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 | 首页 |
|
嘉禾县民歌会演出现场
县民歌艺术团送戏下乡演出
嘉禾县地处湖南省郴州市西南部,南临粤港,西通永桂。文化底蕴深厚。
今年来,嘉禾县投资1.5亿元兴建的图书馆、博物馆、萧克将军纪念馆、文化馆、展览馆和演艺中心“五馆一中心”项目顺利推进,电影《芙蓉渡》即将开拍,历史文化名镇禾仓堡的保护和开发提上议事日程。新常态下,嘉禾县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培养文化人才
壮大文化队伍
4月12日,一年一度的嘉禾县文化馆免费培训活动开班,来自全县各地的300多名学员将利用双休日参加为期3个月的学习,内容包括伴嫁歌舞和声乐艺术。免费培训分春季、秋季和暑期3个时间段。这是嘉禾县文化部门立足实际、培养文化人才的重要举措。
推动一个地方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最关键的因素是人才。以伴嫁歌为代表的嘉禾民歌享誉神州,被音乐界誉为“北有兰花花,南有伴嫁歌”。然而,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发展,大批青壮年南下淘金,文化人才队伍青黄不接。在农村,具体表现为嘉禾伴嫁歌的传承 “断代”,一度成为婚嫁喜庆必备的伴嫁仪式渐渐消失;那些曾被称为“歌头”的老人,大多已经离世。繁荣时期村里的花灯剧团,成了一代人的记忆,曾经的 “花灯之乡”变得名不副实。
不仅农村文化人才匮乏,专业文化团体也存在文化人才难以引进、文化队伍建设难以为继的尴尬局面。作为花灯之乡,县级花灯剧团至今仍未恢复。文艺演出的台柱子,仍然是活跃舞台几十年的老面孔。
基层文化工作新常态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只有打造一支在政治、业务和专业方面都过得硬的队伍,才能增强文化工作在基层的号召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夯实基层文化基础,需要遴选一批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强的人才,解决“拉郎配”“无牛用马来耕田”等问题。近年来,嘉禾县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县”的目标。一方面,通过举办培训班,或选送文艺骨干到上级专业部门跟班、挂职学习,加强对现有文化人才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壮大基层文化队伍。2013年以来,县文化馆每年都要举办3期面向农村的文艺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伴嫁歌、花灯戏、广场舞和常用乐器等。另一方面,县文化部门先后确定了省、市、县三级文化传承人,通过发放传承经费,鼓励他们培养新人。同时,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每年面向社会选拔文艺人才,充实到县乡文化人才队伍中来。
兴建文化场所
拓展文化阵地
2013年,嘉禾县在新城区启动了“五馆一中心”建设项目。这是嘉禾文化强县的标志性建筑,目前正如火如荼地推进。该项目建成完工后,将大大缩小与周边县市文化基础设施的差距。
文化基础设施薄弱,成为制约嘉禾文化发展和繁荣的瓶颈。兴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嘉禾县电影院,位于县城人民路,院内阴暗潮湿,屋顶漏水,遇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凳子破损严重,舞台、灯光已不能适应现代歌舞剧节目的演出。县城主要文化场所条件尚且如此,乡村两级的文化场所基础更差。多数乡镇原来没有专门的文化场所,村一级原有的文化场所也多数是年久失修,处于无人管理状态。
基层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文化阵地的建设。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是新常态下文化发展繁荣的坚实基础,是文化强县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近年来,嘉禾县在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方面下大力气,投入重金,鼓舞了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士气,坚定了文化工作者建设文化强县的信心,也为全县的文化发展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总投资3.2亿元的九老峰文化园一期工程建设已完工。
