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发布>各市资讯

济宁市旅游局局长颜廷洲提出:抢抓机遇打造高铁旅游标杆城市

发布时间: 2011-05-23 17:47 点击次数:
    京沪高铁将于6月全线通车,这标志着高铁时代的来临。京沪高铁在济宁设曲阜东站,通过这个大动脉,济宁同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和最具潜力的地区连接在一起,融合在一起。据预测,京沪高铁年单向旅客输送能力可达8000万人次,无疑会对济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旅游产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高铁经济新时代就要来了,东方圣城、文化济宁这个中华文化游主题年里最炫耀的城市,再一次被推上新的舞台。
济宁发展高铁旅游基础雄厚
    如果要问,到访过济宁的游客对济宁的印象,答案会惊人的类似,济宁的文化旅游资源富集、是文化圣地。济宁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历来是好客山东这个响亮口号里最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2000多年孔子儒家文化的浸润,“文化”早已演变成为济宁的一张金字“名片”。发展高铁铁旅游,济宁市具备许多有利条件和雄厚基础。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高铁旅游。高铁站的规划建设和功能布局都坚持了高标准严要求。对如何发挥高铁旅游功能,多次深入研究。今年3月,市政府梅永红市长会见山东省旅游局于冲局长时确定,出台《关于迎接高铁时代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济宁市旅游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意见》征求意见稿。4月,济宁市政府召集18个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座谈讨论,通过了有关部门的会签,并征求了省旅游局的意见。《意见》确立了济宁发展高铁旅游的思路,提出了旅游交通换乘、旅游环境优化、旅游配套提升、旅游秩序整治、旅游市场推广等五大工程,并明确了有关县市区和市直部门的职责。充分借鉴旅游先进地区经验做法,进一步研究了旅游奖励机制,形成了《济宁市旅游奖励办法》(征求意见稿),对引来旅游包机、旅游专列、大巴车车队、自驾游车队及地接业务突出的旅行社等给予奖励,以促进旅行社由组团社向地接社转变,促进旅游行业的繁荣发展。
    5月17日,市委、市政府召开迎接高铁时代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这次高规格大规模的大会,是我省五个高铁沿线城市和三个跨线城市召开的第一个高铁旅游发展大会,是在高铁时代来临济宁市既面临良好机遇又面对巨大挑战需要统一思想、借势而动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大会,是济宁市旅游业处在内外压力叠加急需解决深层次和突出问题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会议,是全市上上下下全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会议,既是一次抢抓高铁历史机遇实现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的大会,也是吹响高铁时代号角加快济宁市城市建设的誓师大会,还是将济宁打造成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大会,具有里程碑意义,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强化旅游发展的战略眼光,表明了要全方位提升济宁城市品牌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的决心。会议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各级各部门立即行动起来,主动对接高铁时代,努力实现市容市貌明显改观,旅游窗口单位服务明显优化,城市管理明显改善,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旅游竞争力明显增强,推进产业升级,打好叫响“儒济天下、和宁四方、文化济宁”旅游品牌,迅速抢占高铁旅游先机,抢抓机遇,打造高铁旅游标杆城市。
     旅游产业基础良好。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将旅游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先行产业、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来培育和发展,提出了建设旅游强市的战略目标,围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总基调,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突出产业特色和优势,不断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强市场营销,提升服务质量,旅游业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0578.89万人次,年均增长18%;旅游总收入776亿元,年均增长20%,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2010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2989.5万人次,入境旅游者28.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3.24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8.2%。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6万余人,旅游业已经成为济宁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济宁发展高铁旅游前景辉煌
     大项目增强旅游发展后劲。近年来,济宁市把推进旅游大项目建设作为带动旅游发展的首要目标,在增加财政投入、引导社会投资、建立协调机制、制定政策措施等方面对旅游业给予了强力支持,全市掀起了旅游大投入、大发展的高潮。汶上礼佛广场、梁山影视基地二期、南阳古镇、石门山高尔夫球场、莲花湖湿地项目、兖州圣德国际酒店、羊山古镇国际军事旅游度假区一期工程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游客中心、码头、道路和标识系统等一批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旅游项目相继运行,使济宁旅游服务环境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2010年,经过前期的运筹、策划、招商、推进,曲阜的尼山项目、明故城项目、微山湖湿地公园项目、兖州的兴隆文化主题公园项目、汶上的宝相寺项目、汶上的南旺水利枢纽遗址公园项目、梁山水浒文化主题公园项目和泗水的万紫千红度假区,以及曲阜的香格里拉酒店、开天国际酒店、择邻山庄扩建项目、鱼台孝贤大厦、金乡国际酒店等一批旅游大项目有望取得重大突破。据全市旅游项目建设动态跟踪管理系统统计,目前在建项目77个,其中过亿元的项目有35个,过10亿元的有12个;项目总投资424亿元,其中休闲度假项目投资超200亿,休闲度假元素成为旅游投资的最大亮点,大项目成济宁旅游开发新亮点。
     旅游是济宁经济增长的“助推器”。5月3日至4日,济宁市市委副书记、市长梅永红带领部分县市和市直有关部门领导干部赴泰安、枣庄就旅游发展进行专题考察学习。随后,梅市长主持召开市政府专题会议研究旅游工作,提出今后的旅游发展中要明确旅游产业定位、增强中心城市旅游功能、强力推进大项目建设、建立旅游奖励机制等一系列措施。济宁旅游的大发展、大跨越时代即将来临,济宁旅游蓄势待发,重新站在了更高的起跑线上。
梅永红市长曾经指出:“济宁抓产业,最大的优势就是抓文化旅游产业。济宁可以做很多产业,但不能不做文化旅游产业。我们完全可以叫响品牌,立竿见影。要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对待,在资源配置上多思考,构建自身的产业体制。资源掌握在政府手里,合作是没希望的。必须找到一个高效的、高水平的团队,按照上市公司的模式去打造。”
