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发布>各市资讯

邹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着力建设文化名市

发布时间: 2010-02-12 09:53 点击次数:

    邹城市是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故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年来,邹城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生态靓市、和谐新市”战略定位,依托厚重的历史积淀,秀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旅游资源,优越的地理区位,高点规划,加大投入,全力推动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着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与影响力的旅游强市和文化名市。 
    一、高点定位,以“大规划”引领旅游经济跨越发展 
    规划是指导旅游业发展的“纲”,高品位的旅游资源需要高水平的旅游规划。邹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美,“四孟”、明鲁王墓、峄山、十八盘山、五宝庵山、塌陷地湿地公园等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邹城市委、市政府舍得下大力气,请名专家,用超前的理念去策划包装,坚决避免旅游开发的主观性、随意性和盲目性。在2009年初召开的全市科学发展大会上,邹城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四项重点专题规划,其中两孟保护区、峄山风景区、邹东山区旅游开发三个规划项目均为旅游项目。2009年邹城市委托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规划院编制了《峄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峄山风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与上海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编制完成了《邹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三孟”文化区保护规划》等;实施了十八盘风景区规划编制工作,确保旅游产品高水平开发。 
    二、多方融资,以“大项目”带动旅游经济跨越发展 
    按照“城市是旅游,旅游也是城市”的大旅游理念,围绕健全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 
    一是建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展示良好城市形象。城市是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和载体,良好的城市形象是城市旅游发展的“招牌”和“名片”。邹城1994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6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多年来,邹城历届市委、市政府倍加珍惜这两块难得的“金字招牌”,2009年启动了总投资210亿元的28个重点城建项目,全部实行指挥部会战模式。多方筹资近4亿元,全面启动了唐王河公园、唐王湖清淤改造、护驾山植物园、峄山路、岚济路及城市北出入口综合改造,着手实施了“两孟文化区综合改造”、“因利河整治及旧城改造”等一系列城市旅游形象工程。目前,唐王河公园面貌一新,峄山路、岚济路、104国道综合改造工程顺利完成,实现了道路交通与生态效益、景观效果的和谐统一。集中规划建设了规划展览馆、商务中心、会展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建筑,孟子故里的城市旅游形象全面提升。 
    二是整治城乡面貌,创优旅游城市良好环境。城市交通混乱、个别地方环境脏乱差是邹城的老大难问题。对此,邹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依法整治规范城区交通秩序工作作为2009年为群众办好的10件实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制定了《依法整治规范城区交通秩序工作方案》,把全面取缔城区范围内非法营运的三小车辆、从严规范出租汽车运营、彻底消除城区占道经营、探头经营、集中整治交通违法行为、完善城市公交线路、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6项工作作为工作重点集中加以整治。一次性平稳取缔1.2万辆非法营运三小车辆,城市交通秩序井然有序。去年“十一”黄金周前,在全国率先开通了城乡“一元公交”线路,营运里程50余公里,惠及30万山区百姓。大力推进城乡环卫体制改革,实现城区全覆盖、16小时不间断保洁,农村初步建立了“村设保洁员、环卫设施配套、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的保洁新模式,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发生根本改观。集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攻坚行动,新增绿地100万平方米,峄山路全部安装LED节能灯,完成16条主要背街小巷和200多条裸土小巷治理改造,基本实现城区“裸露土地全面硬化、大街小巷全面亮化、环卫保洁全面覆盖”。 
