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县杂技文博馆落成
发布时间:
2010-12-29 11:23
点击次数:
承载着宁津县悠久历史的杂技文化的展览馆—杂技文博馆目前已全面对外开放。该馆位于宁津文化艺术中心,主要展示了宁津杂技文化的发展历程、杂技表演道具及其在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荣誉、成就等相关资料和记载。
宁津杂技起源于上古,萌生于秦汉,形成于唐宋,兴盛于明清,伴随着中国杂技的发展沿革而形成,经历了人类活动的各个时期。宁津杂技源自宁津西境以黄家镇为中心的南北八寨,她不仅是宁津杂技的母体,也是中国杂技的重要策源地和摇篮。素有“千台戏”之誉的黄家镇杂技古会,历史之悠久,规模之宏大,对中国乃至世界杂技影响之深远,自古至今,独一无二。
宁津杂技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在杂技文化与儒家文化、江湖文化、运河文化的融合中,形成了宁津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演绎形态。
1961年,宁津县在城南八里堂村附近建立杂技人才培训基地。1971年正式组建宁津县杂技艺术学校,这在全国实属首例。
多年来,宁津县向全国各地输送杂技人才千余名,“没有宁津人,成不了杂技团”之说有口皆碑。其中,宁津人李晓丽、杜秋霞、王振英、李玲、王进、房丽丽、刘菲菲等在素有杂技“奥斯卡”之称的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杂技马戏艺术节、法国“明日杯”国际杂技艺术节杂技大赛中屡获“金小丑”奖、“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金k奖”“公主奖”等大奖。
宁津杂技始于民生,是宁津人为糊口度日创造的杂技艺术。时至今日,宁津杂技既承载着经济价值,又是通向全国,跨向世界的文化桥梁。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宁津专业杂技、民间杂技艺苑双璧、并驾齐驱。民间艺人杨云走钢丝过黄河壶口、跨藏山,被誉为“华夏第一走”。杂技艺校学员走进了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大厅,杂技团分赴韩国、沙特阿拉伯、泰国、意大利、美国等国演出,并作为友好使者出访澳大利亚,继续打造着“宁津杂技”这一历史文化品牌。
宁津杂技是历史文化,更是先进文化。传承发展杂技技艺,弘扬光大杂技文化,让宁津杂技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