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发布>各市资讯

连战首次为内地旅游景点奠基

发布时间: 2010-05-07 14:50 点击次数: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前合影留念

  5月4日下午,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出席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标志性建筑——台儿庄古城泰和楼奠基仪式,这是他首次为内地旅游景点奠基。这也是他第一次来山东枣庄。
  中央台办副主任陈元丰、海协会副会长李炳才、山东省委副书记、山东省政协主席刘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群,省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颜世元,省委台办主任倪明元,省旅游局局长于冲;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和夫人连方瑀,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徐立德,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林正丰,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丁懋时;枣庄市委书记刘玉祥、市长陈伟等为泰和楼奠基。
  据悉,台儿庄古城,形成于汉,发展于元,繁盛于明清。据《峄县志》记载:“台(儿)庄跨漕渠,当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途经台儿庄,称之为“天下第一庄”。1938年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使这座古城在战火中化为废墟。为传承千年运河文化,弘扬民族团结精神,繁荣文化旅游产业,2008年4月8日,枣庄市决定重建台儿庄古城。重建的台儿庄古城,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包括11个功能分区、8个大景区和29个景点。按照“大战故地、运河古城、江北水乡、时尚生活”的定位,遵循“存古、复古、创古”的理念,再现当年“商贾迤逦,入夜,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荣景象。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集“运河文化”和“大战文化”为一城,融“齐鲁豪情”和“江南韵致”为一城,是极具人文魅力的旅游目的地,也是沿运独有、世界知名的旅游休闲度假区。目前,一期核心区的A区主体工程已完成,并于2010年“五一”期间试运行。
  据了解,台儿庄古城是一座二战遗存最多的抗战名城,被世人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台儿庄大战是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一场重大胜利,是三万将士用鲜血换来的胜利,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永载于民族史册。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将成为世界上继华沙、庞贝、丽江之后,第四座重建的古城,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促进两岸交流与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鉴于台儿庄大战在海内外,特别是在广大台湾同胞、海外侨胞中的广泛影响,枣庄市设想,以台儿庄大捷的光辉历史为纽带,以重建被战火毁坏的台儿庄运河古城为契机,在台儿庄搭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推动两岸经贸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2009年12月16日,经国台办批准,在台儿庄设立了国家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并于12月17日举行了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自台儿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揭牌以来,枣庄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这个平台,策划组织了一系列两岸交流活动,扩大了交流基地的对外影响。为进一步推动两岸交流,枣庄市政府在重建台儿庄古城的同时,规划设计了这座位于古城核心区的标志性建筑——泰和楼。泰和楼由海峡两岸知名专家联袂设计,规划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共有七层,总高度为45米,主体高度为38米。泰和楼在整体设计上突出三大特点:一是建筑由下至上反映历史的渐变与对比。外部采用斗拱来展现历史的渐变,内部楼梯设计为大运河造型,象征中华民族文明,同时内部通过实物、数码影像、数码图片,自底层到最高层来反映从7300年的北辛文化到现在的中华文明延续和传承。二是建筑凸现磨难与战争的痕迹。在内部楼梯上通过弹孔、图片等来展现战争,体现台儿庄大捷的伟大意义。三是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泰和楼外部采用古代传统楼阁设计风格,内部则采用以大运河为造型的抽象的楼梯设计风格,同时以数码影像等现代元素展现中华民族文明史的内容。此外,在楼阁玻璃、楼尖等细部也采用现代的设计风格和展示手法。
  奠基仪式举行前,中央和省、市领导及连战先生等还参观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观赏了在古城进行的地方柳琴戏和运河大鼓等表演,并题词、植树纪念。奠基仪式上,百名少年儿童朗诵了中华经典诗文,放飞了和平鸽和象征中华腾飞的“中华龙”风筝。奠基仪式结束后,举行了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旅游合作签约仪式。

编辑:文旅厅信息员  
来源:枣庄市旅游局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