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发布>各市资讯

在烟台聆听钟表的故事 感受钟表文化

发布时间: 2010-05-02 14:20 点击次数:
 



18、19世纪欧洲国家艺术摆钟。

近200年前的法国艺术摆钟。

      5月1日,开业不久的北极星钟表文化博物馆迎来了首个旅游小高峰,数千人流连忘返于博物馆的古代计时仪器、中国近现代钟表和世界钟表珍品展厅之间,感受着钟表世界里的发展演变及其沉淀下来的深厚文化底蕴。     

      在博物馆的古代计时仪器一楼展厅,有精心仿制的“齐政楼铜刻漏”,这是以水来计时的庞大工具,可生动演示古代的计时与报刻。三级漏壶呈方斗形,壶的下端中心处设有龙嘴,将上一级漏壶里面的水向下一级漏壶流送;最下方的收水壶为圆柱形,壶的顶部设双龙抱扶箭尺,可随壶中水位缓缓升起,每14分24秒,即古代的一刻时间上升一刻度;漏壶前面立着一铙神,双手执铙做欲击状,待到壶水流尽,也就是每14分24秒,双铙击响八下,为人们报送时刻。     

齐政楼铜刻漏。

    “齐政楼铜刻漏”是北极星钟表文化博物馆里相对复杂的古代测时仪器,而仰仪却是采用直接投影方法观测的简单物件。     

仰仪。

    仰仪的主体是一只铜质半球面,好像一口仰放着的锅。仰仪圆圆的“锅底”上,刻有一些规则的网格,仰仪没有“锅盖”,只在正南正北方向安置着两根十字交叉的竿子,一根竿子末端带有小孔,小孔正好在“锅盖”的中心位置。当太阳光透过小孔时,在仰仪的“锅底”上就会投影出太阳的映像,观测者从网格中可以直接读出太阳的位置。尤其在日全食时,利用仰仪能清楚地观看日食全过程,连同每一个时刻日面亏损的位置、大小都能比较准确地测量出来。难怪仰仪很受古代天文工作者的喜爱了。  

水运仪象台。 

    没有嘀嗒嘀嗒的钟表声,似乎不能被称作钟表。在博物馆二楼,摆放着被称为世界钟表鼻祖的宋代“水运仪象台”,这是一座上窄下宽、呈正方台形的木结构建筑,是一部自动化的天文台,将观测、演示和报时设备集中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    

    据介绍,宋代“水运仪象台”有科学的擒纵器,每天仅有一秒的误差。正是擒纵器工作时发出了嘀嗒嘀嗒的声音。有意思的是,在前台替擒纵器行使职能的,竟是金屋中间的一个木偶小人,憨态可掬,煞是可爱。     

    国际钟表界把擒纵器视为钟表的心脏。中国著名钟表大师、古钟表收藏家矫大羽先生在实地考察和查找了大量有关水运仪象台的资料,并找到了西方权威人士的话作为旁证后,大胆断言是中国人开创了人类钟表史,并影响了后来西方钟表的进展。如若这样,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否应该改成“五大发明”?     

    建筑面积为3000平米的博物馆,世界钟表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这里汇聚了600多年前的欧洲德维克齿轮钟,以及18、19世纪的法国艺术摆钟等,纹饰、造型都带有明显的西方审美印记。     

前来北极星钟表博物馆参观的游客。

    据悉,博物馆的前身是烟台钟表馆,是由烟台北极星主办的全国第一家钟表文化博物馆,馆址位于烟台滨海景区,馆房是在具有百年历史的近代建筑群基础上改建而成的。在这里游历,感受着内外和谐的气氛,好像在聆听一段关于钟表的故事,关于钟表的前生今世,关于钟表的几世情缘。(完)

编辑:文旅厅信息员  
来源:新华网山东频道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