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旅游局党组成员、副调研员姜迎春接受新华网山东频道采访(陈彦杰 摄)
新华网山东频道7月27日电 京沪高铁的开通,给山东省的旅游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挑战。德州作为山东省的北大门,京沪高铁进入山东的第一站,在京沪高铁线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充分发挥德州市的区域优势,迎接挑战,把握好高铁时代带来的发展机遇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近日,新华网山东频道策划了“京沪高铁旅游体验活动—体验高铁旅行 畅游好客山东”专题活动,并对德州市旅游局党组成员、副调研员姜迎春进行了专访。
主持人:您好,高铁开通给德州市的旅游产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考验,德州市旅游局是如何整合全市优势旅游资源来迎接机遇的?
姜迎春:利用高铁开通的机遇,德州市旅游局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做好高铁旅游各项工作,搞好与高铁经济的对接。
开发适应高铁时代的旅游线路。把握高铁“快旅漫游”趋势,推出以一日游、二日游和周末游为特点的休闲旅游产品,重点策划多个主题旅游产品。把文化、休闲、度假、会议会展作为德州旅游业发展的主攻方面。以高铁站为出发点,向庆云、夏津、乐陵、陵县、齐河等重点县市,以及河北的吴桥、衡水辐射,策划特色性、主题化的“一日游、周末游”旅游线路。以“高铁自由风——魅力太阳城”为宣传主题,重点推出以扒鸡美食之旅、低碳生活体验之旅、海岛金山寺祈福平安之旅为主的常规性旅游产品,以赏花为主题的春季旅游产品,以椹果采摘和科普教育为主题的夏季旅游产品,以农产品采摘为主题的秋季旅游产品,以滑雪、温泉为主题的冬季旅游产品等20余条旅游线路,力争把游客留在德州。
整合资源,参加山东省旅游局组织的高铁沿线城市宣传促销活动。通过组织全市重点景区、旅行社互换免费宣传、推出旅游优惠套餐等方式,搞好整合营销,形成宣传合力,统一开拓北京、天津、南京、上海等高铁重点旅游市场。此外,德州市还充分利用高铁媒体进行宣传,借助高铁联盟扩大影响,加大与高铁城市大旅行社的对接与合作,充分利用大旅行社的营销网络优势,推广旅游产品,开拓客源市场,实现合作共赢。目前,已与北京、天津等外地部分旅行社对接,让德州产品走进更多的旅行社营销柜台。深入调查研究旅游接待宾馆情况,做好旅游接待准备。通过调研,掌握全市社会宾馆的客房数、床位数、餐位数、停车位数等基本信息,取得了第一手资料,摸清了家底。从全市社会宾馆中筛选符合条件的饭店,积极动员其参与旅游团队接待服务。目前全市向山东省旅游局推荐饭店92家,11864张床位,成为全省接待能力较强的地市之一。
配合高铁开通,德州市旅游行业紧紧抓住高铁旅游时代到来的重要机遇,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好“到山东不可不去的100个地方”、“到山东不可不吃的100种美食”、“到山东不可不买的100种特色商品”三项评选活动。各县市区推出本地最佳景区、美食和特色商品,列入全市三项评选活动支持范围。最终全市共有14项旅游产品入选。
主持人:面对高铁开通,德州市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姜迎春:面对高铁带来的出游方式、目标市场、客源结构、产品组合的变化,从稳定传统市场、开发高铁客源入手,加强区域合作,挖掘旅游产品内涵,增强旅游产业链,实现由旅游“过境地”到优秀旅游“目的地”的转变。
积极筹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完善旅游功能。为适应高铁时代游客散客化、自驾游客为主体的特点,德州市积极筹建高铁客运站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以便为游客提供咨询、交通、住宿、购物等服务,有效服务散客市场。并将选择全市重点旅行社在游客集散中心设立经营点,实现旅行社对高铁游客的一条龙服务。同时,加快旅游厕所、停车场、旅游紧急救援、旅游咨询服务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旅游服务标准化。与交通部门及时沟通,促进高铁与城市交通的站内实现“零换乘”。真正实现城市各类交通与高铁的“无缝对接”,使不断涌入的游客及时分流到市区、景区。目前,德州高铁东站已开通106次公交车,与德州火车站相通,运营间隔时间15分钟。为迎接高铁时代,充分发挥高铁的集聚辐射带动作用,德州市还在京沪高铁德州站南邻同步建设了京沪高铁德州综合客运站。
此外,德州市还落实旅游营销的鼓励政策,发挥旅行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介全市旅游产品;强化管理培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项目开发,创新旅游产品来发展德州旅游业。从长远看,德州应对高铁时代到来,最根本的还是加强旅游项目建设,开发旅游产品,以彻底解决德州旅游业对外吸引刚性不足的问题。结合贯彻落实《德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德州市旅游业十二五规划》,围绕建设1000亿级文体旅游产业,实施“旅游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按照“一核心、一主轴、两翼”的整体布局推进项目开发。