    三是实施系列旅游重点工程,推动景区建设不断升级。围绕A级景区创建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工作,先后实施了孟庙孟府创建4A级旅游区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程、峄山创建4A级旅游区和重点建设工程、荒王陵、邹城博物馆创建3A级旅游区等一批旅游开发建设重点工程,全面提升了邹城市景区的形象和品位,使邹城旅游景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邹城市已拥有国家4A级旅游区2处,3A级旅游区2处。同时加大旅游招商力度,积极引进市外资金,实施了百大生态园、狼舞山风景区等旅游建设项目。 
    三、提升形象,以“大品牌”加速旅游经济跨越发展 
    旅游经济是品牌经济。近年来,邹城市委、市政府围绕县域旅游大品牌、拳头旅游产品品牌等品牌打造与创新工作,以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 
    一是精心包装儒家文化产品,打造“孟子故里——修学之都”旅游品牌。围绕“孟子故里读孟子,谋事做人平天下”旅游主题,积极打造“孟子故里修学游”特色旅游产品,积极开发客源市场。孟府“习儒馆”先后被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命名为教学科研基地,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把海内外青少年学生作为修学游活动的主要对象,利用假期、双休日先后举办了30多期“少年读经班”,让广大青少年在“习儒馆”读经习儒,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习儒馆”建成开馆以来,先后接待8万余名来自台湾、韩国的大中学生及瑞士、日本、澳大利亚等地的游客,使“孟子故里修学游”成为全国修学旅游的知名品牌。 
    二是强化区域联合,着力把旅游产品纳入全国旅游热线。“中华成人之旅”是由中国青年报、山东省旅游局、共青团山东省委共同发起,以“感恩自强、快乐成长”为主题的青少年教育活动。邹城市作为该旅游活动的首站地,在孟庙孟府景区倾力打造了“孟府感恩堂”、“孟府养生堂”等活动基地。2009年8月,“中华成人之旅”活动在邹城市正式启动,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和台湾地区等地的300余名青少年和家长一起,在 “孟府感恩堂”聆听孟母“三迁择邻、断机教子”故事,参观“妈妈的爱有多少”展览。通过在邹城一天的活动,让学子带走一颗感恩的心,带走一份责任,学会回报父母、师长、社会。 
    三是培植独具邹城特色的节会活动品牌,加快发展节会经济。在弘扬孟子儒家思想的同时,全面挖掘“孟母教子”文化,实现了文化旅游资源的大拓展。自2007年以来,邹城市以“弘扬中华母亲文化、传承优秀儒家思想”为主题,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华母亲文化节,全面挖掘“孟母教子”文化品牌,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得到文化部、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等领导的高度评价,“中华母亲文化节”逐步成为宣传邹城和做大邹城旅游经济的又一张“王牌”。 
    四、创新形式,以“大宣传”助推旅游经济跨越发展 
    旅游经济是知名度经济,宣传推介是提高城市知名度,打造旅游品牌的关键所在。邹城市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捆绑运作、资源整合、客源共享”的指导思想,聘请专家制定适合县域旅游产品的营销方案,探索建立灵活高效的宣传营销模式,闯出了一条集平面宣传、立体宣传、流动宣传、固定宣传为一体的成功路子。 
    一是成功推出“邹城人游邹城”一系列惠民活动。自2005年以来,围绕“创新理念,打造精品,聚集人气,促进发展”的工作主题,面向全市广大市民先后推出了“孟子故里亲情大旅游10元游邹城”、“ 20元游邹城”、“50元全年游邹城”、“邹城旅游一卡通”等公益惠民活动,让全市人民群众以最实惠的价格游遍全市各旅游景区,受到广大市民和兖矿集团、邹县电厂等驻邹企业干部职工的热切欢迎,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成功启动、激活了旅游市场。 
    二是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旅游促销活动。近年来邹城市分别在北京、济南、徐州召开了孟子故里旅游推介会,邀请当地旅游管理部门、新闻媒体、旅行社参加会议。并组织全市各重点景区先后参加了由国家旅游局举办的各类全国旅游交易会等,积极宣传、推介孟子故里修学游旅游产品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先后和400多家旅行社达成了合作协议。同时积极创新促销形式,动员全市文物旅游系统300多名干部职工推广、销售旅游门票,让每一位员工受到市场拓展训练。为做好周边市场和重点客源市场的市场营销工作。每年的五一、十一旅游黄金周前夕,全市选派20多名综合素质高的年轻同志,组成促销小分队,分赴徐州、济南、青岛、泰安、济宁等地,深入各地旅行社、高校、大型工矿企业等,积极宣传展示邹城旅游产品。 
    三是加大旅游形象宣传力度。围绕邹城市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成功开展了一系列形象宣传活动,有力展示了邹城市良好的文化旅游品牌,在省内外产生积极影响。先后与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山东电视台联合,拍摄、制作了《峄山怪石之谜》、《孟子的长征》、《孟母教子》等宣传片。2009年,《孟子的智慧》在中央电视台品牌栏目“百家讲坛”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成功展播。邹城市还聘请了国内100所高校的120余名邹城籍大学生担任邹城旅游形象大使,并成功组织举办了“台湾大学知名学者傅佩荣教授孟子故里讲孟子”、“名作家写邹城”等活动,全面展示了孟子故里邹城市的旅游新形象、新面貌,有力提升了邹城市旅游产品的知名度。

编辑:文旅厅信息员  
来源:济宁市旅游局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