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发布>各市资讯

蓝色旅游海阳风景独好——专访海阳市人民政府市长姜仕礼

发布时间: 2011-05-09 08:48 点击次数:
   伴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蓝色春潮在胶东这片古老的大地上炫涌奔流。海阳市委、市政府待时而动,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海、岸、滩、岛资源优势,把打造蓝色旅游区作为蓝色经济建设的一大亮点重力推进,蓝色旅游风生水起,备受关注。为此,记者近日专访了海阳市人民政府市长姜仕礼。
    蓝色旅游 禀赋深厚
  姜仕礼市长开门见山地说:“以前提到海阳,人们往往只知道有地雷战,是山区,海阳作为滨海旅游城市的印象并不深刻。其实,海阳的蓝色旅游资源禀赋深厚,别具特色。”
  他介绍说,海阳市地处黄海之滨、山东半岛南翼,位于青岛、烟台、威海三市中心地域,距三市均为1小时车程,是胶东地区重要的交通节点。这里依山傍海,风光旖旎,蓝色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多样性、稀缺性和自然性。海阳230公里海岸线逶迤蜿蜒,金沙、碧海、绿树相映生辉,有着“东方夏威夷”的美誉。海阳境内还有风光宜人的省级滨海旅游度假区,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沙雕艺术公园。有中国北方最大的云顶竹海,山雄水秀的招虎山国家森林公园,古老神秘的丛麻禅院,地雷战传奇影视城、平岚飞瀑、千里仙岛等名胜景观。旅游地产、海洋钓鱼、高尔夫等休闲旅游项目也备受国内外关注。最令人向往的是:海阳有一片被称为“中国的黄金海岸”、并由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亲笔题名的“海阳万米海滩浴场”。沙滩绵延十多公里,海水碧蓝,沙细如粉。“一湾碧海环金沙”、“闲钓烟波时正好”,就是对这里秀美景色、怡人风光的生动描绘。
  海阳市境内蓝烟铁路横贯东西,威乌高速公路、烟青一级公路、烟凤一级公路和309国道纵横交错,青、烟、威三大空港和三大海港与海阳毗邻,形成海陆空全方位的对外交通运输网络。海即跨海特大桥年内将竣工通车,实现海阳滨海公路与青岛滨海大道的对接贯通,在海阳230公里的海岸线上形成一条全新的观光大道、快速通道和经济走廊。海阳直通烟台的高速公路,将于2012年亚沙会举办前建成通车,可使烟台至海阳缩短30分钟车程,使海阳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姜市长指出,近年来,海阳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作为主导产业来抓,按照山海呼应、一体发展的开发思路,开工建设了民俗旅游路和山海旅游路,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每年投资300余万元在央视等媒体进行城市旅游宣传,取得了良好效果。2010年,海阳接待国内外游客405.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和26%。可观的数据,彰显海阳已成为山东半岛最具活力的一个旅游板块,海阳旅游已成为海阳经济发展的又一新“引擎”。
    转身向海 放歌蔚蓝
  由于历史原因,海阳经济过去蓝色旅游不明显、不突出,沿海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
  知不足而谋后动。据了解,早在2007年,海阳市委、市政府就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转身向海”思路,并把发展蓝色旅游列入“四大经济工作重点”,坚持政府推动、社会联动、品牌带动、大项目拉动,高起点构筑旅游产品集群,在海阳市的南部规划了一条充满“蓝色元素”的旅游经济带。自东向西初步形成了省级开发区、省级旅游度假区、亚沙文体休闲区、丁字湾新城区等多个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蓝色旅游板块,使之成为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2010年6月10日,海阳召开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明确提出“抢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重大机遇,实施‘旅游线路品牌化、旅游景点精品化、旅游产品高端化’战略,在滨海一线打造星级酒店群、度假商住楼群和休闲观光群三大特色旅游集群,全力打造滨海生态旅游城市和省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姜仕礼市长介绍说,“转身”向海,带动了海阳蓝色旅游迅速升温。“一滩”“一湾”开发建设,承载着海阳的蓝色旅游梦想。“一滩”即万米海滩。海阳依托亚沙会独有资源,聚力发展沙滩运动、沙滩文化、海上运动、海洋文化和滨海旅游业,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打造“沙滩运动休闲之城”的城市新品牌。目前,由项目比赛区、配套设施区和生态景观区组成的总投资19.7亿元的亚沙会场馆及配套工程全部开工建设,总长102.7公里的12条亚沙会道路工程已有9条完工。在原先的滩涂、荒地上,广播电视中心、安保中心等大部分亚沙会场馆及配套设施主体工程已经完成,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君子连理岛、宝龙城、国际帆船俱乐部、沙滩五星级酒店等一批投资几十亿元的旅游服务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一个独具特色的黄金海岸、度假海岸、运动海岸、休闲海岸呼之欲出。
