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7月24日,青岛大学旅游管理学院迎来了一批40人的新学员,他们全都来自烟台市牟平区旅游一:有乡镇和部门分管领导、相关单位业务主管和景区景点负责人,将在大学里集中进行旅游产业知识的专题培训。最令人瞩目的有7位面色黝红的村干部,他们是牟平农家乐、渔家乐的带头人。“带着村干部一起上大学”,成为牟平区实施“旅游下乡”和乡风民俗旅游示范工程,加强基层基础培训工作的一项新举措。
今年以来,牟平区按照山东旅游下乡工程的部署,以打造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为目标,充分利用农村田园资源和现实基础条件,本着“政府主导、农民自愿、管理规范、突出特色”的方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抓点带面、立足服务、打造品牌,大力实施乡风民俗旅游示范工程,在全区掀起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热烈氛围。但他们很快发现基层干部普遍缺乏旅游产业发展能力, “有意识没经验、有想法没路径、有动作没章法”的问题十分突出。为此,区里确立了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发展思路,把马埠崖、蛤堆后、李家庄、桃园、曲家口等村作为先批培养的典型,邀请业内专家通过办班培训、现场指导、跟踪点评等方式进行重点扶持,在全区范围内实施乡风民俗旅游示范工程。一是出台标准,引导乡村旅游规范化发展。区里成立了乡风民俗旅游示范工程评定委员会,制定了工作实施意见和评定标准,细化奖励政策,下发各镇街和农村公开实施。二是统一营销,保证客源市场跟得上。区里在报纸、刊物和网络上推出了系列宣传,并印发了20多万份《牟平自由行》乡村旅游地图分发到烟台威海两地市民中间,把50多个旅游示范点一一标明地点和联系人,方便游客对接,在中央台和山东卫视推进了“蓝色牟平一见钟情”系列形象宣传广告,在火车站、高速路等地设立了广告牌,这些宣传举措有力地吸引了周边市民的眼球,扩大了牟平旅游的影响力,为乡村旅游拓展了市场空间。三是跟踪考核,督促基层组织参与旅游开发。区里出台单独的旅游工作考核细则,列入了岗位工作责任制考核体系,每半年考核一次通报一次,年终与考核奖挂钩。目前全区上下发展乡村旅游蔚然成风,上半年已有十几村举办各项采摘、钓鱼、民俗文化等规模性宣传活动二十多场次。
此次,牟平区依托青岛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的师资力量,围绕滨海旅游发展方向、区域开发与产品包装、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旅游项目投融资等内容,对旅游产业干部进行系统性业务培训,使他们增强了信心、增长了知识、拓宽了思路、蓄集了力量,奠定了牟平旅游长足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