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潮头风正劲--访莱山区区长金志海
发布时间:
2011-03-29 08:55
点击次数:
3月20日,来自国家旅游局、山东大学等部门及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烟台市莱山区凤凰山宾馆,对莱山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进行评审。大家一致认为,规划站立点高,定位准,目标实,措施得力,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同意通过评审。
作为烟台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的莱山区,在蓝色旅游的大潮中如何为自己定位、发挥优势、打造渲染出“不一样的蓝”?记者在评审会结束后,采访了莱山区区长金志海。
莱山一直在努力
金志海区长指出,烟台市委、市政府前年出台《关于打造烟台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构建以滨海城市、度假区、度假酒店为主体的温带海滨度假连绵带,形成全国最大的休闲度假半岛,打造烟台‘蓝色旅游’品牌”的战略构想。以此为指导,近年来莱山区一直致力于莱山蓝色旅游区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莱山区邀请全国知名滨海旅游规划专家、青岛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马波教授团队,为该区编制了《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确立了以滨海休闲度假为主要发展方向,着力打造集滨海度假、山地休闲、温泉养生、商务会展、乡村旅游和生态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
在这一目标指引下,莱山旅游以前所未有的气度、热度和速度拥抱蔚蓝,在烟台打造蓝色旅游区宏伟蓝图中,承担起了“先行者”和“核心区”的重任。去年以来,莱山旅游十大工程项目全面开花。以大南山中央城市公园为龙头,烟台渔人码头等为亮点的滨海旅游带建设正式启动。该项目以海滨文化为主题,以海洋动物表演为特色,以相关海滨休闲娱乐设施为辅助,涵盖了鲸鲨馆、日式温泉馆、美食风情街、滨海特色商业街、古堡酒店、半岛休闲会所等多种与国际接轨时尚元素。目前开工建筑已达20栋、完工18栋,美食街、温泉馆、鲸鲨馆将于今年七一前对外运营。凤凰湖—逛荡河流域综合开发项目按照“三期工程并两期”的要求正加快建设。此外,“牵手”海尔地产,兴建财富文化主题公园、金斗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等文化、旅游综合房地产项目,投资规模已达33亿多元。工程竣工后,“山瞰城海、城观山色,城即景区,景区是城”将成为现实。
2009年4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莱山省级旅游度假区,标志着莱山的蓝色旅游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度假区“芳华初绽”,就展示了其大手笔、大气魄。它北起莱山区迎宾路,西与芝罘区交界,南至港城东大街,东与烟台高新区接壤(包括莱山区所属海域),规划陆地面积21.2平方公里。度假区依托10.5公里黄金海岸已有的和在建的旅游项目,划分为海滨度假区、生态观光区、健身娱乐区、购物休闲区、综合服务区等五个功能小区。海滨度假区利用黄金海岸的3个天然海水浴场,为游客提供海滨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生态观光区以总投资40亿元的大南山中央城市公园为主,使游客尽情地体验都市中山地休闲的快乐;健身娱乐区的烟台体育公园,是国家3A级景区,也是游客旅游健身休闲的好去处;迎春大街商务区聚集着日本佳世客、济南银座等众多大型商场,为游客读山品海的同时,提供了休闲、购物的便利;综合服务区随着渔人码头鲸鲨馆、温泉馆等海上游乐项目的加紧建设,成了集休闲度假、居住观光于一体的山东黄金海岸重要结点和烟台蓝色旅游的亮点,将为游客提供吃、住、游、购、娱等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一个以休闲、度假为代表的现代化旅游产业集群,带动了莱山旅游的跨越式发展。2010年,莱山接待海内外游客18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2.2亿元。
打造独具风采的“蓝”
金志海指出:在蓝色经济大潮中,大力发展蓝色旅游,是摆在沿海各地政府面前的一项共同任务。但在具体工作中,还是要“和而不同”,从自身实际出发,突出本地特色,打造独具风采的“一片蓝”。