  “一湾”即丁字湾海洋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以海阳至即墨跨海大桥建设为契机,我们进一步加快了丁字湾海洋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建设步伐,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效生态旅游区和海洋科技新城。跨海特大桥通车后,海阳到青岛市区时间将控制在50分钟以内,为丁字湾开发提供了强大的交通保障。丁字湾海洋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九大核心区之一,岸线总长度54.7公里,将聚集发展旅游商务、休闲度假、文化娱乐和海洋科技等高端服务业,建成集科技、商务、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休闲城。目前,聚集区内已落户东方海洋龙栖城、鲁能国际顶端度假村、阳光半岛、影视文化产业园等一批投资过百亿元的项目,协议投资额达1000亿元。
  春意盎然,万物勃发,一股以“蓝色”为主基调的旅游发展劲风,正吹彻海阳大地。
    深耕“蓝”海 任重道远
  对于海阳蓝色旅游的发展远景,姜仕礼市长充满期待,亦深感重任在肩。他说,细读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我们不难发现,海阳南部沿海旅游经济带的谋划与建设,与国家战略十分契合。可以说,在蓝色经济大潮中,海阳旅游赢得了“先机”。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面对目前蓝潮奔涌,千帆竞发的形势,海阳蓝色旅游,依然任重道远。
  2012年,以“海韵、阳光、激情、时尚”为理念的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将在海阳万米海滩激情演绎,海阳将成为中国体育史上首个举办洲际综合性赛事的县级城市。我们抓住亚沙会机遇,多次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进行考察,邀请专家为海阳旅游把脉,在多方调研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围绕打造“国家沙滩运动海岸”,发展滨海度假休闲游的蓝色旅游发展目标,力争把海阳旅游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今年6月,海阳亚沙会将进入倒计时一周年,第二届国际沙滩体育艺术节、亚洲婚礼文化节、国际汽车文化嘉年华等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将助推城市经济膨胀发展。预计到2015年,海阳市通过亚沙会塑造品牌形象,发展旅游产业,可接待国内外游客858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63亿元。此外,海阳还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命名“沙滩运动休闲之城”,以此带来的人流、物流也将极大地促进海阳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他说,下一步,海阳蓝色旅游的总体规划,是形成“一核、一岛、两区、两组团”的布局结构。
  “一核”是在虎脚山北侧区域,依托鲁口湾,规划布置形成管理中心、商务办公设施、商务旅游接待设施、商务旅游休闲设施,形成以商务旅游为主要特色的旅游商务核心区,作为规划区域内科技、文化、旅游聚集区的核心。
  “一岛”指位于湾口的欢乐岛,规划建设一组高档旅游设施。发展高档游艇俱乐部、帆船俱乐部、高档酒店等设施,形成海上门户性标志节点。岛上配套发展休闲旅游、海洋运动等产业,打造大型海洋主题公园、游艇码头,形成既有浓厚文化色彩,又有生态、动感现代气息的海岛。
  “两区”是指规划依托辛安连线东侧马河港大桥以北和行村连接线东侧的海产品养殖区,形成两个生态保育区,通过海湾整治、修复生态湿地,形成丁字湾区域的两个生态核心区。
  “两组团”即鲁口旅游度假区和行村旅游度假组团。鲁口旅游度假区依托鲁口滩、丘儿山、虎脚山自然地貌,依托辛安连接线的交通优势,聚集发展旅游度假产业,形成旅游度假产业组团。行村旅游度假组团依托行村立交的交通优势和白沙河的自然生态资源,发展海洋科技产业、海洋文化产业,形成海洋文化生态组团。
  为落实这一规划,海阳旅游将努力实现“三个结合”:一是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带动战略相结合,依托海洋旅游资源,积极争取把以海阳旅游度假区为龙头的滨海旅游和丁字湾海洋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纳入全省《滨海度假旅游规划》重点打造,建设独具海阳特色的滨海旅游带,为跨海特大桥的加快开通,东方海洋等旅游大项目的快速建设创造条件;二是与第三届亚沙会筹办相结合,以配套服务亚沙会为中心,以提升旅游产业为目标,将观光、度假、休闲与运动元素有机融合,大力发展滨海高端旅游业,促使海阳旅游发生质的飞跃;三是与城镇化发展战略相结合,为打造现代化滨海城市提供强力支撑,带动海阳的城市建设、三产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休闲海阳、沙都海阳,这座黄海之滨上的现代化城市正以崭新的风貌融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将成为享誉全国乃至亚洲的滨海休闲度假目的地!

编辑:文旅厅信息员  
来源:综合科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