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发布>各市资讯

共绘古城美好蓝图—聊城政协委员建言古城保护与改造

发布时间: 2011-07-05 15:36 点击次数:

 

    古城保护与改造,是我市立足古城发展实际,着眼古城长远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战略决策。目前,规划、动迁等工作进展顺利,一座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水上古城即将展现在世人面前。近日,为促进工程整体规划进一步完善,加快古城保护与改造步伐,政协常委、委员们在市政协常委会议上,积极为古城保护与改造建言献策。

    建议一:发掘文化内涵需注重特色

    市政协常委、民盟市委副主委王俊华说,古城要想成为一个整体的旅游品牌,就要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异质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全新体验。走进聊城古城,犹如穿越时空,回到了几百年前的明清小城,在这种原汁原味的旅游氛围中,游客可尽情感受我国明清时期的建筑文化、商业文化、宗教文化以及民俗文化。
    王俊华建议说,可以在餐饮、交通工具、住宿、娱乐、民间艺术品开发等多个方面挖掘古城的文化内涵,再现明清时期人们的生活场景,给游客更好的旅游体验。
    市政协常委、民建市委副主委张高丞表示:“在挖掘文化内涵的同时,要凸显本地特色,我市提出的打造水上古城,定位是准确的,我市应按照此定位,深度挖掘聊城古城的差异化和陌生化,在街区建筑风格的设计上,在保持古建筑的完整性的基础上,根据各街区的功能,突出建筑特色。”

    建议二:保护和改造好古地道

    “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在聊城古城内不同地点几次发现有砖砌古地道,初步认定这些地道是明代遗存、战争的产物,是用于战争的防御工事。据分析,它们是以光岳楼为指挥中心形成的地道网,外端极有可能通到四面城墙和城楼。”市政协委员、市社科联主席刘全来说,“从我目前了解的情况看,除安徽亳州外,国内古城中有古地道的尚未发现。聊城古地道规模宏大,建筑年代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刘全来建议,可选择一到两条加以重点开发,形成一道新的旅游景观,使人们从入口处走进聊城历史长廊,感受我市深厚的文脉,又从出口处放眼聊城的今日雄姿,感受“江北水城·运河古都”无穷的魅力。

    建议三:可整体恢复古城墙

    “我市可以尝试建设古城墙。据我所知,全国古城中有完整的古城墙的并不多,站在古城墙上,四面眺望东昌湖,又会使聊城古城增添一处美丽的风景。”市政协常委王明太说。
    另外,市政协相关负责人提出了恢复古城墙的几点依据:以光岳楼为中心、以湖面为外围方方正正的城墙是聊城古城区别于其他古城的显著标志之一,保持古城风貌,应该恢复古城墙;恢复古城墙能更加强化城湖一体的特色,增添古城的魅力,而且古城墙本身就是一条独特的风景线、观光线,是一个雄浑靓丽的大景点;三城门、三角楼及延伸部分城墙已经建起,如不整体恢复城墙,这些建筑减色不少。

    建议四:配套设施需跟上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殷立森说,古城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旅游六大要素的配套设施:吃住行游购娱,特别是吃住行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聊城市区有一批星级宾馆、快捷酒店,但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的各类特色旅游宾馆、家庭宾馆、适合旅游团餐的餐饮场所还比较欠缺。
    在交通方面,与古城相协调、适合旅游者的交通工具、代步工具、停车场位置等方面都要有所考虑。同时,旅游纪念品开发、特色产品销售、适合旅游者的娱乐项目和场所在建设过程中也要有所考虑。
    另外,可以古城旅游为核心,带动城区的运河景区、东昌府景区、辐射所属县市的旅游,与已经形成规模和影响的冠县梨花节、阳谷水浒节、高唐书画节、东昌葫芦艺术节遥相呼应,携手抱团,形成三日游、二日游、特色游,从而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

编辑:文旅厅信息员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