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莱芜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开发建设雪野旅游区的决策部署。
2007年6月,雪野旅游区成立,成为莱芜市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产业的主阵地。
2010年8月2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加快雪野旅游区开发建设大会,决定举全市之力加快雪野旅游区开发建设。同年11月,雪野旅游区被省政府鲁政字﹝297﹞号正式批复为“省级旅游度假区”。
从此,一方山水聚焦成莱芜最亮的城市名片,日渐成为莱芜市培育战略性主导产业的主战场。
完善基础 项目突破全力打造发展新高地
2010年,雪野旅游区开发建设进入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弄潮逐浪,专门制定了扶持雪野旅游区发展的财政政策,并在项目、用地等方面给予强大支持,为雪野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雪野旅游区借势起飞,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迅速集聚起人流、物流、资金流,战略产业主战场优势凸显。
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投资2.86亿元的规划、道路、市政、天然气、电力、弱电管网、航空体育公园功能完善等7类基础设施工程日臻完善。编制了北岸新社区、南部果园社区、左岸社区等专项规划12项,全面完成了环湖西路、台莱路北段拓宽改造和仲临路东段拓宽改造,投资1.3亿元的雪野湖除险加固工程竣工验收,投资2000万元建设了从枣园收费站至大坝及环湖20公里主管网天然气,铺设了北岸新社区和环湖路3.7公里强电管网。涵盖供水、绿化、亮化等一揽子工程成为周边的新亮点。
重点项目突破催生新的发展蓝图。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莱芜市全面提升雪野旅游区开发建设水平和层次,并重点做好两篇文章:一方面,做好水、陆、空立体化开发建设的文章。另一方面,做好吃、住、行、游、购、娱等文章。总投资150亿元的恒大北岸特色旅游小镇、山东高速雪野湖国际度假区等7个重点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9.1亿元,部分主体已经完成。
项目丰富 活动增多航空节庆效应裂变为经济效应
国际航空体育节是促进雪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优势和高位平台。
仅以土地为例,节后国际国内众多客商云集考察,雪野旅游区土地价格一下子由每亩20万元增长到43万元,客商投资明显升温。2010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增长3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574元,增长30%。
6月16日,旅游区工作人员介绍说,雪野旅游区正将航空节庆效应裂变为经济效应。从去年7月份至今,围绕国际航空体育节组织举办了系列比赛。全省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莱芜分站赛、中美女子滑水对抗赛等重大比赛相继举行,航空运动装备器材展等配套活动也次第成功举办,使雪野的资源优势、人文优势、环境优势一下子展现在全国和世界面前,搭起了集体育、旅游、文化、经贸四位于一体的高位发展平台。
藉由航空节的“虹吸”效应,莱芜目前已建起航空科技体育公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吸引了恒大集团、山东高速、山东烟草等十几家国内知名企业前来投资兴业。突出招商办节理念,莱芜市在第二届航空体育节完成招商引资1500万元,并举办了航空节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评选并研发推广了航空节系列旅游纪念品,为航空节的延展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新城镇 新社区拓展雪野发展新空间
“两新”工程是市委、市政府开发建设雪野旅游区的先行工程,计划用2-3年时间,把雪野建设成具有山水特色的旅游型新城镇、新社区,全力打造莱芜发展新高地。今年以来,已开工建设居民楼52栋、18.5万平方米,完成拆迁7万平方米、补偿资金2800多万元。
规划引领。把雪野239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高标准统筹规划,结合雪野湖核心景区和九龙大峡谷景区,规划1个新城镇、3个新社区、3个中心村、10个特色村。
政策配套。制定了一系列加快“两新”工程的优惠政策。实行以地融资、规划设计费用补贴等,充分调动了旅游区上下推进“两新”工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模式创新。利用大项目带动,规划建设了西站会都新村;实行村企共建,由泰钢集团投资开发大罗圈新农村建设;用足用活土地复垦奖励政策,推动了王老村新农村建设。
推进“两股两建”。在黑山村成功试点的基础上,统筹解决产业发展、项目用地、建设资金、群众就业保障等问题。目前,已在全区发展各类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34个,发展社员2900多人,流转土地1.2万亩。
“今年是雪野旅游区‘推进三年大开发,实现三年大变样’的关键一年,也是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一年。我们要咬紧牙关,大干三年,让雪野旅游区真正成为我市培育战略性主导产业的主战场!”莱芜市雪野旅游区管委会书记、主任魏凯忠的一席话,铿锵有力、落地有声。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