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专家,各位课题组成员:
大家好!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于明年10月在我省隆重举办,目前经过10个月时间的紧张筹备,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为做好十艺节全程科技服务,在文化部的关心、支持下,由省文化厅承担的“国家艺术节管理运营模式创新研究—以第十届中国节为例”课题,正式被列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这是国家艺术节举办以来,惟一以艺术节管理运营模式创新为主题研究的专项课题。厅文化科技与法规处积极协调运行,组建了由省文化厅、十艺节筹委会、有关文化单位、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中心、山东大学、山东科学院等单位管理与科研人员组成的课题组。这个课题组水平高、专业好,协调和科研能力强,完全能够胜任课题研究工作,并为十艺节提供科技创新服务。
下面,我就课题研究的几个工作谈一下意见。
第一,明确创新办节思路。为了将“十艺节”举办成一届高质量、高水平的艺术节,山东省在办节理念、办节内容、办节形式、宣传模式、市场运作和节后场馆利用等方面进行创新。一是创新办节理念。强化文化惠民、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理念,真正办成“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二是创新办节形式。强化办节的过程性、仪式性、神圣性,突出十艺节的齐鲁特色,深化文以载道的精神内涵,体现文艺工作者应有的价值和尊严。三是创新宣传模式。与中央等新闻媒体全面合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十艺节的社会影响力。组织开展重点剧目宣传推介活动,与中央电视台戏曲、音乐、综艺频道、山东电视台合作,举办“迎十艺”山东省优秀创作剧目展播。四是创新市场运作。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鼓励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探索市场化机制和可持续的办节新路。五是创新场馆运营管理。积极探索节后场馆的运营管理机制,建立山东演艺院线,充分发挥十艺节的后续效应和场馆设施的综合效益。
第二,开展历届国家艺术节管理运营模式创新研究,以及与国际艺术节的比较研究,为十艺节提供创新借鉴。一是做好历届中国艺术节在组织机构、筹资机制、运行管理、特色比较的研究。二是做好与上海国际艺术节、香港艺术节的比较研究。三是做好中国艺术节与国际艺术节的比较研究,重点研究国外艺术节的组织、筹资机制、国际艺术节的特色和定位。
第三,着力开展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区域文化经济社会的影响力分析。一是文化影响力分析。包括生产优秀剧目,提升文艺创作与表演的整体水平;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文化艺术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培养文艺工作者,提高文艺队伍的整体水平;改善文化基础设施,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硬件基础;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促进文化体制改革,优化文化发展的制度环境。二是经济影响力分析。包括促进文化经贸活动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发挥艺术节影响力,拉动地区相关产业发展;培育文化市场,形成文化艺术产业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关系;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投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三是社会影响力分析。包括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整体文明水平;利用艺术节品牌资源,提升举办地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增强民众主人翁自豪感,形成团结奋进、努力拼搏的社会精神。
综上所述,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要结合历史经验以及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前期的相关筹备活动,结合山东省的实际,从实践和实证层面建立“中国艺术节对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功能和作用”的理论模型,研究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对山东省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影响,从而形成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运作系统、基本经验和基本模式的创新研究,为今后国家艺术节和重大文化活动提供指导和借鉴。
同志们,距十艺节开幕还有20月时间,我们的课题计划进度也是在2013年12月底,时间紧、任务重,攻坚克难的科研内容也不少,希望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按时保质完成,为十艺节成功举办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谢谢大家。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