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 | 首页 |
|
核心提示 :政府很少直接干预文化的发展是美国从建国以来一直坚持的原则,营利性企业支配文化产业,非营利组织控制高雅文化的供应。私人组织和非营利机构在文化艺术的传播和资金提供上占重要地位,政府只是扮演支持的角色。
美国是世界是世界上公共文化事业发展速度最快也是最发达的国家,单从图书馆的数据来看,据《发达国家图书馆概览》的资料显示: 2010年美国拥有16421家公共图书馆,平均2000多人就有一家。美国的很多大中型城市,孩子们放学后一般不直接回家,而是直接去图书馆阅读图书。有些城市的科技馆还专门为对科技特别感兴趣的学生成立了短期免费学习班。许多博物馆在创建之初就带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如朱立亚·罗森华创办芝加哥科学工业博物馆的初衷就是“以娱乐和教育民众为宗旨”。美国的公共文化事业的繁荣直接提升了美国国民文化品和整体素质,促进了对美国文化的认同,激发了美国国民的爱国热情。
一、公共文化含义
所谓“公共文化”,即“公共”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是文化的一种特殊范畴,它区别于普通意义的文化概念,具有公益性和普及性的特点。积极的公共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谐、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并能有效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减少成员间的矛盾和冲突,实现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本文所指的公共文化,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的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产品和服务的总和。
二、美国公共文化运作机制
以美国为代表的“民间主导”文化模式,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都不设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政府不直接经营公共文化事业或公共文化设施,主要利用国家或私人的基金会对文化事业进行经济资助。其次是政府通过各种形式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文化艺术进行间接的资助、培育、支持。民间的非营利性艺术机构(NPAO)主要通过政府直接拨款,鼓励慈善机构、企业及个人捐助等多种形式对其给予支持。这是一种社会主导、政府间接引导的开放型文化管理机制,文化事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市场和社会力量自我调节,政府制定实施文化政策和立法,并协同民间文化机构与中介组织来间接管理文化事业。
政府很少直接干预文化的发展是美国从建国以来一直坚持的原则,营利性企业支配文化产业,非营利组织控制高雅文化的供应。私人组织和非营利机构在文化艺术的传播和资金提供上占重要地位,政府只是扮演支持的角色。私人和公共资助呈现分散化和分权化的网状形式,联邦政府从中起到调节和激励作用。一些私人基金会在文化艺术活动、与文化有关的学术研究、人员交往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捐赠国内文化项目和国际文化艺术交流项目。众多民间文化组织从事文化艺术活动,实施公共文化项目,其中大量的志愿者为文化事业提供服务资助。政府则以经济优惠政策而非行政拨款的方式扶持非营利性文化组织。
(一)、地方政府支持和充足的活动经费
美国社区文化建设历来受到各方面的重视。贝瑟斯德社区合作委员会成立于1994年,是非赢利机构,负责全区的环境建设和文化娱乐活动。他们的目标是“一个社区,一个目标,营造快乐氛围”。社区年经费约400万美元,虽然没有政府财政预算,但政府却给予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如把社区公共停车场收入的税收部分归社区用。去年全区公共停车费收入为1836.5万美元,社区分得166.8万美元。地方政府还把社区的房地产税中每1美元中提取1.6美分给社区,个人财产税中每1美元提取4美分归社区。这部分约占社区文化经费的65%。其余的来自社会及个人捐款、社区为居民提供服务收取的管理费等。社区举办的所有文体活动,包括门票都享受政府免税优惠。
(二)、各行业的支持,充分利用社会设施开展文化娱乐活动
社区委员会由11人组成董事会,他们来自银行、商业、艺术、地方政府等单位,便于把社区的文化娱乐机构与企事业单位密切联系起来,为社区文体活动提供场所。当地有美术室、音乐厅、健身房、电影院、剧场43处。这些单位无偿或打折供社区使用。如美国切维切斯银行在区内建办公大楼时,社区与它达成协议,地方政府在建筑用地上给予银行优惠,银行在建大楼的同时建一座能容纳450人的剧院租给社区使用,每年只向社区收取1美元象征性的租金,这大大减少了剧院的运营成本,票价降低许多。企事业机构的捐款和赞助也使他们得到好名声,在社区树立良好公众形象。再如,社区几家意大利饭店,每周为社区举行一次意大利红酒品尝会,免费向公众开放,深受居民欢迎,也为饭店赢来更多的顾客。企业与居民间的互动行为,推动了社区文化活动发展,也为企业带来商机,形成“双赢”。
