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三项评选”获佳绩 济宁候选八景区全部上榜
由山东省旅游局组织开展的“到山东不可不去的100个地方”、“到山东不可不品尝的100种美食”和“到山东不可不买的100种旅游特色商品”评选活动(简称“三项评选活动”),历时两个多月,经过各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推荐、专家推选、公众投票和专家评审等阶段,现已圆满结束。本次活动得到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共收到有效选票63.73万张,其中纸质票37.26万张,网络票26.47万张。按照已公布的评选规则,根据综合得分排序,最终确定了“三项评选活动”各评选项目前100名入选名单。
在“到山东不可不去的100个地方”评选活动中,曲阜“孔庙、孔府、孔林”景区领衔微山湖旅游区、汶上宝相寺景区、邹城孟庙、孟府旅游区、曲阜尼山孔庙及书院景区、泗水泉林泉群景区、山东万紫千红旅游度假区、梁山旅游景区等济宁八个候选景区全部榜上有名,无一落选,实属难得。其中,曲阜“三孔”景区在公众投票和专家投票环节中均获得高分,并以95.54分的综合得分高居“到山东不可不去的100个地方”榜单第四名,在济宁众景区中拔得头筹。此外,泗水泉林泉群景区、山东万紫千红旅游度假区两景区携手进入,梁山旅游景区则是以“水浒旅游线”的领头羊形式入选跨行政区“到山东不可不去的100个地方”。
入选“到山东不可不买的100种旅游特色商品”有:嘉祥石雕、曲阜三宝、孔子文化礼品系列、玉堂酱菜、微山湖湖产品系列、金乡八珍、孟子文化礼品系列、梁山水浒旅游商品系列。其中孔子文化礼品系列以99.5714分的全省专家评定的最高分入选,足见旅游专家对我市孔子文化礼品系列的高度关注与喜爱。
入选“到山东不可不品尝的100种美食”有:甏肉干饭、济宁糊粥、济宁糁汤、汤漂鱼丸、运河大酥鱼、孔府宴,其中孔府宴是作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主题宴”形式入选。
这些景区、美食和特色商品,基本代表了济宁的精品、济宁的特色、济宁的风味,堪称全省100中的精品,能够当选可谓名至实归。
憾——多少遗珠散他乡?济宁旁落“家珍”逐个数
欣喜之余,我们也不难发现,还有很多和济宁息息相关的美食、旅游特色商品赫然出现在了其他地市的入选名单中,这多少让我们有点意外和尴尬。其中“微山湖咸鸭蛋”本是济宁微山湖最有名的特产之一,这次却被冠以“滕州微山湖咸鸭蛋”的名号入选,划到枣庄麾下,成为枣庄市的“旅游特色商品”招牌,让人大跌眼镜。
和“微山湖咸鸭蛋”遭遇同样命运的还有济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鲁锦”,“济宁鲁锦”虽成功入围“到山东不可不买的100种旅游特色商品”150个候选名单中,但在最终的评选中,却不敌“鄄城鲁锦”而名落孙山,着实让人遗憾。多少遗珠散他乡?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洗礼与演变,众多济宁“家珍”不仅没能发扬光大,反而成了为他人做“嫁衣”,这实在让我们汗颜。
聊城市成功推出“阳谷水浒宴”,给以“水浒108好汉”发源之地自居的水泊梁山当头一棒;临沂也在“糁”汤上大作文章,“临沂糁”大有超越“济宁糁汤”之势,综合得分领先“济宁糁汤”不少;“满汉全席”泰山御膳宴的上榜则让拥有全国唯一一套满汉全席的餐具的曲阜情何以堪?诸如此类,还有“微山湖四鼻孔鲤鱼”、“老鳖靠河沿”竟成为枣庄市的美食招牌,虽然这些美食深深地印在了老济宁人的饮食记忆中,却没能让济宁之外的更多人了解,让人不免担心:若干年后,还有多少人知道这些美食原本发源于济宁?当“往事只能成追忆”之时才警醒,当悔之晚矣。
忧——商标抢注盛行 何时不再为他人做“嫁衣”?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名单,值得我们细细掂量。荣耀与耻辱往往相伴而行。近年来,济宁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愈发明显。“十一五”期间,济宁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0768万人次,年均增长18%,旅游总收入795亿元,年均增长20%。2010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2989万人次,是2005年的2.4倍;入境旅游者28.9万人次,是2005年的1.4倍;实现旅游总收入233亿元,是2005年的2.8倍。旅游总收入占全市GDP的比重,由2006年的6.9%,提高到2010年的8.7%,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旅游规划的主要目标。2011年1月,济宁市旅游局发布《济宁市旅游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未来五年济宁旅游业发展规划了一个宏伟蓝图,并提出加大政策扶持、增加资金投入、强化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服务质量等各项保障与政策措施,力求打响“儒济天下,和宁四方,文化济宁”的旅游品牌。其中,却惟独没有提到对“地域文化品牌”的保护,让人不免担忧:在景区抢注风盛行的当下,济宁何时不再为他人做“嫁衣”?才能不将千古流传下来的宝贵文化旅游遗产拱手相让?
