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地动态

济宁:孟府堂前束脩礼 邹鲁礼乐启智慧

发布时间: 2015- 07- 29 17: 30 点击次数:

  “邹鲁”作为中华文化保存传承中华礼仪最为完善的地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礼仪体系。7月21日,一场按照宋代礼制进行的束脩礼在孟府大堂前举行,邹鲁少儿乐团37位礼生参加了此次束脩礼。据介绍,邹城市曾多次举办开笔礼、加冠礼、加笄礼等,但将束脩礼与开笔礼结合在一起还是首次。

  束脩礼,是中国古代学生与教师初次见面时的一种礼节,也就是拜师之礼。束脩,是捆在一起的十条干肉,是古时君臣、亲友之间互相馈赠的礼物。古时,男子15岁入学,入学时须交束脩,以作为付给教师的酬金,所以“束脩”也常用于上学的代称,或作为年满15岁的代名词。孔子曾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也。”由此而发展演变成一种学校的礼仪制度,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崇高风尚。束脩礼在中国一直沿袭至明清,虽然后世送的礼物已不尽相同,人们却始终把送给老师的酬劳称为束脩。历史记载,中国唐代的学生入州、县学校,就要缴纳帛一匹、酒一壶、干肉五条,作为给老师的见面礼,并有一定的仪节。

  端坐的礼生

  向老师敬献酒

  向老师敬茶

  学生送给老师的“束脩”

  开笔礼,是中国古代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形式的称谓,俗称“破蒙”。在古代与成人礼、婚礼、葬礼并称为“四大礼”之一。开笔礼是古代人生的首次大礼,对于每个读书人来讲有着重要意义,是庆贺人生进入一个学本领、学做人的新阶段。开笔礼主要包括正衣冠、朱砂启智、击鼓明志、启蒙描红、启蒙教育等过程。

  正衣冠——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先正衣冠,后明事理

  朱砂启智——用朱砂在刚刚入学的孩子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这又称之为“开天眼”,意味着开启智慧

  击鼓鸣志 以示决心

  启蒙描红——人生聪明识字始

  礼生在老师指导下认真的写“人”

  礼生将“人“字高举过头——做人首先要堂堂正正地立身,要像“人”字那样顶天立地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