谈到莱山区的蓝色旅游资源“家底”,金志海如数家珍,充满自豪和喜悦。他说:发展蓝色旅游,莱山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长达十多公里的黄金海岸线蜿蜒逶迤,青翠欲滴的松林油画般涂满峰峦沃野。“山、海、岛、泉、河”等多种旅游资源在此汇集。3个天然海水浴场拥有国际海滨旅游3S的全部要素,是海滨休闲度假的珍贵资源;莱山同时拥有黄海明珠、栈桥、烟台国际博览中心等旅游资源;还有40多家各类中高档宾馆,其中按照星级标准建设的有12家,五星级酒店2家,四星级酒店1家,旅游接待床位6000多个,可同时接纳2万人就餐,具备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00万人次的能力,是理想的旅游度假胜地。
谈到下一步的发展“蓝”图,金志海区长指出:从自身优势和实际出发,莱山旅游给自己制订的目标是:紧紧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难得机遇,围绕建设蓝色旅游区,打造滨海旅游城的战略定位,大力发展海滨度假旅游,把莱山区打造成集滨海度假、山地休闲、都市休闲、商务会展、乡村旅游和生态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把旅游培育成为助推城市化的新引擎,发展蓝色经济的新亮点。
这个规划,是一首以“蓝色”为主旋律的宏大交响乐,是一个海陆互动、形态多样、内涵丰富的海滨度假旅游发展新蓝图。
金志海说:莱山区之所以把滨海度假游作为蓝色旅游发展的重点,既是立足于莱山区依山环海,因海而兴的实际,更是着眼旅游发展的大趋势。在未来的旅游发展中,观光型旅游虽然不会完全失去市场,但度假型旅游将更为盛行,并将逐步成为主体旅游方式。莱山区把发展滨海度假旅游作为主攻方向,是顺应潮流的必然选择。为此,莱山将依托丰厚的海滨旅游度假资源,叫响“蓝色海湾、度假莱山”口号,着力打造海滨度假、都市休闲、山地体验和温泉疗养为特色的四大旅游板块。
发展滨海度假旅游,关键是调整产品结构,加快蓝色旅游产品开发与品牌打造,使游客从看海到游海、玩海、读海、亲海,发展到海洋运动、休闲、养生、度假为主体的高端旅游。为此,莱山区将采取措施,积极推动产品升级、产业转型,构建全新的旅游产品结构,形成水上运动、近海游轮、滨海度假等高端产品体系,努力将莱山区建成烟台蓝色旅游的首善之区、滨海旅游度假产业带发展的动力引擎。到2015年,力争全区接待海内外游客总量达到68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5亿元,旅游业对全区经济的贡献率年均增长30%以上。
蓝色旅游,政府“有担当”
曾经担任过烟台市旅游局长的金志海,对于政府在发展蓝色旅游中所负的责任,应有的“担当”,感触颇多。他说:蓝色经济,旅游先行。要使旅游业成为蓝色经济区先导产业 ,政府负有重要职责,应该而且可以大有作为。比如: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把有限的财政资金作为引导性和奖励性投入,最终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投融资机制等等,这些都是政府的职责所在。
他指出,莱山区当前正全力推进海滨度假旅游区建设,开工和准备开工的大项目有十几个,仅仅依靠区财政资金支持,显然不现实。因此,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莱山区加快发展蓝色旅游的首要任务。要彻底跳出以政府为投资主体的老框子,牢固树立市场意识、产业意识、企业为主体的意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项目、产业支撑力为目标,推动更多的企业投资开发旅游业,使滨海旅游度假区在现有基础之上,结合资源特色,构建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旅游产业聚集区,引导旅游要素、相关产业加快向度假区聚集。
其次,搞好蓝色旅游产业的导向和政策扶持。区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旅游专项资金,用于蓝色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引导性建设。充分利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资源分配等经济杠杆和手段,广泛吸引社会各方资金投资莱山旅游业。打破行业、地域、产权界限,鼓励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外资、内资,参与蓝色旅游项目建设,形成多渠道、市场化、社会化的投资体制。
三是实行蓝色旅游产业化、市场化经营发展模式。由政府牵头主导,以大型企业或引进来的实力企业集团为龙头,以资本为纽带,通过改组、改制、参股、控股、兼并、租赁等形式,组建蓝色旅游产业集团,行使资源开发利用、自我经营发展等职能,探索加快发展蓝色旅游、增强旅游实力和发展后劲的新路子。
扬帆潮头风正劲,潮涌莱山战犹酣。面对蔚蓝色大海,莱山旅游乘着蓝色经济大潮的东风,怀揣蓝色梦想,正朝着“国际滨海休闲度假城”目标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