传统旅游文化景区由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品牌价值,因此往往成为被抢注的对象。据有关专家分析景区商标被抢注的原因,主要是景区的商标意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很多景区只重视打造旅游品牌,却疏忽了商标注册这个环节,结果自己精心打造的旅游文化品牌,变成了别人手中价值连城的金字招牌,影响和阻碍了当地旅游产业链条的延长。
据中国旅游协会景区分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国内仅10%的旅游景区景点注册了商标,而我国大部分省份地区都还缺乏景区商标保护意识。虽然注册一个商标只要2000多元的费用,就可以覆盖十多个小类,长达10年的保护期,到期还可继续使用,但是包括济宁在内的很多旅游城市在这方面做的显然远远不够。更多时候,我们缺乏的不是资金,而是对本土地域文化商标保护的意识,缺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应有的保护态度,这就让很多“商标倒爷”钻了法律的空子,傍风景区名称抢注商标转手获利的例子屡见不鲜。而风景区若想拿回本该属于自己的商标,则要付出昂贵的时间成本和精力代价。这提醒我们,保护好旅游资源及品牌,就必须注册商标,只有通过寻求商标专有权的法律保护,才能避免被抢注的厄运,注册商标是保护旅游品牌的唯一途径。
思——依法保护地域品牌 商标保护意识待加强
地域品牌,包括城市品牌、风景区品牌、原产地品牌等,是品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彰显一个地方文化品位和特色、拉动当地旅游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和动力。如何通过商标注册的法律途径,切实保护好使用好这一宝贵资源,是我们在新形势下谋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
作为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济宁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众多知名地域品牌。但由于我们对地域品牌的知识产权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尤其缺乏法律保护意识,致使部分品牌的商标被异地抢注。譬如,济宁市有丰富的梁祝文化资源,但“梁祝”商标的注册者竟然是浙江宁波的一家公司。微山湖是铁道游击队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并因此而名扬中外,但“微山湖”商标却于1995年被济南历下区人注册。尤其令人痛惜的是,“孔子”商标竟被法国抢注,“孔府?杏坛”被济南一家民营书院申请注册,其他被抢注的还有“北湖”、“微山湖红荷湿地”等地域品牌。这给济宁市旅游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许多尴尬,对济宁的城市形象和经济社会发展也造成巨大损失。
“莫让肥水流了外人田”,绝不是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而是对地域文化遗产的应当有的重视与保护。“品牌”是文化的载体。让文化引领社会发展,主要通过品牌来实现。品牌也是生产力。旅游资源只有形成品牌,形成产业链,才能叫得响亮、打得出去,并最终转化为生产力。有品牌而不进行商标注册,品牌就不能获得法律保护,如果被别人抢先一步注册,损失将不可限量。济宁要想在文化旅游产业获得长足发展,就必须充分认识到品牌所具有的无限价值,高举依法保护地域品牌的旗帜,才能引领我市的文化旅游产业迈向一个更广阔的舞台。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