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他山之石

河南济源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实现综合利用

发布时间: 2015- 05- 28 08: 49 点击次数: 来源: 《中国文化报》

  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位于豫西北、晋东南交汇处,北依太行,南临黄河,西踞王屋,东临华北平原,自古有“豫西北门户”之称。坐拥独有的愚公移山精神文化、济水文化、道教文化、荆浩画文化、卢仝茶文化、创世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

  走进济源市村级文化中心,给人清风拂面、耳目一新的感觉,这里的文化站已不单单是“文化站”,而是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农技推广、卫生计生等各类公共服务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2014年以来,济源市委、市政府积极建设“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服务、标准化”的基层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建成282个。2014年9月,济源市成功入选国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地区,成为河南省唯一的国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地级市试点区。

  济源市明确提出以村居文化礼堂为标准,建设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标识牌,统一规范明确标志。按照高标准、实用型、特色性、整合性的原则,对全市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5个街道办事处文化中心及526个行政村居的文化活动场地、设施、设备进行摸底调查。根据调查情况和既定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设施建设标准、管理运行标准和服务供给标准,有针对性地在全市先行打造梨林镇北瑞村、玉泉街道办事处竹峪居委会、五龙口镇尚前村等7个示范点,突出了各自的典型特色,

  村(居、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光靠一次性投入还不够,还需要后续的资金保障,济源市采取了“市里拨一点、乡镇补一点、村里出一点、群众筹一点、社会捐一点”等办法,使村(居、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

  王屋镇拥有浓厚的农耕文化底蕴,这里建成了集回顾、展示、交流、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的的五里桥农耕文化展示馆。克井镇柿槟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强,该村投入大量资金建起了功能齐全的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卫生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并统一整合到柿槟村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之中。克井村标准的文化大礼堂、留庄社区的红色文化展厅、轵城镇以盘谷砚艺为龙头的“砚苑”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园区等,都体现了区域经济、文化、自然资源的优势。

  有了阵地,各类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就有了平台。百姓健康舞、社区文化季、群众戏曲展演、端午思贤礼等一系列文化活动等,这方谢幕那方登场,参与受益群众50余万人次。思礼镇的思礼村成立卢仝文化研究会,每月组织开展卢仝文化研讨活动,每两个月出一本研讨文集杂志,很好地传承弘扬了卢仝茶文化精髓。大峪镇寺郎腰村举办的“七岁启智开蒙”活动,开启小学生的学习、成才之路,教会他们尊师重教;下冶镇韩旺村在祭灶节日举办炉馍大赛,丰富了群文生活,回味了我们的传统民俗。

  在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中,济源市将始终弘扬“愚公移山、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以“文化礼堂、精神家园”为主题,以满足基层群众多样化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为重点,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整合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实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综合利用、服务统一提供的建设目标。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