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一位小朋友在完成作业《双猫戏蝶图》剪纸。YMG记者申吉忠摄
近日,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颁证仪式在北京举行 。“烟台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一部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生命基因,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目前,我国共有2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东省仅有2个项目。其中,“中国剪纸”是由山东、重庆等14个省市联合申报成功的,“烟台剪纸”因具有深厚的胶东文化内涵,其表现题材与风格在中国剪纸中占有一席之地,是烟台市唯一入选联合国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采取一系列措施,开展资源普查、建立名录体系、保护传承人,取得了明显成效,共有国家级保护名录项目13个,省级保护名录项目29个;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6人,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作出了积极贡献。
“烟台剪纸”是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一种,在我国的剪纸艺术中独具特色,久负盛名。据《招远县志》、《莱阳县志》记载,清代烟台各地的民间剪纸已普遍存在。从传世的明代道教音乐剪纸,戚继光练兵的“盾牌舞”、“小刀舞”和明代中期表现南音演奏的剪纸来看,作为剪纸在烟台一代民间流行,其追溯时间应当更早。
烟台剪纸在整体风格上,表现出画面紧凑,线条挺拔流畅的特点。蓬莱、龙口、福山等地的剪纸,多采用阴阳结合的表现手法,虚实对比强烈,粗中有细,画面十分生动,剪出的人物感情充沛,花、鸟、虫、鱼栩栩如生;而莱州、招远的剪纸则线条纤细,作品以小巧玲珑、纤丽多姿见长。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