山东省旅游局局长于冲在谈及济宁旅游时曾说:“我们说山东是“文化圣地、度假天堂”,我看济宁就具备这些条件。既是文化圣地(曲阜、邹城等),又是度假天堂(微山湖等)。济宁的旅游资源要进一步整合,拉长产业链条,把社会宾馆充分利用起来,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特色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求。”
     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真正的产业结构调整,不是引进产业,关键在于激发产业的内生动力。对旅游产业应有的新认识。济宁市是国家重点规划建设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典型的资源城市。虽然目前仍处于煤炭开采兴盛期,面对许多资源城市“因煤而兴,因煤而伤”的教训,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必须居安思危,超前谋划,推进城市经济转型。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应将旅游业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真正确立起“旅游立市”的战略,把旅游业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来发展,这才是济宁真正实现的转方式发展模式。
高铁开通带来重大机遇。一是资源和区位优势明显增强。济宁是京沪高铁线上的重要节点城市,距离北京、上海分别只有2个小时和2个半小时的车程,游客对目的地的时空距离明显缩短,游客进出济宁的通道进一步畅通,也使济宁十分富集又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吸引力大为增强。二是旅游客源市场大幅拓展。京沪高铁两端的京津、长三角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一直是济宁市重要的旅游客源市场。京沪高铁的开通,济宁旅游客源地辐射半径将大幅扩展,有望形成南北客流交汇叠加、不同层次客源群体大规模增长的态势,以周末和节假日为主要时间节点、以中高端游客自助游为主要形式的旅游消费“小高峰”将持续出现。三是综合带动效益显著提升。京沪高铁的开通,客源流量的增多,旅游消费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势必大大激发“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的内在需求,催生一批系列服务项目,带起一批重点旅游企业,促进旅游产业体系完善和链条延伸,实现由单纯“门票经济”向综合带动、整体发展转变。还要看到,高铁的开通会带来新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有利于我们大跨度、大范围吸纳集聚各类先进要素,促进外来优质资本与济宁优势资源的对接融合,为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的成长壮大乃至整个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拓展新的空间。
加快发展高铁旅游的关键措施
     面对高铁时代,加快济宁市旅游产业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着力提升旅游产品。旅游经济是一种“产品经济”,没有好产品就没有大市场。以打造国际品牌为目标,把尼山圣地、微山湖、汶上宝相寺等重点项目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精品景区,使其成为济宁市乃至全省的“拳头产品”。着力抓好曲阜香格里拉、开天国际酒店、邹城择邻山庄扩建项目、微山南阳水苑等对本地接待服务有重要影响的酒店项目。重点推进运河核心景区开发,努力增强中心城市旅游功能。
    着力拉长旅游产业链。拉长产业链是促进济宁市旅游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旅游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是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必然要求。适应高铁旅游要求,科学规划全市旅游产业内部各行业的配套关系,综合平衡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逐步消除短板,优化产业结构。
    着力提升服务质量。旅游经济是一种服务经济,旅游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旅游服务的竞争。积极推行好客山东服务标准,坚决兑现“不让一位游客在济宁受委屈”的服务承诺,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和服务品牌。最大限度地做到让每一位游客都满意,使游客感受到我们的旅游服务就是为其量身定做的,体现出鲜明的济宁特色。
   着力提升市民素质。当前,市民素质欠高仍然是影响济宁城市形象和旅游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应牢固确立“城市旅游”的理念,确立城市就是一个“大旅游产品”的理念,深入开展“文明礼仪知识全民学、文明礼仪常识全民谈、文明礼仪实践全民行”等活动,在全社会倡导“不在公共场所高声喧哗、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和“文明行路、文明游园、文明乘车、文明用餐”好习惯,引导市民群众增强“人人都是旅游从业人员”的主人翁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革除陋习,倡导文明,更好地学会如何说话、如何走路、如何乘车、如何待人接物,为济宁市旅游目的地建设作贡献、添光彩。
    着力提升旅游合作。旅游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更是一种合作经济。应树立确立“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理念,坚决克服“只竞争、不合作”的倾向,善于“借用外力”,勇于“借梯登高”。打好“济宁牌”,大力推进市与县、县与县的合作,对市域范围内的旅游产品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包装、统一推介,防止“各弹各的调、各吹各的号”;打好“山东牌”,与省内青岛、济南、泰安、枣庄、临沂等地联手打造“山水圣人线”和“山海圣人线”;打好“中华牌”,与北京、西安等地携手打造“中华文化之旅”世界级黄金旅游线,与大运河沿线城市共同做好“运河文化旅游”这篇大文章。
     着力理顺体制机制。旅游业具有综合性强、关联度高的特点,要改变济宁现有旅游部门综合协调职能不强,“小马拉大车”,导致很多问题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力的局面。按照统一管理、行业指导、企业运作”的原则,积极探索符合政策法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现代旅游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以景区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三权分离为突破口,努力实现旅游景区经营企业化、运作市场化。计划设立市级旅游发展基金,并做到与财政收入保持同步增长,重点用于旅游规划、编制、旅游宣传促销、旅游奖励扶持等方面。加强旅游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合作,为旅游企业加快发展建立融资平台。
济宁市旅游产业已经在旅游发展定位、大项目建设突破、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人才队伍培养、奖励机制健全等方面迈开了大步子,寻找到大思路、下一步将在认清形势,把握趋势,驾驭态势的基础上,做好乘势而上、借势而动、造势而发的大文章,造就一个崭新的济宁旅游新时代。
编辑:文旅厅信息员  
来源:济宁市旅游局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