(三)、产业的支持
基金会的资金来源大部分源于国会拨款,虽无法保证全部大型主流文化项目的开展,但在使用过程当中起到了对社会资金和个人捐赠的引导作用。其次,加大税收优惠。美国的非盈利性文化组织在税收上享受免税待遇,非盈利性文化组织的资金来源除由政府拨款的基金会外,还主要包括企业资助和社会私人捐助。而这些企业资助和社会私人捐助,又可以享受联邦税法给予的税收减免优惠,这也导致针对非盈利性文化项目的企业基金会和私人基金会不断成立,以获得税收的减免。
(四)、加强文化立法
在美国,虽然文化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相对宽松,但在法律法规方面有严格规定。一旦发现有文化产品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现象,政府部门都会坚决予以取缔,美国文化产业公司的违法成本相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产业公司要高得多。因此,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支持上,美国政府是通过设立严格的法律规章制度,引导规范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而从法律层面引导其主流价值观的走向。
三、美国的社区文化建设——以纽约为例
纽约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美国最大的金融、商业、贸易和文化中心。位于美国东北部哈得孙河注入大西洋的河口处。市区面积945平方公里,有5个行政区,59个社区,2013年人口大约830万左右,加上每天通勤来纽约工作的人,“大纽约地区”人口可达到1800万左右。闻名于世的文化社区有格林威治村、哈莱姆、“小意大利”、西点社区等。
(一)、建立社区图书馆
社区图书馆不单是对本社区的人开放,每一个有身份证明的人都可以在图书馆办理借阅手续。每一次可以外借图书30册。时间为一个月,到时必须归还。在美国,公共事务的每一个公文都必须是公开的,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查阅社区的任何资料。公式事务如果对社区成员保密是违法的。
凡属政府系统开办的公共文化设施内的任何活动,都不能收费,这是原则问题。因为政府化的是纳税人的钱,是为纳税人服务的,政府所属的任何部门另外收取任何费用都是违法的。社区的图书馆和文化中心是用纳税人的钱建起来的公共设施,必须义务为社区的纳税人服务。至于日常的办公经费和活动经费,主要由政府投入。社区内的许多企业都为社区服务中心捐款或提供赞助,这种捐款和赞助使企业得到了好名声,在社区内树立了良好的公众形象,对企业发展很有好处。另外,图书馆和文化中心的服务性工作有很多人自愿来做义工,不用付任何报酬。社区成员的社区工作参与感在美国人心中比较强,他们认为:社区成员为所在社区做贡献是理所当然的。社会学家认为,充分的社区参与是社区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关键是社区成员对社区是否有归属感和共同受益感,如果大多数成员对社区建设的归属感和共同受益感有认同,社区参与就是比较充分的,社区内的各种工作就会得到成员的支持。
(二)、建立社区文化中心
特立公园市有一个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而服务中心主要以开展文化活动为主。所以,我们可以把社区文化中心理解为主要是以报纸、杂志为主,信息量大而快,社区的人每天可以到这里看到大量的、及时的各种信息。中心有许多活动室:有中国人喜欢的乒乓球室;有日本人喜欢的插花和手工室;有西班牙人喜欢的工艺品室;有美国人喜欢的桥牌室。丰富的社区文化活动,使美国人十分热爱自己的家园,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一旦把自己融入到社区生活中时,有一种仿佛回到了自己家乡的感觉,这也是美国为什么能够吸引世界的文化因素。公共事业的繁荣使得美国文化越来越有吸引力,也促进了美国社会的和谐。
四、总结
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象征,也是一个国家国力的体现。在信息社会高度发展,创意经济日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的今天,公共文化事业不再只是简单的公共消费品,而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直接的经营要素。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意义重大。公共文化事业的繁荣将成为一个国家的名片,美国以其发达的公共文化事业吸引着全球,对当前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文化的治理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鉴。
(来源:《华人时刊》 作者:戴有山 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