不懈努力,文化产业发展终于结出累累硕果。截至目前,西乡纳入统计规模及限额以上文化企业332家,初步形成以“F518—名优”为核心的劳动片区文化创意设计,以“雁盟—宝立方”为核心的流塘片区文化产品制造,以“茶文化—壹乐汇”为核心的西乡河中游片区文化艺术服务,以“旭生—潮汕博览”为核心的银田片区文化艺术展览四大文化产业集聚区,2012年至2015年文博会分别实现成交额103亿元、170亿元、107亿元、91.49亿元。另外,F518时尚创意园跻身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今年,西乡将进一步巩固文化产业高地,整合地铁1号线周边9个科技类、文化类主题园区,打造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带。同时,加快推进深圳101设计总部大厦建设,建成后将吸引全市的创意设计企业入驻;加快推动易尚3D影像制造基地建设,实现3D扫描成像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运用投产。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