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升级打造泗水县旅游产品的思考
发布时间:
2010-11-02 09:24
点击次数:
旅游产品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没有好的产品,就不可能把市场做大、做强。从泗水目前的旅游产品来看,内容基本上主要都是以自然资源为主的观光旅游产品,在内容和形式上缺乏创意是目前比较明显的问题。旅游产品应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增添自我的特色,不断地挖掘其本身的文化内涵,遵循"开发与保护并重,优化与创新同步、联动与活动共举"的方针,在旅游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开发旅游主导产品、旅游精品,构筑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提供优质服务,实现“四个转变”,全面提升泗水旅游产品竞争力,以满足不同需求的游客,扩大旅游市场份额。
一、泗水县旅游产品的基本情况
泗水县旅游局秉承“大旅游、大产业”的工作思路,积极推动旅游各项标准化建设。目前,共有一家4星级旅游饭店、一家3星级旅游度假饭店、两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两家2A级旅游景区、一家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三家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两个山东省旅游强乡镇,两个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另外,今年11至12月份,省旅游局将对中册镇龙门山村和泉林镇青龙庄村创建“山东旅游特色村” 进行验收;对泗河街道西涧沟村银杏基地和星村镇南陈村“圣天香”黄金梨生产基地创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进行验收。由此可见,从数量和等级来看,泗水县旅游工作已经走在全市前列。
二、泗水县旅游产品优劣势分析
(一)生态资源优势明显
泗水的生态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依据国家最新颁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方法》(GB/T 18972-2003),共有三大类旅游资源中的十一类,自然与人文资源都相当丰富;以生态旅游、农业旅游、乡村旅游、自驾车旅游为主要特色;空间分布比较均匀,各区都有较突出的旅游资源;一些景点具有不可替代性,如泉林泉群景区。泉水优势明显,泉乡特色鲜明,泉水生态突出,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天然优势。另外,西侯幽谷、龙门灵雾,圣山仙境、龙湾落霞等泗水十景景色迷人,让人留恋往返。
(二)旅游产品存在明显不足
1、规模小、层次低
总体来讲,泗水县旅游产品的规模比较小,产品基本处于初级开发阶段。因此,需要政府主导下的民间投资机制的建立,资源也急需保护和科学开发。已经开发的旅游产品层次低,特别是在产品的开发规划、设计方面层次较低。产品的开发没有经过统一的、高层次的规划,而是简单的模仿与设计。
2、结构偏、吸引差
旅游产品结构主体为简单的观光型产品,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比重较小,结构不合理,需要转型升级。泗水泉林、安山等虽然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其旅游产品缺乏较深的内涵,资源没有通过有效的载体形成有吸引力的产品。
3、开发乱、竞争弱
旅游产品层次低,对文化的低层次开发,市场的针对性不强,创新不足,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品体系和产品品牌,因此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目前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较为混乱。一是景区急待开发建设,但是没有统一的规划指导。二是已经开发的产品缺少详细的规划指导,产品开发处在简单的模仿阶段,需要系统的、详细的、高层次的规划。
三、实现“四个转变”,提升产品竞争力
1、从“单一型产品”向“多元化产品”转变
围绕生态、泉水两大特色旅游产品主题,结合泗水县的资源优势,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巩固观光旅游产品,创新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专项旅游的多元化旅游产品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在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以《泗水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划分的四大旅游片区为框架,打造生态旅游、自驾车游、民俗游、体验游、休闲度假游、泉水文化和山野风情体验游等多种旅游主题产品,形成以生态休闲旅游产品为主,辅以文化、商务、康体旅游等的综合产品体系,实现从目前单一观光型产品向多元化旅游产品的提升,突出全县的生态养生品牌与泉水文化旅游品牌,形成具有泗水自身特色的旅游产品品牌体系,提高产品知名度。万紫园和西侯幽谷两大景区,适应市场需求,确立了高端养生和商务休闲的科学定位,丰富了泗水县的旅游产品结构,但是项目进展速度过慢,影响了产品的市场机遇。
2、从“景区景点时代”向“目的地时代”转变
泗水县旅游产品的开发不应再局限于单个景区、景点的孤立开发,而是要致力于将整个泗水县建设成为具有良好声誉、提供高质服务、保持温馨好客度的生态旅游目的地。紧紧围绕“五级联创”工作,以创建“山东旅游强县”为契机,提高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标准,加大投资力度;按照“好客山东服务标准”的要求,狠抓服务质量,严格行业管理,提高游客满意度,增加旅游企业经营收入,扩大旅游产品经营效益。
3、从"孤立发展"向"联动发展"转变
改变传统的孤立开发旅游产品的模式,从构建区域大旅游产品的角度,发挥旅游区位优势,全面整合旅游资源,跳出旅游开发旅游,跳出泗水发展泗水,推进社会资源的旅游化。一是积极与当地农业、畜牧业等实现产业联动,在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结构优化时充分融入旅游元素,增加旅游功能,建设一批农业观光园、示范园;二是与周边区域和旅游中心城市联动,如通过与三孔、泰山、蒙山等周边知名度高的大型景区联动,提高泗水区域旅游资源的知名度;三是与生态建设联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提高泗水县生态旅游的吸引力,加快创建旅游目的地进程;四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联动,在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村容村貌,优化人居生活环境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如金庄经济园区水泉村,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基础,以发展影视基地为载体,大力发展影视体验特色游,显现出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从“经济开发”向“生态开发”转变
泗水县旅游主打生态牌,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对旅游产品的开发要避免单纯经济目的的盲目性。要创建一个生态型的旅游目的地,就要在旅游开发、经营管理中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使用节能设施,遵循统一规划、消耗最小的原则,整合区域分散的旅游资源,以减少在开发过程中造成的不必要的破坏和重复性建设,使旅游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控制在较低程度上。
一是旅游区中各项接待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应遵从生态性原则。旅游区应该避免建设过多的建筑物,建筑物宜采取小体量、隐蔽和分散的布局方式,建筑格调和建筑材料应力求本土化,对废弃材料进行适当处理。接待设施要俭朴、实用、方便,其外观也要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二是旅游区的开发绿化建设应遵从生态性原则。旅游区建设不可避免的会改变区内原有的景观形态及植被覆盖,为了保护其生态环境,增强其自然还原能力,还必须加强景区内道路、建筑、游乐设施建设区的绿化。绿化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以保持水土涵养、改善生态环境、追求美化景观为主要目标;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本地气候、地理条件及旅游区的自然特征、地形变化、地表组成和植被现状等特征,优先选择在当地生长良好的树种,并注重乔——灌——草的有机结合,构建良好的群落组合,不断提高旅游区的生态质量及生态容量,使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