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发布>各市资讯

相约长风冲巨浪 蓬莱培育“美酒体验”新亮点

发布时间: 2011-04-19 08:51 点击次数:
濒临渤、黄二海的蓬莱,其最大特色和优势在于海洋。面对蓝色旅游大潮,蓬莱尽情地舒展筋骨,放歌大海,伴着蓝色乐章的潮起潮涌,发出了自己的最强音。这是记者近日专访蓬莱市市长孙业宝时的深切感受。
  孙市长说:烟台打造蓝色旅游区,为蓬莱旅游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我们将抓住这一契机,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突出“仙境文化、滨海休闲、美酒体验”三大特色,在省内县级市中率先打造休闲度假旅游高端区域,着力构建与人间仙境名实相符的现代化海滨生态城市。力争用五年时间,使全市游客接待量达到660万人次,年均增长8.7%;旅游总收入达100亿元,年均增长19.5%。

      擦亮“人间仙境”老品牌

  蓬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东方神仙文化的发源地和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建城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这里依山傍海,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拥有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的蓬莱阁,有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古水军基地蓬莱水城,有令人神往的“仙阁凌空”、“渔梁歌钓”、“日出扶桑”等十大景观,加之独具“海市蜃楼”奇观和“八仙过海”的美传,素以“人间仙境”著称于世,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风景旅游区,每年接待中外游客400多万人次。
  孙业宝表示:过去,蓬莱旅游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深厚的历史文化。烟台蓝色旅游区战略的提出,进一步拓展了蓬莱旅游的发展空间,蓬莱蓝色旅游规划应运而生。按照规划,我们将依托59公里的黄金海岸线和蓬莱深厚的仙境文化,巩固扩大国家首批5A级景区“蓬莱阁”等传统景区优势,开拓文化创意型仙境主题体验产品,着力打造滨海旅游产业带,实现传统仙境文化的创新化传承,把“人间仙境”打造为最能代表蓬莱特色的标志性产品。同时,将八仙传说、海市蜃楼奇观与仙境文化融合,增强“人间仙境“的吸引力。
  据了解,投资5.5亿元的蓬莱水城保护开发项目今年将投入运营。项目通过对水城的修缮、复建和遗址展示等手法,重塑了明代水城形象,再现了古代军港雄姿。其中,备倭都司府是国内唯一一处以备倭为主题的古代建筑群。景点利用文物复原和多媒体展示等手段,展现了备倭都司府的指挥功能和戚继光抗倭的赫赫战功。古船博物馆通过实体古战船展示等方法,使游客了解中国造船及航海史上的技术成就,以及登州在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海防中的作用。水城项目建成后,与蓬莱阁景区连为一体,使游览面积扩大到27万平方米,进一步提升了景区的核心竞争力。如今,游客可以从蓬莱阁上漫步而下,通过刚修复好的水城,进入海水浴场,再寻访500米外的八仙过海景区、三仙山景区和1000米外的海洋极地世界。几个核心景区浑然一体,带来了蓬莱旅游快速增长。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记者在蓬莱阁景区看到,蜿蜒伸展的海岸线上,八仙过海景区、三仙山风景区、蓬莱海洋极地世界、韩菲乐园,游客熙熙攘攘,欢声笑语,蓬莱旅游演绎出活力四射、游人如织的胜景。蓝色旅游空间的扩展,使蓬莱古老的“人间仙境”品牌焕发了勃勃生机,更加熠熠生辉。