主持人:德州市刚刚进行完全市旅游产业体系建设现场观摩活动,摸清了德州市的旅游情况,据了解,这在德州市旅游系统以前是从没有过的举措,请问举办本次观摩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姜迎春:7月中旬,德州市组织全市旅游产业体系建设现场观摩活动。德州市文化旅游(体育)产业推进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市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扈建军,市旅游局党组成员及科室(所)负责人,各县市区旅游局长参加观摩。组织安排此次活动的目的是,充分展示全市旅游业近年来加快发展成果,交流经验,查摆问题。动员全市上下坚定信心,进一步提升境界,拓展思路,强化措施,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积极构建十大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着力推进旅游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抓紧配套旅游产业要素,加快实现旅游业跨越发展。
主持人:观摩活动的成效如何?
姜迎春:观摩结果令人震动、震惊、震撼。各县市区根据德州市委、市政府加快构建旅游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积极实施旅游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因地制宜,想旅游,谋发展,各地正在建设或已经建成的旅游大项目随处可见,旅游业发展规划宏伟壮观,令人振奋。各色文博馆、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以及农民旅馆、农村社区改造旅游配套项目建设亮点突出,特色鲜明。旅游商品各有千秋,成系列,成规模,市场前景看好。全市上下旅游发展氛围浓厚,群情昂扬,热火朝天,德州旅游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主持人:通过现场观摩对德州市旅游未来的发展将起到怎样的促进作用?
姜迎春:通过本次观摩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大家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找到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此次观摩活动是全市旅游业的一次再宣传、再发动。观摩活动之所以受到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引起一定反响,是德州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多年来德州旅游人只争朝夕,不甘落后,努力工作,顽强拼搏,奋发有为的积极成果。观摩活动的长久效力和重要作用将在今后一段时期逐步显现出来。
主持人:德州市旅游产业和项目起点较高,很多大的项目相继开业和开工建设,但各县市区发展并不平衡,旅游市场营销、产品配套等工作还不够完善,在未来的旅游产业发展中德州市将怎样面对这些问题?
姜迎春:德州市各县市区充分挖掘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都有自己的新看点、新亮点、新卖点。如德州市经济开发区的现代旅游综合体,齐河县的旅游大项目招商引资,国际一流旅游景区,夏津县的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庆云县的商贸、宗教旅游,乐陵市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以及一批文化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文化展馆等。但也应该看到,各县市区旅游工作发展不平衡,德州旅游业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
下一步,德州市将重点做好旅游市场营销工作,深入开展区域旅游营销合作,完善旅游产品要素。以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为主线,以实施“旅游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以持续加大投入为依托,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完善旅游产品,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加快构建旅游业现代产业体系。到2013年旅游业要完成旅游总投入500亿元;旅游收入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62.5%;国内旅游接待人数达到2390万人,年均增长35.2%。(完)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