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野旅游区打造旅游文化产业新名片
发布时间:
2011-04-19 12:26
点击次数:
文化是旅游区发展的灵魂,旅游区要保持永恒持久的魅力,必须依靠文化,提升其文化含量。随着雪野旅游区开发建设步伐的加快,生态环境不断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功能性项目逐步建立,“航空运动之城”旅游品牌逐渐打响。随着旅游区2009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十二五”时期重点培育的100个重点服务业园区之一,2010年被省政府批复为省级旅游度假区,既有了开发建设的“金字招牌”和“靓丽名片”,又得到了国家和省有关政策的大力支持。结合旅游区特点,雪野旅游区重点打造航空运动、影视文化创意、山地运动、旅游产品开发等旅游文化产业,加快旅游区文化产业发展,努力建设文化经济强区。
精心培育航空体育文化产业
航空科技体育公园的建成搭建起了航空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台,2009、2010两届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等十几项国内、国际航空赛事的成功举办,为旅游区打造了浓厚的航空文化发展氛围,奠定了坚实的航空文化产业发展基础。为丰富莱芜航空节内容、提升航空节影响力、打造航空运动特色文化产业,雪野旅游区拟在精心筹备好2011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的基础上,建设航空装备展馆,于2011年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期间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航空运动装备展览会。装备展主要为广大航空运动器材生产企业及各大通用航空公司、航空运动爱好者提供一个洽谈、合作、交易的平台,打造成为国内最大的航空文化产业专业展会,逐步形成大型飞机看珠海、航空运动装备器材看莱芜的格局,促进雪野航空体育运动器材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推进航空运动文化产业化打牢基础。
重点打造影视创意文化产业
积极推进山东影视文化产业园项目、山东雪野文化创意基地等项目,推进影视、传媒、动漫等文化产业发展。要将山东影视城项目建设成一流的影视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成为我省乃至国家对外影视交流的重要文化载体,目前该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即将完成,年内开工建设。继续推进山东雪野文化创意基地建设,建设以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展示、文化创意为主的生态园区,前期在2009年举办侠文化节的基础上,2010年底与深圳崇德影视传媒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推进动漫衍生产品基地建设。强力推进生态软件园建设,尽快打造具有齐鲁特色的动漫品牌,提高山东动漫文化产业在国内外业界中的知名度,同时作为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增进资源共享、解决瓶颈难题,为专家学者和企业间协作提供互助平台,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探索和经验。
积极推进文化产业项目
推进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构建旅游文化产业链,带动雪野旅游整体效益的提升。全力推进恒大五星级酒店及饮食中心、运动中心、娱乐中心、健康中心、商业中心等九大文化休闲娱乐中心,打造集旅游接待、商贸购物、高尚居住于一体的综合现代化小镇,推动雪野社区文化发展,加快莱芜的城市化进程。强力推进山东高速高尔夫球场、商务酒店、齐鲁非遗文化展示中心项目建设,构建山地运动休闲文化品牌,增强雪野历史文化积淀。扩大文昌文化园项目的规模和内涵,以文昌文化园为主线,建设滨水度假酒店、豪华音乐喷泉、水下观光餐厅,通过建设功能性项目提高雪野湖旅游人气。同时,提升餐饮文化档次,完善水上旅游功能,共同打造雪野旅游文化产业链条。
加大“手艺雪野”等旅游产品开发力度
继续推进“手艺雪野”行动计划,通过扶持大户、技能培训、典型带动等措施,让千家万户参与草编、木雕、石雕、刺绣、布鞋等旅游手工艺品开发和生产,逐步把雪野旅游区发展成为手工艺品的生产地和集散地,最终达到“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家家有项目、人人有手艺”的目标。率先在西峪河北、东下游、雪野、邢家峪等村建立“手艺雪野”培训基地,引进沂源光华手工艺品编制公司,开展手艺培训5000多人,年人均可增加收入近万元,“手艺雪野”文化品牌逐步打响。
旅游区文化产业虽有初步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设施尚显不足,经营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主导文化产业优势不明显,资金和专业人才缺乏,文化招商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为推进全区文化产业发展,争取早日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雪野旅游区不断创新思路,加大政策保障。
一是加大扶持力度,提供政策保障。为保证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修改完善扶持政策,结合旅游区实际,明确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的市场准入、投融资担保、知识产权保护、产业优先等方面的政策规定。通过成立雪野经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增加注册资金,用于对文化产业项目提供专项扶持资金、项目补贴、后期奖励等。
二是推进市场化运作,拓展融资渠道。本着“企业为本、人才支撑、市场运作、政府助推”的原则,形成政府、集体、个人、私营、股份、外资等多渠道融资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文化产业发展资金问题。
三是找准产业定位,推动文化招商。坚持聘请高层次规划机构进行重点项目策划,以一流的规划招商;全力打造良好的软硬环境,以优良的环境招商;明确航空产业、影视产业、软件产业等支柱产业,以特色产业招商。
四是创新工作思路,拓宽发展方向。2011年是雪野旅游区推进三年大开发、实现三年大变样、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关键一年。文化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有无全新的发展理念、眼界和思路,必须用创新的思路来指导工作。在发挥优势上创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形成聚集效应;在抢抓机遇上创新,充分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紧迫性。为此,雪野旅游区抢抓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加快雪野旅游区发展”的良好发展机遇,在对重点项目采取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务基础上,积极探索与发展形势相适应、与市场运作相接轨的新型文化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和管理服务模式,建立和实行“简洁高效、规范运作”的服务机制,保证文化产业项目快速建设、全力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