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世家谱续修告成文化节期间与世人见面
发布时间:
2009-09-18 13:55
点击次数:
日前,第八次《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完毕。在今年的孔子文化节期间,将隆重举办孔子世家谱续修告成颁谱仪式,有关方面将向国家图书馆赠送新修的孔子世家谱,并向孔府文物档案馆捐赠孔子世家谱及续修的档案。《孔子世家谱》续修颁谱典礼是今年的孔子文化节主题活动之一,也是文化节的一大创新。
这次续修《孔子世家谱》耗资千万,历时十年。新版全谱共80册,43万页,约二千万字,收录的孔氏族人数量超过200万人。根据《孔子世家谱》最新登记情况,从2500多年前至今,孔子世家已繁衍至83代,从任何一代都能上推至孔子。现在孔氏族人遍布全球各地,这本家谱是联系全球孔子后人的纽带,是中国历史文化传承的一部分,意义重大。新谱与原谱相比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女性族人、少数民族、外籍孔子后裔首次录入世家谱,不仅有因通婚或生活所迫变更为回族、苗族、水族、哈尼族、景颇族、土族、东乡族、藏族等少数民族的后裔, 还有旅居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地区的外籍后裔近4万人;二是信息量增加,以往只收入姓名,这次增加了性别、配偶、学历等个人信息;三是实现数字化,建立数据库,并被赋予分类统计功能,对研究儒家学说及人口学、社会学、教育学等方面都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另外,在修谱过程中,寻得了失去联系的分布在台湾屏东、龙潭、桃园等地200多年的900多名孔子后裔以及失散在山西昔阳和河南洛宁超过千年的两支族人,此次全部被录入新谱。
孔子世家谱已有2500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上传承时间最长,最广泛的家谱谱牒,以其记录的连续性、完整性,以及严谨的体例、翔实的资料,2005年被吉尼斯世界记录列为“世界最长家谱”。据载,最早的孔子家谱源于司马迁的《史记》,其中记录了十几代,被称为第一部孔子家谱。正式的孔子世家谱开始于宋代的《阙里孔氏谱系列》。明朝以来,规定《孔子世家谱》60年一大修,30年一小修,但受历史条件限制,只大修了4次。最近一次《孔子世家谱》修订数据截止到1937年,收录56万人。