      打造“滨海休闲”目的地

  孙业宝市长强调说:海洋是蓬莱旅游的重要资源,更是蓬莱旅游发展的巨大潜力。烟台打造蓝色旅游区,带来了蓬莱旅游的战略之变,蓄势喷薄出新的发展思路。即旅游业态从单一的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运动等综合型转变;旅游项目开发从单一的平面型向立体化方式转变;旅游产业构成从单一的游览向吃住行游购娱综合产业转变。
  为实现转变,蓬莱依托原有的“3S”(阳光、大海、沙滩)海洋资源,逐渐向“8S”型(阳光、大海、沙滩、风景、安全、服务、舒适、风格)海滨休闲度假产品发展,同时注重与“2W”资源(仙境、葡萄酒)的一体化开发,围绕打造“滨海休闲”目的地目标,着力打造滨海、近海和海上三大旅游系列,加大滨海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建设力度。注重高品质海水浴场建设,满足不同类型和档次的活动对场所的需求;培育各类海上运动俱乐部和培训中心,加强丰富多样的近海海上旅游活动的开发;利用与长岛毗邻、与辽东半岛水上距离最短的优势,逐步开发至长岛、大连、旅顺的海上旅游产品。依托南部艾山的山岳及温泉资源,以近程旅游市场为重点,开发登山、生态探险、户外运动、温泉疗养等旅游产品,构建起南山北海、遥相呼应的旅游业发展新格局。
  在西部海岸区域,全面启动西海岸海洋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的集约用海工程,争取用5年时间建设一个高标准的现代化新城区,完善滨海休闲度假载体。目前,总投资10.9亿元涵盖旅游度假酒店、国际会议中心、企业会所、特色商业街、休闲广场、特色景观带等在内的阳光海岸假日小镇项目正在建设,其中按五星级标准建造的中国湾大饭店近期试营业,年底企业会所完成装修、部分园林景观工程完工。投资26.31亿元的以建设国际游艇博览中心、会展码头、游艇俱乐部为主要内容的世嘉游艇与游乐场项目及投资11亿元的世嘉网球中心和体育公园项目,争取年内完成相关手续办理并开工建设,两大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拓展城市的近海休闲和滨海运动功能。
  在东部区域,总投资达20亿元的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餐饮购物、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休闲服务中心项目已开工建设。投资10亿元的包括户外休闲运动场、葡萄酒堡、葡萄种植园、五星级酒店等分项工程的太阳岛俱乐部上半年破土动工。接下来,还要投资41亿元,建设以大型室内外游客设施、星级酒店和人工岛为内容的海洋王国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在中部区域,投资1.5亿美元集购物、住宿、娱乐功能于一体的鼎峰旅游服务中心项目5月开工建设。投资15亿元,以“特色风情小镇”为风貌的城市商务休闲综合体项目年内开工建设,争取用2—3年时间,建成最具蓬莱特征的标志性区域。
  依托黄金海岸,蓬莱正以前所未有的气度、热度和速度拥抱蔚蓝,在烟台打造蓝色旅游区宏伟蓝图中,承担起了“先行者”的重担。一个山海自然风光与特色度假设施交相辉映、功能齐全的滨海休闲度假区正在蓬莱海岸呼之欲出。
   培育“美酒体验”新亮点
  孙市长介绍说:蓬莱是国内唯一的“中国葡萄酒名城”。夏秋时节,驱车沿206国道进入蓬莱,一片片整齐的葡萄架布满公路两侧。远远望去,田野里、山坡上,一张葡萄藤蔓织成的绿色披纱蔓延天际。依托丰富的葡萄资源优势,这里汇集了中粮长城、君顶酒庄、华东骑士、香格里拉玛桑以及法国拉菲、瑞枫奥塞斯、菲律宾康达、英国登龙红等一批国内外著名葡萄酒企业,是国内外葡萄酒产业聚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经过多年的努力,蓬莱发展葡萄与葡萄酒旅游产业的成果已经显现。目前,全市葡萄酒生产企业60多家,国家级葡萄标准化种植基地15万亩,年产葡萄酒13万吨,是世界七大葡萄海岸和中国三大酿酒葡萄产区之一。“中国蓬莱葡萄酒产业集群”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研究中心授予“中国百佳产业集群”称号。享受大海福祉的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从单一的种植业正逐步发展成为集种植、酿酒、旅游、文化于一体的复合型产业。每年数十万游客到蓬莱参加葡萄生态旅游,感受葡萄酒文化。横跨一、二、三产业的葡萄与葡萄酒旅游,将大海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每年给蓬莱带来综合收入50亿元,并向世界传递着蓬莱旅游的蓝色音符。
  孙市长说: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蓬勃发展为葡萄酒文化旅游新业态的打造奠定了基础。围绕葡萄酒文化特色,立足中国葡萄酒名城的优势,我市将重点打造18公里葡萄长廊和南王山谷、丘山山谷、猎王谷“一带三谷”葡萄酒旅游产业带,并积极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将葡萄酒文化体验与滨海休闲度假有机结合。重点以4A级景区君顶酒庄以及瑞事临、瑞枫奥塞斯、苏各兰、古顶等现有及在建高档酒庄群为依托,提高葡萄酒庄园文化品位,突出功能特色,开发葡萄籽精油SPA体验,举办葡萄采摘节、自酿酒大赛、摄影展、葡萄酒文化展示等一系列活动,推进葡萄酒文化体验与休闲度假旅游的深度结合,抢占国内葡萄酒旅游制高点,使蓬莱产区成为可与国外著名产区相媲美的中国优质葡萄酒产区、葡萄酒旅游度假区。同时,进一步规范葡萄酒文化体验旅游,抓紧起草论证完善《葡萄酒庄旅游服务标准》与《高星级酒店葡萄酒消费服务标准》,争取早日通过专家评审,使葡萄酒旅游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
  2010年,蓬莱引进了罗斯柴尔德男爵中信酒庄、北京用友龙亭酒庄、香港龙湖酒庄、新加坡太阳岛酒庄等多个高档酒庄项目,新增优质葡萄基地8800亩,葡萄酒产量13万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22.5%。“美酒体验”成了蓬莱旅游的新亮点。下一步,蓬莱将继续推进葡萄酒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现有葡萄酒资源,推广葡萄酒文化,完善葡萄酒旅游线路,大力开发建设葡萄海岸、葡萄长廊、葡萄酒城、葡萄酒庄,融“紫色葡萄和蓝色海洋”于一体,将蓬莱打造成为山东半岛蓝色海岸上独具浪漫度假风情的葡萄海岸。
  相约长风冲巨浪,直挂云帆济沧海。蓬莱“人间仙境、滨海休闲、美酒体验”三大特色旅游板块的崭新布局和建设,拉开了蓝色旅游大突破、大发展、大跨越的框架,承载着蓬莱的蓝色旅游之梦,乘风破浪,驶向深蓝。


编辑:文旅厅信息员  
来源:综合科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