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频新闻

尼山论坛组委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发布时间: 2014- 01- 18 08: 42 点击次数:

    在山东省胶南市西南10公里的张家楼镇,有一座风景秀丽的小村庄——大泥沟头村。这里村富民丰、画家集聚,正在大力发展美术产业,被誉为山沟沟里的“中国江北第一画家村”。

    胶南一直有画年画的传统,1989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近年来,村子依托山清水秀的自然资源优势,传承年画传统,发展美术产业,先后引进了青岛绿泽画院、青岛绿野置业有限公司、青岛墨泽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总投资2亿多元,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解中才是第一个来到大泥沟头村的画家,2003年,他的绿泽画院在此落户,发展势头很好。随后,入驻的画家越来越多,当地的美术产业也越来越有规模,村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专业的美术职业学校建了起来,村子里从事绘画工作的人越来越多,昔日闭塞、落后的小山村如今变成了一个兼具经济实力和文明样貌的“文化村”。去年,大泥沟头村集体可支配收入达45.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逾1万元,荣获山东省文明村镇、青岛市十佳文明村庄、青岛市文化产业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沿着村里笔直的公路行走,记者看到,除了秋收的玉米堆积如山外,公园、文化广场与其中的美术作品相映成趣,超市、酒店、旅馆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我们村集创作、生产、交易、培训、旅游于一体,已经成为一个具有胶南地方特色的美术产业集群。市里现在已有规划,下一步要整合附近的7个村子,打造一个面积15.7平方公里的文化艺术产业园。”张家楼镇党委书记杨亦武说。

    作为特色文化资源,绘画艺术给当地带来的绝不仅仅是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文化艺术氛围的营造。艺术,不仅陶冶了个人情操,也在某种意义上改善了农民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环境。4岁的袁德诚是大泥沟头村的小村民,爸爸妈妈给他置办了全套的画笔和颜料,每周都要送他上几次美术特长课。在绿泽美术职业学校附属幼儿园大门前,袁德诚的奶奶告诉记者,孙子从小看着满街张贴的图画长大,耳濡目染,对绘画艺术尤为喜爱。“这几年村里学画画的人越来越多,孙子喜欢,就让他好好学,将来也许能成为画家呢。”老人腼腆又恳切地说。

    文化不只改变了袁德诚一家人的生活,当地不少村民都用“看画、学画的人多了,吵架、闹事的人少了”来描述村里的变化。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越来越好的收益,使当地百姓安居乐业,乡亲邻里和谐融洽。“之前我很难想象,在中国最基层的农村,会有那么多家长主动去培养下一代的艺术特长。”多年来一直从事农村文化产业调查研究的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青年教师赵屹如是说,“这就是‘文化化人’的最生动表现,文明与艺术同时产生,滋润着人们的心灵,丰富着人们的经验。同时,艺术是时代精神的敏锐导体,更是文明变迁的内在动力,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人们目前对艺术的需求非常迫切。”

夜幕降临时,记者告别了油彩飘香的大泥沟头村。此时的村庄一片灯火通明,在初秋氤氲的夜里,那一间间画室中透出的光好似活泼的碎银在涌动。是艺术滋养了这个本不起眼的小村庄,改变了几代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存模式。此刻,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画家和学子正与村子里的乡亲们一起,舞动手中的画笔描绘未来。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