在镇村一级,嘉禾县也启动了文化场所建设项目。嘉禾县把乡镇文化站建设纳入“民生100”工程建设项目,在向上级争取项目的同时,县财政在县小财弱的情况下,做到优先安排配套资金,确保文化项目如期完工,如期交付使用。在村一级,该县把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与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进行整合,加快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做到了全县242个行政村(含农村社区)的农家书屋全覆盖。
嘉禾县率先在全省实现“村村响”自然村全覆盖,实现了城乡“空中文化”无缝对接。全县85%以上的行政村建设了村级文化中心或文化游园。同时,县文化部门派出专家到村里指导花灯剧团的排练;县财政通过以奖代投的方式,对恢复农村花灯剧团进行扶持。近年来,在县里的重视下,嘉禾县城乡文化活动场所逐步得到改善,城乡伴嫁婚俗气氛日渐浓厚,一些有条件的村庄又恢复了花灯剧团。
创新文化载体
繁荣城乡文化
送戏下乡演出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城乡民歌会,你方唱罢我登场;唱响嘉禾活动,不断创嘉禾电视台收视率新高;嘉禾民歌剧《姐姐出嫁》叫好又叫座,连续获得省市金奖……
新常态下,嘉禾县在基层文化的发展繁荣方面,既创建平台又搭建舞台,挖掘了人才队伍的潜能,调动了人才队伍的积极性,推动了城乡文化共荣。
定期举办民歌会和民歌赛,让文化氛围浓起来。近年来,嘉禾放大民歌之乡的品牌优势,加大对民歌传承的资金投入,点燃了城乡群众民歌传承和创新的激情。为了营造民歌传承和创新的浓厚氛围,自2011年以来,嘉禾每年都定期举办民歌会。民歌会分县城和乡镇两大板块。县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轮流承办,采取由干部职工自排自编的形式,在县体育广场定期演出,节目包括嘉禾民歌、嘉禾花灯戏和小品、歌舞剧等。乡村版由乡镇干部和村里的文艺骨干联合表演。2013年,嘉禾县文化广电部门还举办面向全国的“唱响嘉禾”电视民歌大赛。比赛前后历时3个月,吸引了来自陕西延安、广东及周边县市的1200多名选手报名参加比赛。比赛期间,全县上下刮起一阵民歌风,经过海选、初赛和决赛,最终,李华军、李芳等一批新生代本土民歌手脱颖而出。
定期举办艺术节,让文化品牌响起来。嘉禾县每三年举办一次民歌文化艺术节,通过节会搭建的舞台,展示全县文化艺术发展成果。在2012年举办的第四届民歌艺术节上,嘉禾县文化部门面向全国重金开展新民歌有奖征集活动,活动共收到词、曲作品200多件。艺术节期间,还举办了首届嘉禾十佳民歌手的评比活动,吸引了众多民间艺人参赛。近年来,嘉禾县还在广泛汲取嘉禾民歌、花灯、昆剧等优秀传统文化营养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推出了一批具有全省、全国水平的优秀剧目,让嘉禾文化走出湖南,走向全国乃至世界。2013年,嘉禾县文化部门创作的花灯剧《留守嫂子》,代表湖南省参加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戏剧类决赛,获得优秀演出奖。
与音乐院校开展合作,推动嘉禾文化走出去。近年来,嘉禾县文化部门主动与音乐院校、音乐剧团开展合作和研究,推动嘉禾民歌的传承和创新。2014年10月底,湖南郴州市首届民歌大赛决赛在嘉禾举行。在10月27日晚上的开幕式上,嘉禾民歌剧《姐姐出嫁》第一次亮相舞台。这台以爱情故事为主线、穿插了27首经典嘉禾民歌的湖南首部民歌剧,首次演出就征服了现场观众。80分钟的演出中,尽管寒意袭人,现场却没有一名观众中途退出。
近年来,嘉禾文艺作品在国内外屡获大奖。2012年7月5日,湖南知青合唱团演唱的嘉禾民歌《日头出来晒杨家》在美国举办的世界合唱比赛中获得银奖。2014年9月,嘉禾民歌伴嫁舞《姐姐出嫁》,参加湖南省“欢乐潇湘”决赛并获得金奖。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