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发布>头条新闻

山东非遗保护工作亮点纷呈

发布时间: 2014- 06- 15 08: 05 点击次数:

    山东是非遗大省。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共有国家级非遗名录153项,位居全国省级区域第二位;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累计近1万项。目前业界普遍认同:单纯的保护不是唯一目的,如何使非遗项目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激发其现代活力方为要务。

    重要节会提供展示平台

    节庆、展会是拉近非遗与民众距离的重要方式。20131030日至112日,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相聚基隆一家亲”——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暨民间交流活动在台湾基隆市文化中心举行。活动汇集了山东省级以上优秀非遗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16个项目的千余件珍贵展品,并邀请18位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进行现场演示和现场演出。此次展演活动,与基隆民众分享齐鲁非遗的艺术魅力,共同探讨文化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有力提升了齐鲁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对两岸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2013年,中国·台儿庄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枣庄市举办。博览会以“古韵遗风——寻梦台儿庄”为主题,突出运河文化、手艺山东、海峡两岸交流三大特色,吸引了全国各地的216个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大师携其作品参展参演。博览会期间,累计参观人数达7.2万人次,成交额380万元,实现综合收入890万元。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社会参与、节俭办会”的原则,主办方改变单纯依靠政府出资办会的模式,注重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参与到非遗项目生产性保护,实现了各方互利共赢。

    2013年,山东举办的非遗大会还有很多。当年9月,“美丽中国梦,多彩十艺节——全国古琴艺术保护成果雅集品赏会”在济南举行,来自全国各地,代表古琴八大流派的80多位名家及传承人参与了此次活动,如此规模盛大,流派齐全的古琴活动在全国尚属首例。12月,聊城市举办了以“精彩非遗·美丽聊城”为主题的非遗展演,汇集来自市直及各县市区的10余支非遗展演队伍,为市民免费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

    保护工程打造文化品牌

    非遗保护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系统的体系、机制加以规划。2013年年底,青岛市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资金扶持工程,建立非遗保护资金长效机制。按照规划,青岛市财政每年从市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中拨付专款,给予重点市级非遗名录项目及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资金扶持,帮助其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习活动。据了解,今后当地还将制定《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落实传承管理制度,确保该项资金切实用于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

    金乡四平调是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在苏鲁豫皖交界地影响巨大,被誉为“中国戏曲发展的一个缩影”。2013年,济宁市金乡县与曲阜师范大学开展合作,录制金乡四平调优秀唱段、对市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全面记录并举办了金乡四平调培训班。当年,金乡县还与曲阜师范大学联合成立了金乡县非遗研究中心,开启了四平调保护、传承和研究的新篇章。

    近年来,海滨小城荣成市立足非遗项目“海文化特点浓重、渔文化特色鲜明”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地加大了趣味性强、参与面广、影响力好的渔家大鼓、渔民号子、渔家秧歌的 “三渔文化”的推广普及力度。截至目前,渔家秧歌已成为当地95%村企的传统民俗表演节目。当地还围绕国家级非遗项目“渔民开洋谢洋节”,连续举办了6届国际渔民节。目前,荣成市10个省级以上以渔文化为主题的非遗项目保护单位,都因地制宜建立了非遗传承基地,让古老的“三渔文化”迸发出了不朽的活力。

    主题活动吸引民众参与

    2013年年初,东营市广饶县开展了“贴近百姓,再访非遗,薪火相传,从我做起”主题活动,以非遗项目保护传承为主线,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对现有非遗项目情况进行调研,走到百姓身边了解新情况,掌握新材料,进行非遗保护知识宣传。活动中,广饶县以各乡镇当地非遗资源为主,在全县每个村庄组织一场文艺节目。同时通过展板、发放宣传册等形式,宣传有关非遗保护的新政策法规和申报流程等,并邀请本地的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增强了百姓对非遗的直观感受。

    为推进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范化建设,潍坊市于20131月公布实施了《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了非遗传习所建设长效机制。20136月,潍坊市文广新局公布了保护区首批市级非遗传习所50个,非遗传承示范基地10个,非遗校园传承教育基地6个。

    截至2013年年底,济南市已连续举办3届非遗手工艺技能大赛,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400名选手参赛,社会影响越来越广泛,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的非遗保护意识。该活动通过广泛宣传,形成政府、非遗传承人共同推进传承保护的机制;通过搭建平台,建设了非遗活态传承的有效载体;同时通过丰富活动内容,激发了非遗传承的内在活力。非遗手工艺技能大赛以促进活态传承,激发非遗传承内在活力,提升非遗传承水平为目的,形成了政府与非遗传承人共同做好非遗传承工作机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