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落成
发布时间:
2010-12-29 11:21
点击次数:
集聚宁津特色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近日在宁津县文化艺术中心落成。
该展馆汇集了宁津所拥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七项,以及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1项。其展出的主要文化遗产项目有:
宁津杂技文化:宁津县是中国杂技艺术的重要发祥地。宁津杂技起源于秦汉,兴盛于明清和民国,在《汉书》、《史记》、《述异记》及《宁津县志》中均有文字佐证。
宁津杂技以其久远的发展历史、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表演技艺,对中国杂技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宁津杂技演员遍布全国杂技院团,宁津黄家镇杂技古今独一无二,清代及民国时期以来宁津杂技艺人“绝活儿”蜚声中外,建国后宁津杂技演员在国际大赛中屡获大奖……至今在行内还流传着“没有宁津人,难成杂技团”之说。1995年,宁津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杂技)之乡”;2008年,宁津杂技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宁津县杂技艺术学校被命名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基地”。
宁津剪纸文化:宁津剪纸是宁津一种历史悠久、流传甚广的民间艺术。据史料记载,剪纸艺术于西晋时已经形成。
宁津剪纸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融合了江南、江北剪纸艺术的特点,博采众长、吐故纳新,内容体裁不断丰富,创作形式日臻完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与我国其他地区剪纸不同,宁津剪纸多采用阴阳结合及单色、套色、点色多种创作形式,其作品画面构图巧妙、刀工精细流畅、染色绚丽美观、形式优美动人、内容融合现代生活、历史事件、神话传说为一体,寓意深邃、妙趣横生、余韵无穷,给人以美的享受。
宁津弹鼓舞:弹鼓舞又名“花鼓”,起源于宁津县时集镇前焦村。至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弹鼓舞曾于1956年参加河北省民间舞蹈汇演,1979年作为德州地区代表队参加山东省民间舞蹈汇演。1984年,德州地区对宁津弹鼓舞进行了调查挖掘,绘制了动作分解图,并进行了录像,后辑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山东卷》。
宁津哈哈腔:哈哈腔又名“喝喝腔”,是一种流传甚广的民间戏剧。明末清初开始传入宁津县。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融合地方语言特色和民间艺术,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和音乐特色的宁津“哈哈腔”。
宁津哈哈腔的题材丰富多彩,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历史生活,传统剧目等皆有,主要演出剧目三百多个。山东电视台曾摄制播出纪录片《宁津哈哈腔》,该片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学会2003年“中华荟萃”一等奖,山东省首届纪录片学术奖、长片特别奖。
宁津蟋蟀文化:宁津县是“中华蟋蟀第一县”,宁津蟋蟀勇猛善斗,名扬天下。宁津斗蟋以发轫于南北朝末期,发展于唐宋,繁荣于明清,鼎盛于当今,美誉九州。宁津蟋蟀既具备南方虫的个头皮色,又有北方干草区虫的体质,性格猛悍,斗性顽强,后劲足,牙大牙尖,在历次斗蟋比赛中多次夺冠。随着宁津蟋蟀应运而生的宁津蟋蟀罐,也被世人所青睐。
“三大名吃”之—长官包子:长官包子,因其源于宁津县长官镇而得名。长官包子成名于清同治年间,创始人为清同治年间长官镇回民张合立。二○○六年五月,大柳面被德州市财贸办公室、德州市烹饪协会命名为“德州名小吃”称号,同年七月被山东省经贸委命名为“山东名小吃”称号。2007年,被德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大名吃”之—大柳面:大柳面因最初发源于宁津县大柳镇故名。大柳面创始于清代,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大柳面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严格的操作流程、柔韧滑爽的口感和众口皆宜特色,深受宁津及周边省地市县广大区域民众的喜爱和推崇,是我国北方地域独具特色的地方名吃之一。2007年大柳面被省经贸委命名为“山东名小吃”,同年被列为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大名吃”之—保店驴肉:保店驴肉因产于保店镇而得名。保店驴肉成名于清朝嘉庆年间,是清廷贡品,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创始人为李长荣、李长善、李长春三兄弟,因其风味独特而名扬全国,素有“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之美誉。中国美食家于若木先生品尝后连连赞叹,题写了“千年佳品,万家共享”的佳句。保店驴肉已入选《中国土特产大全》,保店驴肉加工工艺2007年被列为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槐制鼓:宁津县大曹镇刘槐村是制鼓专业村,已具有300余年的历史,200里以内远近闻名,涌现出许多工艺精湛的制鼓工匠,将传统制鼓工艺不断发展和改进。其选料考究,制作精细。首选没有虫眼的上好椿木,配以上好牛皮,经过细致切割、烤板、对缝、支鼓架、粘合、找圆、刮面、整牛皮、串绳等工序,最后上架钉钉,每个步骤严丝合缝,一丝不苟。使其制作完成的鼓美观牢固,音色洪亮,深受广大用户欢迎。
雕花实木艺术:原料全部选用紫檀、黄花梨、红木、酸枝木、鸡翅木等明清贡木和其它珍稀名贵木材为原料,经科学蒸煮脱脂干燥处理,采用传统手工雕刻工艺,生漆漆面,尽显完美自我风采。
工艺上充分利用木材自身的高雅树质、天然纹理和光润色泽,使家具产生一种崭新的意韵。用料厚实、结构巧妙,榫卯严密,给人以坚实又不缺圆润的感觉。雕刻图案有山水花鸟、龙凤百兽等,神气活现、栩栩如生,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刘营伍唢呐:唢呐是宁津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技巧丰富、表现力较强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刘营伍乡郭营伍村的唢呐以传承脉络清晰、演奏技巧纯熟、表现力强而较具代表性。其演奏的曲牌主要有:“大琴操”、“小开门”、“一枝花”、“百鸟朝凤”、“一句半”、“淘金令”、“哭皇天”、“打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